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樹夫,2007年進入政法系統工作,曾任中共水富縣委政法委副書記、水富縣司法局局長,現任水富市司法局四級調研員,大家都親切的稱呼他何二哥。今年10月,何二哥就要退休了,他本來可以選擇一個相對輕鬆的工作崗位,可他主動請纓到水富重大項目征地拆遷一線去。
何二哥退休前的12個月
2021年9月,沙坪城中村改造征地拆遷工作啟動。50多歲的曾某是這次的征拆對象,但並不是何二哥負責的產權戶。沙坪城中村是曾某唯一的住房,且屬於零就業家庭,一家五口都無固定職業,收入來源低微且不穩定,充滿鄉土情結的曾某對搬遷後的生活充滿焦慮、躊躇,進而表現為不理解征拆政策,抵觸與工作人員接觸。眼看着就要到了簽訂協議的最後期限,何二哥主動與曾某接觸。
一開始曾某對何二哥也是避而不見,何二哥通過熟悉曾某的人員了解到,曾某每天下午都會到某茶室喝茶,便主動到該茶室約曾某喝茶。連續兩天邀約後,曾某終於願意坐下來,與何二哥交談,何二哥沒有第一時間進行政策宣講,而是和曾某拉起了家常,充分了解曾某的擔心、憂慮和想法。「不是我不支持工作,我這個人沒得啥子本事,就只有這個房子,沒了房子我完全不知道怎麼辦。」何二哥默默傾聽對象戶講述他的經歷,等他情緒穩定後,才拿出補償安置條款,逐條講解政策、宣傳法律、並從長遠的角度為其提出利弊。通過多次交談、耐心引導曾某終於簽訂了協議,不僅如此,曾某還幫助工作組到同為征遷對象的朋友家中,現身說法,主動動員他們簽訂協議。
剛結束沙坪城中村的征地拆遷工作,何二哥又轉「戰」水富港擴能工程中心作業區土地收儲及房屋徵收補償安置工作。該項目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規模大、情況雜,群體廣、矛盾多,社會關注度高、敏感度高。何二哥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豐富的矛盾糾紛調解經驗運用於徵地拆遷中,僅用10天便完成了自己負責的產權對象。
何二哥退休前的10個月
征地拆遷中的糾紛相當尖銳,母子、父子、兄弟姐妹,常會因財產分割反目成仇,曾經相處融洽的鄰居也會因土地爭議大打出手。在開展高壩快捷通道征地拆遷工作任務期間,何二哥、楊益艷和包片工作人員就化解了曹某一家人的家庭矛盾,順利簽訂了安置補償協議,又幫助他們修復了家庭關係。
征拆對象曹某不和工作組見面也不提訴求,何二哥了解到該情況後,便同工作組人員一起到曹某家,卻連續多次吃了「閉門羹」。一周的連續上門後,曹某終於被何二哥一行人的堅持所感動,邀請他們進屋,但首先要求工作組幫助她解決以後的生活問題。原來,曹某有4個女兒,她們對征拆補償政策不理解,對家庭財產的分配和母親的贍養爭論不休,意見無法統一,曹某擔心簽訂征拆方案後將財產分配給女兒們,自己以後無人贍養。何二哥和包片幹部多次找到曹某女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妥善化解了這起家庭糾紛,還邀請律師出具律師見證書,解決了曹某的後顧之憂。
兩次征拆的間隙,何二哥還參與了多起糾紛化解。馬腦村楊某和鄰居的土地糾紛經多次調解未果,申請雲富司法所調解。何二哥和雲富司法所相關人員組成調解組,通過大量走訪調查、調取資料也無法證明楊某在該區域有土地,調解組當場對楊某進行了告知,但楊某還是以此為理由,多次與鄰居發生爭執。為避免事件進一步發酵,調解組決定再組織一次調解,除土地邊界糾紛四方當事人外,還邀請了20年前的小組長參與,一行人按照楊某指定的路線,尋找楊某所述的20年前的土地邊界痕迹,通過4小時的努力,終於化解了楊某的心結。
何二哥退休前的7個月
今年3月,何二哥又抽調到水富市重大項目征地拆遷樓壩片區分指揮部負責張灘片區農村村民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的實物指標調查工作,作為石崗網格實物指標勘丈組小組長,何二哥所在的工作組需要在20天內完成48戶群眾房屋的實物指標勘量。這項工作可不是簡單的指地點、走一走就算了,而是丈量清楚群眾的每一寸房屋,數清楚群眾家裡的每一塊磚,摸清家庭矛盾並有效化解糾紛。
水富市司法局掛包水河村,有一征拆對象不接受離開故土的事實,也不理解補償安置方案,工作組人員多次上門,都被其以各種理由搪塞,躲避到妻子四川娘家暫住。了解到相關情況後,何二哥多次到四川岩門與其交心談心,幫助其做農活、交朋友,最後征拆對象終於卸下了防備,簽訂了安置補償協議。
「我們這個工作是前期工作,只能提前不能拖後,否則會影響後面的進度。」為此,何二哥帶領隊員們「5+2」、「白+黑」,沒有節假日和周末,走村串戶,制定詳細的實物指標調查登記工作推進台賬,挂圖作戰,僅用17天就完成了責任區域石崗、義村、黃荊三個村民小組房屋實物指標摸底調查,所有矛盾糾紛都通過召開現場糾紛調解會的方式解決了。隨後,何二哥又投入了高壩快速通道二期的征拆工作中。
何二哥退休前的3個月
7月的水富進入了盛夏,氣溫時常突破40℃,這樣的天氣,誰也不願意在烈日下呆上半個小時,而何二哥已經在向家壩鎮張灘壩連續工作了2個月。為了更好的推進工作,每天凌晨5點左右,何二哥和同事們就從水富出發,開始一天的走訪。
宣傳政策,記錄群眾需求,詢問孩子上學意願,對漏登、錯登的情況請測繪公司進行細緻地複查複核,看似簡單的事情,落實到工作中,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卻很難。張灘片區的群眾經歷過多次征地拆遷,安置補償心理預期較高,群眾對就學、就業、安置點選擇等情況都還有不少訴求,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多,最難的一戶,何二哥和同事們跑了8次,最晚的一次與群眾面對面交談到凌晨2點。
「我是一名黨員,一名一線工作人員,組織信任我才讓我到一線來。再苦也要把群眾工作做好。」正是有了這種思想,何二哥和同事們冒着高溫酷暑,夜以繼日全力作戰,從6月28日啟動張灘片區156戶房屋補償安置到7月23日開始簽訂協議,僅用25天完成。
每一個征地拆遷現場都有何二哥的身影,冒嚴寒斗酷暑,深入踐行幹部作風和營商環境「雙提升」專項行動要求,在推動水富高質量發展中跑出征拆「加速度」。
來源:水富市司法局 水富融媒整理
編輯發佈:西部移動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