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正式印發《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設可複製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旨在推廣各地在推進城市數字底座建設中的先進經驗。山東省濟南市憑藉其創新的「cim+城市管理一張圖」應用脫穎而出,成為全國首批獲得官方推介的典範案例。
數字底座賦能
城市管理開啟「三維透視」
濟南市「cim+城市管理一張圖」系統並非簡單的數據堆砌,而是以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台為強大支撐,構建起城市運行的智能神經中樞。該系統創新性地整合了三大核心數據資源:涵蓋道路保潔區、高架路、公廁、垃圾處理廠等18類關鍵要素的城市管理數據;為中心城區主幹道沿線102萬個城市部件建立的精細化「電子身份證」(覆蓋5大類、65小類);以及責任明晰的城管單元網格與網格員信息。這一深度融合,為城市賦予了前所未有的立體化、精細化治理視角。
「顆粒度」革命
讓城市管理「看得見、管得細」
濟南模式的核心價值,在於其顯著提升了城市管理的「顆粒度」與敏捷性。路長、信息採集員和網格員只需通過這一張圖,管轄區域內設施的位置、數量、現狀乃至權屬信息即刻清晰呈現。日常巡查與問題上報因此獲得極大便利。更重要的是,系統實現了管理流程的扁平化再造——對於程度輕微的事件,信息採集員可直接聯繫責任人即時處理,省卻了層層流轉上報的繁冗環節。這一變革顯著壓縮了響應時間,大幅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標誌着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邁上新台階。
入選國家清單
為智慧治理提供「濟南方案」
此次濟南經驗獲住建部遴選為首批可複製推廣的樣板,不僅是對其「cim+城市管理一張圖」建設實效的權威認可,更凸顯了其在推動城市運行管理服務智能化轉型中的標杆意義。濟南的成功實踐,為全國各城市如何利用cim平台打通數據壁壘、賦能基層治理、提升城市韌性提供了極具操作性的參考路徑。
濟南的入選,標誌着其在探索城市治理數字化、智能化的道路上已走在全國前列。這張融合了百萬級城市部件信息的「智慧地圖」,正持續為泉城精細化管理注入澎湃動能,其經驗有望為更多城市點亮數字化轉型的前行方向。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設可複製經驗做法清單(第一批)
記者:陳雪碧 編輯:韓璐瑩 校對: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