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境內的機構、學者、媒體及很多選民的質疑,特朗普政府官員再一次給出了與眾不同的解釋——白宮貿易和製造業高級顧問彼得·納瓦羅說:加征關稅不是增稅,實際上是在給美國民眾減稅。
他還強調,對各國銷往美國的各種商品加收更高比例的關稅「也不會像批評人士說的那樣,特別是民主黨人說的觀點——會抬高物價,拉高通脹」,而是有利於美國經濟與產業更加長久的繁榮,持續鞏固強權。
美國的通脹「可能在短期內回升」,美國經濟也可能在短期內出現問題,不排除經濟增速會出現明顯的下滑。但特朗普及其任命的政府官員曾多次表示:他們關注的是美國民眾的中長期收益,會經歷一段「排毒期」。
他們還堅信:對進口商品加收關稅的政策會給美國國庫在「未來十年內帶來6萬億美元」的收入,而這些新增的稅收不是由美國消費者支付,而是由其他國家的企業或這些國家自己支付。
這就是特朗普「經濟學」的核心觀點,意在沛公
承認短期內會出現很多問題、難題,特朗普總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到新政策會不會導致美國經濟出現衰退時,含糊其辭的給出「誰知道啊」的答覆。潛台詞是不確定、不好判斷、有可能……
特朗普及其內閣官員當然知道大面積的加收關稅行為必然會導致其他國家、地區採取各類型的報復行為,這無疑會導致「去美元化思潮得到強化,非美市場緊密度與合度力度會得到強化」。
從而損傷美國自身,甚至導致美國境內的商品物價可能會在短期內回升。為了降低這種潛在的風險與危害,特朗普在反覆試探,一會兒說之前設定的加關稅政策時間點到了,要開啟新政了。
一會兒又說和其他國家政府的總統、總理聊的很好,決定延遲30天;一會兒說新增的關稅比例可能不止25%,甚至可能會達到50%;一會兒又說若其他國家聯合反制美國,他將加征100%關稅。
在聽到歐盟、加拿大要採取反制措施時,當地時間3月2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警告稱:如果歐盟與加拿大聯手反制美國,損害到美國經濟,那美國將對歐盟和加拿大徵收更加比例的關稅。
特朗普為什麼擔心他國聯手反制美國呢?
原因很簡單,特朗普是希望利用增加關稅為手段,以美國這個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為誘惑點、脅迫點,逼迫他國企業到美國境內投資、建廠、生產與銷售商品,也就是幫助美國重建製造業及其供應鏈。
這樣就可以給美國帶來大量的新增就業,大量的投資機遇,大量的稅收——美國政府變得更加有錢了,而這些新增的稅收,他們預計在未來十年可達到6萬億美元,都是外資企業貢獻的。
不就等於是間接給美國民眾減稅嗎,這就是特朗普「經濟學」的核心觀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但前提是:他國企業在特朗普給出的二選一中——要麼遠離美國市場,要麼來美國投資,選擇的是後者,而不是前者。
當聽到歐盟和加拿大官員聲稱要反制美國,還要加強雙邊合作時,特朗普急了,利用社交媒體再度恐嚇——你們若聯手反制我,我將給你們增加更高比例的關稅,而不是之前說的25%。
特朗普是不希望,也不允許「歐盟和加拿大開啟聯合反制美國,強化非美市場合作機制」的。若大家都這樣做,紛紛拋棄美國,那特朗普希望出現的「大量企業到美投資」的現象不就泡湯了嗎?
若各國都不去投資,紛紛減少對美商品銷量,那特朗普的反對人士說的:美國經濟可能出現衰退,加關稅的成本不是外國企業承擔,而是美國民眾在承擔等各種論斷,就要真的成真了。
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就應不要被他的訛詐所迷惑
任何一個經濟體都無法靠單打獨鬥來應對共同的挑戰!短期來看,失去部分美國市場帶來的供應鏈的轉移重組會很困難,各國貿易成本劇增。但長期來看,不斷向新興市場拓展,拓寬貿易渠道。
深刻影響並積極推動全球貿易格局「由原來的高度依賴美國」向多極化發展,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與價值鏈的分工協作體系。不僅對我國有利,對歐盟、加拿大、印度、日本、德國等都有利,大家都看得見。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可能會碎片化,可能小圈子化並帶來錯綜複雜的貿易壁壘。但我國只要堅持「匯聚起捍衛多邊主義的強大合力」,就會比施行單邊主義、強權行徑的美國勝算更大。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載、轉發、評論、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