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讀水滸,我腦中經常會有個問題「為什麼宋江就不能拿下宋朝江山呢?這不就是他名字的意思嗎?」
隨着年歲漸長,有了更多自己的見解,也想到了一些答案。一來宋江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他造反不對,所以即便被逼上梁山,他想的還是接受招安為正統朝廷效力;二來,宋江在梁山獲得權力的方式和管理風格佔個山可以,不適合整個大宋江山。
首先,個人魅力加持。宋江本人,各方面都不是很突出,但我們卻能從他的外號上看出他的特點,及時雨、呼保義、孝義黑三郎……別人有難他就伸手相助,所以最終贏得各路豪傑的尊敬。
其次,兄弟支持。支持分為無條件的和有條件的兩種。前者以李逵為代表。李對宋仰慕已久。初次見面,後者借錢讓自己去賭,還幫着還賭債,從此之後李逵就死心塌地跟着宋哥哥,以至最後喝了哥哥送的毒酒都沒有怨言。後者以武松和魯智深為代表,武松獨臂擒方臘之後就留在南方,需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沒必要跟着宋江一起死。魯智深就更狠,聽錢塘潮而坐化,根本沒考慮別的事。
有條件支持中的「條件」,多半是宋江可以為組織謀福利,讓大家有吃有喝過的不錯。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這部分弟兄自然也就不會支持宋江。
舉個例子,征方臘是明顯受累不討好的事,就有人提出要散夥,因為宋江已經不能為大家造福了。不過,宋還是靠個人魅力挽留了大部分兄弟跟自己一起送死,這裏面有慣性的成分。
那如果想要奪取宋江的權力該怎麼做呢?
在當時的環境下,必要的先決條件是宋江不能維持梁山正常運行,他的權力之源也會隨之瓦解。但也未必有人願意來坐梁山頭把交椅,畢竟是匪首的位置,太容易死。我估計宋江失勢之後,大家更可能四散。畢竟,「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之後才有108將的格局。
對此,你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