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長有短。
然而,不管生命的長度如何,應該珍惜每一天,把你的天分和能力用到極致。
歷史上有一個人,他在生命最後一刻,還用自己的智慧,找出了謀殺自己的兇手,為自己報了仇。
這個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縱橫家:蘇秦——戰國時代一個曾經兼任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宰相的人。
話說蘇秦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是在齊國度過的。
蘇秦這個人,光芒太露,因此遭很多人嫉妒。
終於有一天,妒嫉他的人,下了毒手——派刺客刺殺蘇秦。
刺客趁蘇秦出門時,攔路截殺他,雖然蘇秦沒有被當場刺死,但是受了致命的傷。他逃回家裡,命懸一線。
蘇秦是齊閔王很欣賞的大臣,他遭到暗殺,齊閔王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於是下令全城搜捕,但是幾天下來,都沒有抓到刺客。
蘇秦這口氣,撐了幾天之後,終於到了彌留之際。
他請齊閔王到他的府上,屏退左右,跟齊閔王說到:「大王可願為我報仇?」
齊閔王回到:「寡人與刺客不共戴天!」
蘇秦欣慰地點了點頭,繼續道:「請大王下令,將我車裂,並且向全國宣布,就說收到可靠密報,蘇秦是燕國姦細,死不足惜。這樣,刺殺我的人,就會認為他刺殺我這件事是有功於齊的,必然主動站出來承認,屆時,大王即可將此賊擒獲,為我報仇。」
齊閔王看着彌留之計的蘇秦,既惋惜又敬佩——一個人,在臨死時,還能設計為自己報仇,他把自己的智慧,用到了生命最後一刻。
閔王點頭答應了蘇秦的請求。
蘇秦被車裂後,刺客果然自己站出來了。齊閔王將刺客拿下並誅殺,為蘇秦報了仇。
【簡評】
故事不長,裏面蘊含的道理卻不少。
首先,如篇頭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善用頭腦。
除了睡覺、放鬆,其他時間,凡事都該多動動腦。養成多動腦的習慣——很多時候,我們做事不夠周到,不夠嚴謹,都是因為大腦惰性導致的。思考事情的確是累人的,但是養成動腦習慣後,它就成為了一種條件反射,也就沒那麼累了。
多思考,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好鋼用在刀刃上。別想一些有的沒的,更別天天小人之心。
第二,事出反常必有妖。
刺客丟掉性命,是因為貪慾。作為刺客,不張揚,要貫徹到底。
為什麼偏偏在蘇秦被刺後才會傳出他是姦細的事情呢?作為刺客,得多想想。
別只想着去邀功請賞——你惦記人家的利息(功名),人家惦記你的本金(性命)。
伴讀中國史 第一卷 史記 列傳篇
151:生命不息,戰鬥不止——臨死一計,還能捉到害己真兇!
內容涉及原著卷目:《蘇秦列傳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