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誰?

2020年11月23日13:04:04 歷史 1333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說這句話的人,無不是悔恨交織,然而大錯已成,一切已經無法回頭。

那麼「我」是誰?伯仁又是誰?這裏面又有着怎麼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誰? - 天天要聞

01、「酒鬼」伯仁

原來「伯仁」真實姓名叫周顗(yǐ),字伯仁,出生於269年,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縣)人。

周顗出身世家大族,他的父親安東將軍周浚曾參與滅吳的統一戰爭,立下戰功,被封為武城侯。

周顗少年時便有很高的聲譽,神采俊秀,為當時的名士們所推崇。

魏晉時期選官採用的是九品中正制,中央、地方可以自行聘任官員。但無論是地方郡縣怎麼徵召周顗出來做官,他都一一拒絕。

周浚死後,作為長子的周顗承襲了父親的爵位,被封為秘書郎等職。之後東海王司馬越的兒子出任鎮軍將軍,任命周顗為長史。

而此時的西晉王朝已經搖搖欲墜,歷經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中原人士紛紛避難江東。

而琅琊王司馬睿鎮守江東,將好友周顗調到自己身邊。不久後周顗被任命為荊州刺史、寧遠將軍,雖說周家是將門,但周顗絲毫沒有繼承他父親的軍事才幹,剛到荊州就被人打的狼狽逃竄,幸虧王敦、陶侃(大詩人陶淵明的曾祖)出手相救,才幸免於難。

回到建康的周顗被司馬睿留在了身邊,擔任軍諮祭酒等職。

317年,司馬睿稱帝建立東晉,周顗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尚書僕射等職。雖然聲望極高,但卻因為好酒的毛病時常受到處罰。擔任尚書僕射後天天沉醉,卻常說飲酒沒有對手。

一次有好友從江北來,周顗非常高興,於是拿出兩石酒二人對飲,雙雙大醉。周顗酒醒後,看看那位客人,已腐肋而死。這還不算有時候喝高了,還敢公然頂撞皇帝。

伯仁就是這樣的一個「酒鬼」,但是他為人卻非常「寬裕友愛」。他的弟弟周嵩一次醉酒,竟拿蠟燭擲打他並說:「你的才氣比不上我,為什麼竟然出人意外地獲得了崇高的聲望?」

不料周顗絲毫不生氣,反而開玩笑道,「阿奴你用火攻,這本來是用了一個下策呀。

02、名臣王導

上面介紹了這麼多關於伯仁的生平,下面該說說「我」了,「我」就是東晉的名臣王導。

王導、王敦兄弟一文一武,幫助司馬睿建立東晉。王氏兄弟與周顗自幼相識,關係非同一般。一次王導枕着周顗的膝蓋,指着周顗的肚子說道「裏面裝的都是些什麼?」

周顗答道:「這裏面空空洞洞的,不過像你這樣的人足可容納數百個。」

東晉王朝建立後,王導、王敦兄弟掌握了大權,特別是王敦飛揚跋扈,引起了司馬睿的不滿,雙方劍拔弩張,王敦在外地起兵進犯京師建康。

王敦起兵之後,劉傀等人力勸元帝盡殺琅琊王氏,回王敦以顏色,在京的琅琊王氏子弟都惶惶不安,覺得大禍將至,於是在王導的帶領下,都到宮門外向元帝請罪。而元帝卻不做決定,將他們冷落在宮門外並不宣詔接見,此時王導內心的惶恐可想而知。

偏巧周顗將要進宮,同元帝商量如何應對王敦之禍,王導見到他頓覺有了一線生機,覺得以周顗的耿直和兩個人的情誼,周顗一定不會置自己於不顧。他忍不住大呼周顗,「伯仁,我王家幾百口的性命就都靠你啦!」

結果卻大出他的意外,周顗竟置若罔聞,看也不看他,就從他面前過去了。如此被人無視,在這之前王導還從未嘗過這樣的滋味。

剛剛燃起的希望一下子就被凍結,王導內心不禁失望,他卻沒有想到周顗進宮會在皇帝面前,極言他王導的忠誠,怎能因為王敦的禍心就降罪於忠臣身上。力陳的結果是皇帝最終採納了周顗的意見,沒有牽連其他琅琊王氏子弟。

