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專家透露消息稱,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給出的數據表明,在過去的5年中,美國一直保持着第一武器出口大國的地位,而且出口差距和其他國家也越來越大。
人人都知道賣軍火賺錢,但是我們國家在出頭戰鬥機的時候卻遇到過這麼一個老賴——索馬里在購買我們的戰鬥機之後,不付尾款,要了好幾次都沒結果,最後怎麼樣了呢?
艱難談判:戰機交易敲定
1979年,索馬里副總統穆罕默德・阿里來到我國,這次訪問,對於索馬里來說意義重大,他們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戰機供應方,以重振空軍力量,而中國則成為了他們的希望所在。
剛好我們這時候正值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的確也缺錢。面對索馬里拋出的橄欖枝,中國自然十分重視,於是馬上就和對方展開了多輪談判。在談判桌上,雙方各有訴求,每一個條款、每一個價格細節都經過了反覆的商討和博弈。
經過12次談判之後,我們和索馬里簽下一份合同。根據協議,索馬里將從中國採購26架戰機,包括20架殲6、4架殲教6和2架殲教5,以及部分零部件,總價高達3310萬美元。
考慮到索馬里當時也不富裕,我們還是很為對方着想的,所以並不是讓索馬里一次付款,而是現在簽訂合同的50天內交付20%,等到我們交貨以後的40天再交40%,經過索馬里試飛合格之後,再在18個月內交付剩下的40%。
這一協議的簽訂,對於雙方來說,本應是一個互利共贏的開始,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後續的發展卻充滿了曲折。
漫長追債路:多次討債無果
可是等我們真的開始向索馬里交付殲6戰機之後,索馬里卻說沒錢,希望我們可以再延遲一段時間再結付尾款。
當時,索馬里剛剛經歷戰爭,國內經濟千瘡百孔,一片蕭條。城市裡,斷壁殘垣隨處可見,工廠大多停工,失業率居高不下,百姓生活困苦。
考慮到索馬里的實際情況,中國選擇了理解,大度地答應了索馬里的延期請求,展現出了大國的風範與擔當。
然而,中國的善意並沒有換來索馬里的積極回應。當我們再一次去索馬里要賬的時候,索馬里給出的理由還是老一套:沒錢,再等等。
這一次,中國雖然心中有些疑惑,但還是選擇了相信索馬里。可接下來的幾年,中國多次前往索馬里收債,均沒有任何成果。
從我們向索馬里交貨之後,一直到1988年我們多次找索馬里討要債務,但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索馬里始終只有一句話:沒錢,再等等。索馬里的這種行為,讓中國十分無奈,也讓雙方的關係陷入了僵局。
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也逐漸失去了耐心。畢竟,這不僅僅是一筆簡單的欠款,還關係到中國的利益和國際信譽。
就算是再好的脾氣也忍不住了,1988年我們向索馬里提出要求,如果索馬里再不還錢,我們就不再為索馬里的殲6戰機提供維護服務。
要知道戰鬥機不經過耐心的維護,最後大概率會變成一堆破銅爛鐵,這下索馬里緊張了,才再次向中國支付了300萬美元。
然而,索馬里的經濟狀況實在是太差了,這300萬美元幾乎已經是他們的極限。為了償還剩下的欠款,索馬里提出向中國開放索馬里近海的捕魚權,以代替剩下的欠款。
以漁抵債:新方案的嘗試
面對索馬里的提議,中國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決定接受。畢竟,在多次追債無果的情況下,這或許是一個挽回損失的可行辦法。
索馬里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海域廣闊,漁業資源極為豐富,金槍魚等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頗受歡迎。如果能夠合理開發利用這些漁業資源,或許真的能夠彌補欠款。
1988年,中索雙方迅速達成共識,簽訂了漁業合作還債協議。根據協議,中國同意先派遣技術人員對殲6戰機進行維修保養,以確保索馬里空軍的正常運作。
之後,中國漁船將定期在索馬里海域進行捕魚作業,所獲收入用來支付未結的尾款。這一協議的簽訂,讓中國看到了收回欠款的希望,也讓雙方的關係出現了一絲轉機。
同年,中國首批漁船滿懷期待地抵達索馬里海域,開始了捕魚作業。起初,一切都進行得較為順利。清澈的海水下,魚群密集,漁民們的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
1991年,索馬里巴雷政府被推翻,整個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三天兩頭打內戰。中國漁船的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交戰的各派武裝為了爭奪資源,在海上肆意劫掠,中國漁船成為了他們眼中的「肥羊」。
為了保障漁民的生命安全,中國不得不緊急將漁船撤回國內。而索馬里的新政府上台後,對前任政府的債務一概不認,他們認為這筆債務是舊政府簽訂的,與新政府無關,拒絕承認中國的漁業權益。
中國的以漁抵債計劃,就這樣在戰爭的硝煙中化為泡影,欠款再次成為了一筆難以收回的爛賬。
現在索馬里國內依然一團亂麻,就算我們想要要賬,都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交流的人,不過做生意總是面臨著風險,我們也不用因為這一次的挫折就對武器出口喪失信心。
隨着我們國家技術的發展,產能的提升,相信未來會有更好的發展。
參考資料:
知網期刊航空檔案:難忘索馬里中國軍機出口索馬里紀實 2010-06-15
環球網:近五年全球武器進出口數據出爐 專家解析:美國盟友成為華盛頓戰略代價主要承擔者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