「爸爸一刮鬍子,我就得睡小床」,一位經常和父母同睡大床的小朋友這樣說道。你年少時有過這樣的苦惱嗎?
圖文無關(來源於網絡)
「每當我得知能夠離開孤島回蘇格蘭見女朋友時,我的鬍子就瘋長」,一位常年在蘇格蘭西部赫布里底群島的一個偏遠孤島上工作的蘇格蘭人,曾經發現這樣奇怪的現象。
圖文無關(來源於網絡)
大學男生宿舍里也少不了跟鬍子有關的橋段。有的男生一天刮幾次鬍子,有的卻不長鬍子。勤刮鬍子的男生會覺得自己很陽剛、很男人,而不長鬍子的男生往往會自卑,有的忍不住會想:「我是不是娘娘腔?」
不僅在大學校園裡,就在社會上我也有兩個朋友也在暗中較勁,一位是
喱頭哥(左)與科學黑匣子老赫(右)
不僅如此,鬍子還曾引發了戰爭。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因為剃掉鬍子,結果遭到王妃的冷暴力。隨後王妃與國王離婚後改嫁給了有鬍子的英國國王亨利二世,而王妃陪嫁的土地,英法兩國為此爭奪了300年,這就是英法歷史上著名的「鬍子大戰」。
人類往往非常在意自己的鬍子,有人抱怨自己不長鬍子,就有人抱怨自己鬍子長得太濃密,總得收拾打理一下。由於鬍子的生長在社會及那方面的交往中充當著某種重要的角色,人們常常潛意識地把男人鬍子的特徵與健康、成熟度和生育能力能力掛鈎。由此引發一個普遍的疑問:鬍子長得快與慢,真的與男人某些方面的能力相關嗎?
長不長鬍子,由誰說了算?
男人長不長鬍子,取決於兩方面的影響。一看毛囊,二看雄激素。
一般男人的上唇和兩側腮部長有毛囊,它相當於蓋房子時的地基和基礎,沒有它,鬍子就無處安身。毛囊的多少決定了鬍子的多少,這就好比100個蘿蔔坑怎麼也長不出1000個蘿蔔來,所以臉部的毛囊越多,鬍子容易長得更多一些。而毛囊的多少主要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鬍鬚是否濃密與遺傳有關,比如有人是絡腮鬍,有人是山羊鬍,是由遺傳和種族決定,即使完全沒有鬍子的男子也未必是病態。
但是毛囊只決定了鬍子的有無,但是並不能決定鬍子長得快慢。因為男性體內生殖器官里有性腺,它可以分泌雄激素——睾酮,有了它就可以讓男子凸顯出第二性徵——長鬍子、毛髮叢生、聲音低沉、喉結突出等。
當然,光有雄激素還不行,因為雄激素並不是決定鬍鬚生長速度的唯一因素。在男人上唇和兩側腮部的毛囊里存在一種雄激素受體,它對雄激素的作用十分敏感。所以在毛囊、雄激素受體和雄激素的共同作用下,有的男子不僅會長出鬍子來,還會變成絡腮鬍子。如果男人長得鬍子很少,或者不長鬍子,需要關注的重點是雄激素是否分泌的量足夠多,如果體內睾酮水平很低,唇上就可能不長鬍子。
鬍子與生育能力有關係嗎?
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鬍鬚濃密和稀疏程度,的確與雄激素有關,如果雄激素水平高鬍鬚就會變得濃密,而水平低時鬍鬚就會稀疏。如果某一時期鬍鬚由濃密變得稀少甚至全部脫落,那麼很可能是雄激素減少導致的,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古代的宦官在去勢之後,往往會伴隨着鬍鬚脫落的現象。
圖文無關(來源於網絡)
生育功能強不強與慾望直接有關,而慾望又分為基礎慾望和即刻慾望兩部分。基礎慾望指長期存在的對異性的慾望,主要與雄激素的水平和身體健康狀況有關,而即刻慾望是暫時產生的,與環境條件等其它因素有關。兩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由此可見,基礎慾望強不強直接與雄激素的水平相關,而雄激素的外在表現之一是鬍鬚的生長快慢。如果照這個理論來看,男人鬍子長得快不快似乎確實反映了生育功能的強大與否。但是,這樣看問題又過於機械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鬍鬚的生長快慢由雄激素的水平決定,但生育功能並不完全由雄激素的多少來決定。所以單純地通過鬍子的生長快慢,就判定生育功能的強大與否是不合理的。
說到這,還不得不提另外一個問題,因為個體存在差異,每個人生育功能的強弱只跟自己的雄激素水平部分相關,並不取決於別人的雄激素,所以更不能直接以每個人鬍子的多少,來橫向比較不同個體之家生育能力的強弱了。
說到這,你是不是終於明白了,別和別人比鬍子多少,不同人的鬍子多少並不能直接反應不同人的生育能力,要比還是跟自己比,隨時關注自己的鬍鬚變化,那很可能決定了你的生育能力和身體健康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