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通話特朗普不談撤兵談約球,李在明在試探還是在下注?

2025年06月07日16:42:05 國際 1873

文︱陸棄

2025年6月6日,李在明就任韓國總統後首次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話,這場長約20分鐘的互動,表面上看輕鬆詼諧,充滿「人情味」:兩人談高爾夫、聊遇刺經歷、還「約定有機會一起打一場球」。然而,這場通話絕不僅是禮節性的問候,而是一次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暗藏權力籌碼與戰略試探的外交鋪墊。

首次通話特朗普不談撤兵談約球,李在明在試探還是在下注? - 天天要聞

李在明上台後,韓國政壇進入劇烈重構期。外界關注他是否會延續尹錫悅時期的「親美抗中」路線,或將重回文在寅時期更趨務實的對華政策。而這場與特朗普的「破冰」通話,無疑成為觀察其外交傾向、尤其是韓美關係走向的風向標。

表面看,兩人交談中最為吸睛的橋段是「約球」。據韓國總統府公開內容,李在明與特朗普不僅討論了韓美經貿議題,也在輕鬆氛圍中交流了各自的高爾夫球技。特朗普還主動邀請李在明訪問美國,「儘快安排見面」,兩人更約定有機會打一場球。韓國輿論隨即熱議,「高爾夫外交」是否將再次成為李在明與特朗普維繫關係的工具。

但在輕鬆表象下,隱藏的是一場政策交換的前哨戰。李在明深知,若欲重塑韓美關係,不能從硬碰硬切入,而應先打「關係牌」,通過情感聯繫為政治合作「潤滑」。高爾夫話題正是特朗普政治風格中屢試不爽的「破冰工具」,早年安倍晉三也曾憑一場球拉近與特朗普距離。李在明此舉看似隨和,實則高度政治化,旨在為後續談判創造緩衝空間。

因為他知道,特朗普並不好伺候。這位「交易型總統」在首個任期就多次向韓國施壓:要求韓國承擔更高的駐軍經費,威脅對韓國產汽車加征關稅,並抱怨韓國在美韓自貿協議中「佔盡便宜」。即便李在明個人與特朗普建立良好私人關係,也無法改變特朗普在國家戰略上的強硬風格,對外政策以「美國優先」為底色,對盟國「亦友亦商」,奉行徹底的實用主義

首次通話特朗普不談撤兵談約球,李在明在試探還是在下注? - 天天要聞

因此,「高爾夫寒暄」之後,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李在明目前面臨三重外交困境:首先,是來自特朗普的經貿勒索式施壓。特朗普一貫主張貿易平衡,目前已暗示要重新審查韓國商品在美市場的待遇,特別是對現代、三星等關鍵企業的貿易順差進行限制。韓國半導體對美出口是其支柱命脈,李在明若不能守住這條經濟大動脈,任期將提前「折損」。

其次,是地緣戰略站位困局。拜登政府時期的美日韓「小北約化」布局已使韓國深度嵌入美西太軍事體系,如今特朗普回歸,是否還會維持對日偏倚戰略、繼續逼迫韓國對華強硬,是李在明急需摸清的局勢變化。如果特朗普繼續要求韓國部署更多反導系統、支持台灣問題、參與南海巡航,那對一貫主張「穩中求實」的李在明而言,將極為被動。

第三,是國內政治不確定性。李在明代表的是進步派勢力,而特朗普在韓國民間的聲譽兩極分化。若李在明對美過度「親昵」,將遭到左派民眾的強烈反彈;而若太過抗拒,則恐遭右翼媒體、財閥財團施壓,畢竟他們早已與美資捆綁。

因此,此次通話更像是一場「外交表演」,雙方彼此示好,但實質內容幾乎全部留白。高爾夫的輕鬆語境掩蓋了分歧的真實存在。真正的談判不會發生在球場上,而是將在駐軍議題、關稅談判、技術限制和對華政策上拉開真正較量。

而特朗普這邊,何嘗不也是算盤打得精明?他正試圖重新穩固印太地區的親美陣線,而韓國是其中關鍵一子。與其強壓不如「安撫」,特朗普顯然學會了更「靈活」的方式處理亞洲盟友。通過「私人關係+公共戰略」的雙軌操作,他既能拉攏李在明政府,又能以此壓制日本、制衡中國,可謂一箭多雕。

