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胞波情誼深厚,守望相助迎戰災難。緬甸遭受強烈地震災害後,雲南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緬甸領導人敏昂萊慰問電精神,按照中央統籌部署,省委、省政府及時作出安排,迅速組織開展援助工作,全力以赴支援緬甸抗震救災。
3月28日14時20分,緬甸發生7.9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中國和緬甸是同甘共苦的命運共同體,兩國人民胞波情誼深厚,胞波友鄰遭受巨大災難,中國政府和人民感同身受,習近平總書記向緬甸領導人致慰問電,中方迅速安排開展支持緬甸抗震救災工作。雲南緊鄰緬甸,在自身多地受到地震影響情況下,始終關心關注緬甸災情,盡己所能向緬甸災區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和支持。
3月29日清晨,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一行37人,攜帶應急救援物資從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出征赴緬。夏方海 婁新月 許卓皓 夏欣瞳 李星佺 攝
省委書記王寧震後第一時間就我省抗震救災及支援緬方工作進行指揮調度,作出安排部署;省委副書記、省長王予波就相關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我省連夜組派了首批救援醫療隊,並調集物資緊急馳援緬甸。
省外辦會同省應急廳、省衛生健康委、東航雲南公司等單位高效協同,29日清晨,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一行37人,攜帶全功能生命探測儀、地震預警系統、無人機等應急救援設備,以及帳篷、摺疊床、藥品等物資,乘東航包機從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趕赴災區,於當地時間上午7時許抵達緬甸仰光國際機場,是第一支抵緬的國際救援隊伍、第一批運抵的國際援助物資。緊接着,雲南救援醫療隊馬不停蹄驅車9個多小時,趕往內比都災區進行救援。當地時間30日凌晨5時,一刻不停開展搜救的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一位被埋壓在廢墟下近40小時的老人被成功救出。這是中國救援力量抵達災區後救出的第一名倖存者。雲南救援醫療隊還是第一支加入當地醫療救援的國際醫療隊,迅速參與指導災區醫療救治工作,並及時與緬甸衛生部門會商防疫工作。目前,雲南救援醫療隊繼續在災區現場開展搜救,並協助當地做好環境消殺、疫情防控等工作。
3月28日下午,地震發生不到3小時,雲南省立即安排準備了價值500萬元的第一階段援助物資,全力支持緬甸地震救災工作。雲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供圖
同時,我省物資支援工作持續推進。28日下午,地震發生不到3小時,雲南省立即安排準備了價值500萬元的第一階段援助物資,第一批5噸物資29日已隨雲南救援醫療隊同機運抵緬甸。30日、31日,第二批約8噸、第三批約15噸救災物資,包括藥品、食品、帳篷、摺疊床、蚊帳以及防疫物資等,陸續運往緬甸。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也捐贈了價值110萬元物資,從瑞麗口岸通關運抵緬甸災區。
3月29日下午,省委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緬甸領導人慰問電精神,研究部署我省抗震救災及支援緬方工作。周燦 攝
為全面做好支援工作,29日下午,王寧主持召開省委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根據緬甸需要,積極組織開展支援緬方工作,派出力量,調運物資,做好社會力量支援緬方抗震救災組織協調工作,幫助災區人民早日戰勝災害、重建家園。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我省赴緬救援醫療隊、相關部門和地區,前方後方協同聯動,有序加緊開展支援緬方工作。省委、省政府時刻關注前方救援動態,30日上午,王寧與雲南救援醫療隊隊長穆樹元視頻通話,了解救援進展,提出工作要求,向奮戰在救援一線的隊員們表示慰問,希望救援醫療隊服從災區救援工作統籌指揮,加強協同聯動作戰,發揮好專業作用,科學安全開展救援,期待大家圓滿完成任務、平安歸來。王寧要求相關部門做好後勤保障補給,支持一線救援工作。隊員們表示,一定牢記職責,科學施救,不辱使命完成好救援任務。
我省各級各界也持續關注緬甸災情,積極投入支援緬甸工作。昆明海關、雲南邊防檢查總站啟動震後應急通關協調機制,各中緬邊境口岸通關正常,並開通救災「綠色通道」。29日上午,16名中國藍天救援雲南隊隊員,攜帶城市地震救援裝備物資,從瑞麗口岸出境,趕赴緬甸木姐、曼德勒等地開展救援。我省社會各界踴躍為緬甸災區捐款捐物、提供援助,截至31日17時,省紅十字會已募集資金92萬元以及價值30萬元的物資;雲南省滇商總會捐贈價值逾100萬元的醫療用品等物資,已於31日下午運抵緬甸。
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在緬甸地震災區進行緊急救援。張曉寧 莫小欣 攝
對於中方包括雲南省的全力支援,緬甸政府和民眾以各種方式深表歡迎和感謝。30日上午,緬甸領導人敏昂萊在內比都救援現場看望慰問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全體成員,對大家第一時間趕到緬甸災區開展救援表示感謝。
當地時間30日凌晨5時,中國雲南救援醫療隊在內比都歐達拉蒂利醫院廢墟下救出一名倖存者。張瑩琳 攝
災害無情人有情。連日來,雲南救援力量千里馳援災區,用多個「第一」的實際行動續寫了中緬胞波深厚情誼。全省上下情系友鄰災區,將在中央統籌部署下,根據緬方需要,繼續做好各項支援工作,與緬甸人民共克時艱、戰勝災害。
來源:雲南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