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閱兵,左耳聽「生日快樂」,右耳聽「不要國王」

2025年06月15日21:00:24 歷史 1404

一邊是聲勢浩大的閱兵,一邊是「no kings」(不要國王)的抗議,特朗普的79歲生日,過得實在「精彩」。


特朗普閱兵,左耳聽「生日快樂」,右耳聽「不要國王」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隔着防彈玻璃,向遊行隊伍敬禮。


當地時間6月14日美國政府在首都華盛頓舉行閱兵式,紀念美國陸軍成立250周年。巧的是,當天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79歲生日。據美國官方的說法,總統此次閱兵是為了向美國軍隊致敬,而不是向他自己致敬。但從活動的規模和範圍來看,這場慶祝早已超出原計劃。據美媒報道,按照原計劃,這場紀念活動並不包含閱兵,閱兵是兩個月前才加入的。


雖然由於天氣原因,活動提前舉行,原計劃的f-22戰鬥機飛行表演等也因天氣原因取消,但閱兵場面依然壯觀。當特朗普抵達現場時,現場鳴放了21響禮炮。禮炮響起時,現場人群開始高唱「祝你生日快樂」。


在閱兵活動中,有美國陸軍將近7000名士兵以及150輛軍車參與,包括25輛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和28輛裝甲車等。美國陸軍士兵身着各個時期的服飾,沿着華盛頓特區的憲法大道行進,展現了美國陸軍不同時期的歷史,裝備也按照年代排列。而除了閱兵,還有音樂會、煙火表演、nfl球員表演、健身比賽等活動,活動遍布國會山公園。美國陸軍預計,紀念活動可能會有多達20萬人參與。


特朗普閱兵,左耳聽「生日快樂」,右耳聽「不要國王」 - 天天要聞

ch-47直升機飛過華盛頓紀念碑旁的美國國旗。


特朗普閱兵,左耳聽「生日快樂」,右耳聽「不要國王」 - 天天要聞

閱兵之後,華盛頓紀念碑附近舉行煙火表演。


根據此前五角大樓透露的整體方案,整場閱兵式的最高預算可能達4500萬美元。這在特朗普削減聯邦政府成本的背景下顯得格格不入,有批評人士稱遊行是一種浪費。而民主黨則批評,特朗普的這種閱兵是一種專制行為。據美媒報道,約有6成美國人認為這場閱兵遊行「沒有好好利用」政府資金。還有示威者舉着標語「這些錢本可以用來為退伍軍人提供餐食」。


特朗普的「念念不忘」,引發「和平時期的特例」


美國上一次閱兵還是在34年前,也就是在1991年6月8日,時任美國總統為喬治·布殊,那次閱兵旨在紀念海灣戰爭的勝利。美國的閱兵一般是與戰爭有關,在其他紀念日、慶祝日則很少閱兵。因此,這次的閱兵活動屬於特例。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法國總統馬克龍曾邀請他參加2017年的法國國慶日(巴士底日)閱兵。回國後,特朗普在談到馬克龍時說,也提到自己對閱兵很滿意,並表示自己也想要一個。可以說,這次的閱兵儀式,讓特朗普心愿得償,閱兵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特朗普閱兵,左耳聽「生日快樂」,右耳聽「不要國王」 - 天天要聞


「地圖麻了」!


而與「生日快樂」的氣氛完全相反的,是「不要國王」的聲浪。同一天,全美50個州舉行了超2000場「不要國王」示威活動,抗議「威權主義、億萬富翁至上、政治和民主軍事化」。


在洛杉磯,有超過20000人參加遊行。在紐約、休斯敦等地,人們走上街頭,高喊「沒有法治就沒有和平」「關閉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等口號。在費城,數千人聚集在市中心,人們舉着抗議標語,上面寫着「打擊寡頭政治」和「驅逐小墨索里尼」。部分地區抗議現場發生衝突,有示威者向警方投擲石塊等物品。在鹽湖城市中心舉行的遊行中發生槍擊事件,造成至少一人受重傷。


特朗普閱兵,左耳聽「生日快樂」,右耳聽「不要國王」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閱兵,左耳聽「生日快樂」,右耳聽「不要國王」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閱兵,左耳聽「生日快樂」,右耳聽「不要國王」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閱兵,左耳聽「生日快樂」,右耳聽「不要國王」 - 天天要聞

抗議組織者此前製作的「抗議地圖」。


美國媒體說,抗議之所以選擇14日進行,是為了與閱兵式形成對立之勢。有美國媒體將直播畫面變成雙屏:一邊是美國閱兵式,一邊是數十萬人湧上街頭抗議。同一時空,不同畫面,美國獨特的「風景線」,映射出難以調和的美國結構性矛盾。


特朗普閱兵,左耳聽「生日快樂」,右耳聽「不要國王」 - 天天要聞

美聯社直播畫面。(來源:環球網)


就連特朗普的侄女瑪麗·特朗普也看不下去了。她批評閱兵活動,「周六,我想我們又將面臨一次考驗。周六,唐納德將舉行閱兵式來紀念自己,可能是因為他知道沒人會這麼做。」 


美國東北大學政治學教授科斯塔斯•帕納戈波洛斯(costas panagopoulos)表示 「我認為很多美國人在觀看這場閱兵式時會感到尷尬,因為它會給人一種特朗普私人軍事閱兵的感覺。」他還表示,「當街頭同時出現兩種完全相反的觀點時,確實存在發生政治暴力的危險。」


而就在閱兵前夜,美國的盟友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空襲,地區局勢陡然升溫。所以特朗普此次閱兵,除了有開「生日派對」之嫌,也被普遍解讀為對內震懾、對外示威的雙重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抗議活動當天,一起發生在明尼蘇達州的政治暗殺事件震動全美。民主黨州參議員霍夫曼(sen. hoffman)遇刺身亡,另一位州眾議員霍特曼(rep. hortman)身受重傷。州長蒂姆·沃爾茲(tim walz)譴責此案為「出於政治動機的謀殺」,並緊急取消該州原定的所有「no kings(不要國王)」抗議活動。特朗普也發表聲明譴責暴力事件,強調:「這種可怕的暴力在美國將被堅決打擊。」


強權、暗殺、抗議、鎮壓·····……這個周末,美國在煙花升空的歡呼中和煙霧彈、催淚彈下的哭喊聲中度過,在這兩種聲音交織下,特朗普的左耳聽「生日快樂」,右耳聽「不要國王」,而這些聲音會不會像之前的那顆子彈一樣,穿透他的耳朵,讓他再次「血流滿面」呢?


特朗普閱兵,左耳聽「生日快樂」,右耳聽「不要國王」 - 天天要聞




作者丨劉瑩

排版丨季靳瑋

編輯丨郭永佶

審校丨宋菁菁

監製丨王雲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着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麥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裏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詞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詞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危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