首次通話特朗普不談撤兵談約球,李在明在試探還是在下注? - 天天要聞

這也意味着,李在明的對美外交,將充滿張力:一方面要防止被特朗普「牽着走」,另一方面又必須爭取經貿利益的穩定,還要維持對華底線不失守。其難度遠甚於以往任何一任總統。

值得注意的是,兩位領導人此次還談及了各自競選過程中的「遇刺」經歷,李在明在釜山遇襲,特朗普則在賓州槍擊事件中受傷。這類私人苦難交流,雖看似感性,實則極具象徵意味:兩人都在「反對派極端化浪潮」中倖存,是「共同命運體」。李在明顯然試圖利用這種「戰友情誼」塑造與特朗普的信任通道。

但問題是,特朗普的情感政治並不可靠。他對沙特王儲曾稱「我救了你」,對安倍說「你是我在亞洲唯一的朋友」,轉身卻毫不猶豫逼迫日韓承擔更多防務成本。李在明若真信了特朗普的「球場友情」,恐怕後患無窮。

總之,這場通話本質上是一場外交「投石問路」。李在明在「微笑外交」背後,是一整盤複雜的戰略算計:如何不失姿態、不失利益、不失對華緩衝空間。而特朗普的回應也並非「親善」,而是典型的策略性接觸,表面熱絡,實則靜觀其變。

接下來的重點不是他們是否約球,而是會面之後誰能從桌上拿走更多籌碼。2025年下半年,當韓國正式與美國開啟駐軍談判、美韓關稅修訂提上議程、對華芯片出口政策生效之時,才是真正檢驗李在明外交功力的關鍵時刻。

高爾夫的開場,也許只是暴風雨前的暖身。李在明能否打贏「特朗普這一場球」,不是看他球技,而是看他能否在這場權力博弈中,守住國家利益底線。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美媒:俄羅斯不斷鞏固與印度軍事合作,力圖穩固俄印關係 - 天天要聞

美媒:俄羅斯不斷鞏固與印度軍事合作,力圖穩固俄印關係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曾是俄羅斯軍火出口頭號大客戶的印度,近年來採購武器時開始投向西方懷抱。這種趨勢讓俄羅斯頗為憂慮。美國「防務博客」網站6日稱,俄羅斯近期不斷鞏固與印度的軍事合作,試圖通過提供蘇-57E第五代戰鬥機等先進裝備,維持俄式裝備在印軍中的主導地位,進而穩固俄印關係。 參加今年印度航展的蘇-57戰鬥...
德國柏林市內廣場「鼠滿為患」 - 天天要聞

德國柏林市內廣場「鼠滿為患」

在大城市的廣場,看到老鼠到處跑是什麼體驗?德國首都的市民對此已不再陌生。位於柏林新克爾恩區的赫爾曼廣場(Hermannplatz)眼下正陷入嚴重的鼠患危機。為此,該區政府已於近日採取嚴格管控措施,以遏制鼠患擴散。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阻擋不了敘利亞的新生? - 天天要聞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阻擋不了敘利亞的新生?

7月5日,英國外交大臣戴維.拉米到訪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並宣布英國正式與敘利亞重建外交關係。據悉,這是英國部長級官員14年來首次訪問敘利亞。大事不決看英國,如今,英國人已指明了方向,既為國際社會,也以為敘利亞。與此同時,美國中東事務特使史蒂
美國白宮:特朗普擬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 - 天天要聞

美國白宮:特朗普擬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

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7日下午在記者會上證實,美國總統特朗普計劃簽署行政令,延長「對等關稅」90天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7月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白宮新聞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出席記者會。
以官員:本周可能無法就加沙停火和交換被扣押人員達成協議 - 天天要聞

以官員:本周可能無法就加沙停火和交換被扣押人員達成協議

總台記者獲悉,當地時間7日,一名以色列官員表示,正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進行的加沙地帶停火談判尚未取得進展,可能無法在本周達成協議。這名接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以方官員稱,如果美國不進一步施加壓力,相關方可能無法在本周就加沙地帶停火和交換被扣押人員達成協議。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分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