性喜飲酒的周顗,以前就因為喝酒而被人稱作「三日僕射」,身居僕射之職,他卻常常喝醉,有時竟三日不醒。這一次在宮裡他竟又喝多了,等他醉醺醺一出宮門,就見到內心恓惶的王導,王導依然在宮門之外等候消息,見到他立刻奔過來直呼伯仁,想問問他皇帝到底打算怎樣處置王家。

「我們一定要殺了王敦那幫混蛋,到時咱胳膊肘上好系個斗大的金印!」

我們的周侯居然還是沒有理睬王導,對身邊的人這樣說,然後揚長而去。

這廝不雪中送炭就算了,竟然還落井下石,要置自己於死地!王導的心一下子就涼透了。自此嫉恨周顗,禍根深種。

他卻沒有想到在宮裡和皇帝喝的醉醺醺的周顗,醒了酒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立刻給皇帝上表再次替好友分辯,生怕自己因為喝酒誤了事,害了好友的性命。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誰? - 天天要聞

不久王敦大敗周顗等人朝廷大軍,佔領建康,王敦召見周顗,並對他說:「伯仁,你有負於我啊!」(當年周顗在荊州時,王敦曾救過他),但周顗卻說:「你舉兵反叛,我親率六軍而不能扺抗,朝廷軍隊潰敗,因而有負於你。」

這時有人勸周顗逃走,但他決意要與朝廷共存亡。

王敦入京,王氏一門重新得志,王敦對名望甚高的周顗十分忌憚,於是向王導徵詢意見:「周顗等人聲望極高,應當位列三司才是。」

王導沒說話。王敦又說:「就算不入三司,也得作個僕射吧。」

王導依舊沒回答。王敦說:「如果不能用他們,就只能殺了他們。」王導依然沒有任何反應。

最終王敦下定決心,將周顗等人逮捕,押至石頭城南門外處死。

臨行前周顗面色不變,舉止自若,旁觀的人見此都傷感流涕。

當時是公元322年,周顗時年54歲。

03、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周顗死後,家被查抄,作為東晉朝廷的高官,家裡僅有幾個裝着舊絮絲的小簍、五瓮酒、數石米而已。

王敦之亂平定後,王導檢查以前的宮中奏摺,發現了周顗當年營救自己的奏章,言辭懇切,殷勤備至。

王導拿着這封奏章,痛哭流涕,悲不自勝,感到十分對不起這位朋友,對自己的兒子說:「我雖然沒有直接殺死伯仁,可伯仁卻是因我的不作為而死。幽冥之中,我對不起這個良友呀!」

自此「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諺語便千古流傳,直至今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 天天要聞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山東/ 孫延宜專輯/2025年/183(隨筆)2025年7月4日,鄉村精短文學公眾號編髮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條規範的賜宴街》,獨立寒秋老師看到後,在我們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寫的這個隨筆「有道理」,然後暢談了自己對賜宴街命名的意見,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 天天要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當地時間7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位於非洲的三處世界遺產地因面臨的威脅大幅減少,已正式被移出《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按照世界遺產大會的決議,共三處世界遺產地被移出瀕危名單,分別是馬達加斯加的阿欽安阿納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遺址、利比亞的加達梅斯古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 天天要聞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點半,磚牆後面好像還有東西!」現場木匠小聲招呼縣文化館的幹部,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為一段塵封往事重見天日的開場。故居修繕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蠟紙包得嚴嚴實實、字跡依舊清晰的長信,卻把所有人拉回半個世紀前的烽火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 天天要聞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據北京日報,記者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處得知,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於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時安詳逝世,享年93歲。據悉,就在楊少華離世當天,楊議還安排楊少華外出參加活動,為某家新店開業剪綵。從曬出的視頻來看,頂着炎炎烈日,楊少華坐着輪椅亮相現場,近年來楊少華的身體狀況一直惹人擔憂。此次參加活動,不...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 天天要聞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話,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這句話一定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然而,太史公卻表示,別再以訛傳訛了,我可沒說過這句話。出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出自清代學者李晚芳的著作《讀史管見》。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時許,北京大興天宮院。尹亞飛/新京報/視覺中國2025年7月,北京彷彿進入廣東「回南天」,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甚至掛上水珠。東北地區也連日陰雨綿綿,彷彿進入江淮「梅雨」季。潮濕、悶熱、黏膩的空氣,讓北方人感到陌生。「我們家現在講粵語。」有人如是調侃。還有人說:「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鄉的感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