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個既簡單又沉重的詞彙。生存是世間所有生物的本能,但對很多生物來說,活下去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類來說,我們的壓力大部分是來自精神上的。生活在貧困地區的人,就是我們已知生存最艱難的同類了。然而對比一下自然界中的其他動物,我們就會知道,為什麼人類會被稱作文明物種。
當你覺得自己遇到了很大壓力的時候,不妨看看這部震撼人心的紀錄片,了解一下自然界中不同物種的生命歷程,再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人生,也許會有新的收穫。
通常動物剛出生的幾個小時或幾天,是它們一生中最脆弱的一段時期,而對白頰黑雁這種鳥類來說,在出生後的第二天它們就要面臨一次嚴峻的考驗。
在格陵蘭島上的奧斯特德道爾山谷,為了讓孵化中的鳥蛋和剛出生的雛鳥躲避食肉動物的襲擊,成年的白頰黑雁會選擇在高聳的石塔上面築巢,大部分的陸生食肉動物都無法到達它們的巢穴。在繁殖季節,生活在一個地區的成鳥也會共同抵禦猛禽的侵襲。所以它們的後代孵化成功率很高。
但選擇在這樣的地方築巢並不意味着萬事無憂,它們也要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
白頰黑雁是食草動物,荒涼的懸崖之上,沒有能供它們生存的食物。幼鳥需要8周才能學會飛行,想要不被餓死,它們就必須跳到120米高的懸崖之下,跟隨自己的父母尋找食物。
成鳥會飛到懸崖底部等待它們,在母親的呼喚下,幼鳥會更容易邁出這重要的一步。
果然,聽到了母親的呼喚之後,第一隻幼鳥勇敢的躍向了空中。
它在空中儘可能的舒展身體,以減緩自己滑行的速度。如果第一次撞擊是腹部着陸,它們活下去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這隻幼鳥做的就很不錯。
但第二隻幼鳥就沒這麼幸運了,它在跳躍的時候撞到了崖壁,無法在空中保持姿態的它,大概率無法安全着陸。
第三隻幼鳥的滑行姿態也非常好,它還落到了相對鬆軟的沙土中間,看樣子它活下來的機會很大。
第四隻幼鳥因為打滑意外墜落,它沒能在空中保持姿態,滑行的位置也距離崖壁太近,它的頭部率先着陸,應該是無法活下來了
最後第五隻幼鳥也鼓起勇氣跳了下來,它在空中的姿態和路線都保持的不錯,剛好落到了父母所在的位置。
白頰黑雁幼鳥的恢復能力很強,這是它們賴以生存的關鍵技能,最後安全來到崖底的幼鳥有三隻,對它們來說即便沒有摔死,落在岩縫之中同樣致命,因為父母沒有時間去搜尋其他倖存的幼鳥,它們必須爭分奪秒,趕在食肉動物找來之前離開這裡。
雖然這些幼鳥在今後的成長中依然會遇到很多危險,但在出生的第二天就渡過了一生中最大考驗的它們,早已經磨練出了強大的內心。相信在未來的日子中,它們將無所畏懼。
這就是白頰黑雁這種鳥類的生存之道。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只有食物鏈底端的生物,才會被生存問題壓迫的如此艱難。但在自然界中,其實沒有哪種動物是容易的。
即便是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在成年之前也會面臨很多危險。獅子是非洲大陸上的王者,但它們的幼崽只有五分之一能活過兩歲。
成年的座頭鯨在海洋中沒有天敵,但座頭鯨的幼崽非常脆弱,虎鯨、鯊魚甚至自己的同類都會對它們的幼崽造成傷害。
對大部分野生動物來說,活着本身就已經很難了。
而黑腳信天翁的成年禮將向我們展示,動物在遇到生命危險的時候,會爆發出怎樣的潛力。
這是太平洋中的某處不知名的小島,在這個繁殖期孵化的幼鳥們,即將迎來自己的首飛。黑腳信天翁不擅長在陸地上行走,成功飛上天空之後,除了繁殖期,它們將不會再踏足陸地。
這批幼鳥正迎着海風,學習如何用自己的翅膀掌控空氣的流動。自父母離開之後,它們已經一周沒有進食了,為了儘快找到食物,它們必須靠自己的力量離開這裡。
終於,有一隻幼鳥慢慢的迎着風飛了起來,但它的首次飛行並不成功,最後還是落在了附近的海中。
而在這個季節落入海中,往往意味着要被鯊魚吃掉。虎鯊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在這片海域聚集,在大海中等待首飛失敗落入海中的黑腳信天翁幼鳥。
在這個黑腳信天翁的集體成年禮中,越來越多的幼鳥成為了鯊魚的盤中餐。雖然前路困難而危險,但為了生存,他們也必須前赴後繼的向遠方飛行。
這隻幼鳥也做好了準備,它迎着海風展開了自己的翅膀,但沒飛出多遠就落入了海中。
不趕緊重新起飛的話,它就要成為虎鯊的食物了。突然,鯊魚的血盆大口從自己的身後張開,鯊魚的第一擊沒有咬中獵物。幼鳥和鯊魚在海中拉扯了幾個回合,幼鳥的部分羽毛已經被海水打濕,鯊魚還在下面緊追不捨。在水面上起飛要比在陸地上更難,在空中短暫的飛行過後,它再次落到了水中。鯊魚的身影緊跟而至,又躲過了一次鯊魚的襲擊之後,幼鳥用盡自己全身的力氣在海面上煽動翅膀。
終於,它在鯊魚的追捕中成功飛上了天空。它即將進入自己生命中的下一階段,相信這隻證明過自己的幼鳥,未來一定會再次回到這裡,繁衍自己的後代。
看到這個片段的時候,我也在想,人類應該也是一樣的吧?不逼一下自己,誰又能知道自己的潛力究竟有多大呢?
這部紀錄片名為《生命的故事》,共有6集。講述了多種動物在生命中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挑戰,畫面精良,敘事精彩,情節生動引人入勝。在西瓜視頻紀錄片頻道就有,非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