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被特朗普稱為美國的「解放日」,他此前在社交媒體上就曾這樣高調地表示過。但4月2日並不是什麼美國節日,而是特朗普自封的「解放日」。
據觀察者網消息,《華盛頓郵報》報道,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正在督促他的顧問們「加大力度」,到了4月2日去整個「大新聞」。
實際上這個「解放日」的言論含義很直白,因為在這一天特朗普計劃推出新一輪關稅政策,包括他之前提到過無數次的「對等關稅」。
之所以這麼稱呼,是特朗普覺得只要我收的錢夠多,美國就不會在交易里吃虧,特別是他反覆提到的「對等關稅」。彷彿成了解決美國當下經濟和產業問題的「靈丹妙藥」,只要使勁收稅,什麼都能解決。
於是這次特朗普幾乎對所有國家都下手,包括美國的傳統盟友們。
美國財長貝森特甚至還提出一個「骯髒15」的概念,即對美國認為貿易狀況最差的佔全球國家15%的貿易夥伴國徵收關稅。其中包括中國、歐盟、日本、印度、加拿大、韓國等國家。
這裏面的加拿大近期已經因為關稅問題宣布,與美國的深度融合關係永久結束。所以可以說,在貿易關稅方面,美國在向全世界「宣戰」。
當然,可惜的是,不是所有美國人都能領悟到特朗普的「好意」。
就以前段時間的汽車關稅來說。在3月26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和關鍵汽車零部件徵稅25%時,外國車企製造商們哀嚎一片,美國汽車製造商的股價也應聲下跌。
而特朗普對此的回應則更加令人感慨了,「我根本不在乎他們是否漲價……他們一旦漲價,人們就會購買美國製造的汽車了。」顯然,在特朗普的計劃里,這樣可以讓汽車行業有巨大增長,車企能以低成本快速擴張產能,還能吸引外資。
但有汽車高管透露,他們根本折騰不起。擴充產能或投建新廠,涉及許多成本問題,甚至有時會讓工廠停產一年,更不要說在汽車相關的零件進口都要漲價的情況下,汽車的利潤都要下滑。
已經有許多學者和統計機構對美國的經濟做出了十分擔憂的預測,而看起來特朗普的「關稅表演」還沒結束,他還想對製藥、半導體行業徵稅。
事實上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不會不知道,美國其實已經與許多國家建立非常複雜和相互依賴的全球化貿易關係。
只是特朗普認為原來的全球貿易秩序讓美國吃虧,他就試圖打碎原有的貿易秩序,某種程度上說,美國正在經歷着「歷史性轉折」。但無論特朗普如何計劃,想真正打破這種關係可以說對美國的衝擊會相當大。
美國已經不再像一百年前那樣,所有產業在國內都有完整產業鏈,為了減輕成本各行各業只會想盡辦法去轉嫁成本,最終所謂的「重振製造業」成了刺向美國自己的一把尖刀。
美國民眾反對關稅
現在距離所謂的4月2日「解放日」已經沒有幾天,美財長貝森特曾說這一天每個國家都會有一個關稅數字,而某些國家可能會有相對較低的關稅。
如此看來,特朗普正計划著用關稅作為談判的武器,以重塑美國獨特的貿易秩序。但已經被摧毀的信任可是很難修復的,即便留出談判空間,美國朝令夕改的特色也會讓各國選擇更值得信賴的對象。
所以說,我們很可能就要見證美國的「歷史性轉折」,而且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個轉折很可能讓美國自己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