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人物解讀第五百九十四期:顧廷燁,看似兵魯子,但他的大智慧,不輸盛老太太。
01
原著中,顧廷燁與沈從興北伐回來後,皇帝是一頓封賞。
其中,沈從興賜爵威北侯,超一品,世襲罔替,晉位中軍都督僉事。顧廷燁晉位左軍都督僉事,均為正二品,二人均御賜宅邸一座。
其實,皇帝也想賜封顧廷燁為侯爵之位,但顧廷燁是寧遠侯府嫡次子,當時,顧廷煜坐在寧遠侯爺的位置上。
即使皇帝知道顧廷燁與寧遠侯府眾人的往事,也知道顧廷燁委屈,卻不好直接奪了顧廷煜的爵位,給顧廷燁。
百般思慮之下,皇帝決定讓顧廷燁給襄陽侯做嗣子,承襲襄陽侯的爵位。
為了促成這件事,皇帝還積極召見襄陽侯爺進宮,促成顧廷燁承襲襄陽侯爵位的事情。
不過,顧廷燁並不願意承襲襄陽侯的爵位。
此時,寧遠侯府與襄陽侯府相比,襄陽侯府顯富貴顯赫,寧遠侯府卻略顯冷清。所以,明蘭對此很不理解,盛老太太卻為明蘭分析了其中的利弊:
其一,顧廷燁承襲寧遠侯的爵位天經地義。
顧廷燁本就是寧遠侯府的嫡次子,顧廷煜病痛纏身,大概活不了多長時間。
且,顧廷煜沒有兒子,暫時也無嗣子。只要顧廷燁等的起,那寧遠侯的爵位,遲早是顧廷燁的。
即使皇帝不給顧廷燁使勁,一切也都是順理成章的。而且,小秦氏是顧廷燁的繼母,明蘭嫁給顧廷燁後,也不必鬧心會被婆婆磋磨。
其二,嗣子的掣肘比較多。
顧廷燁若是承襄陽侯的爵位,是以外系入本宗,以後不論是襄陽侯老夫人,還是一干同宗兄弟,他都得厚待着,照看着。
否則便會叫人說『忘恩負義』的閑話,以後煩心事不斷。
甚至,顧廷燁稍有差池,他年少時的那些爛事,還會被翻出來說一遍——忤逆長輩,養外室,生孩子……
原著中寫的很清楚,襄陽侯府也姓顧,第一代襄陽侯爺與第一代寧遠侯爺是親兄弟。
但襄陽侯府的子嗣不如寧遠侯府子嗣興旺,第二代的襄陽侯爺就沒有兒子。不過,他沒有從寧遠侯府過繼孩子,而是從老家的顧氏人里挑了個遠房孩子來做嗣子。
換句話說,當今的襄陽侯爺是第二代襄陽侯爺嗣子的後代。也就是說,平寧郡主的「顧」沒有顧廷燁的「顧」正宗。
不過,不管襄陽侯府的「顧」正不正宗,他一個靠着嗣子支撐門戶的侯府,卻贏過了靠著兒子支撐門戶的東昌侯府。
02
顧廷燁拒絕承襲襄陽侯府的原因,除了盛老太太說的那兩點,還有另外三個原因。
提到東昌侯府,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但是,提到大秦氏和小秦氏,大家就不陌生了。
因為,東昌侯府就是小秦氏和大秦氏的娘家。
比起襄陽侯府,東昌侯府一直是由自家的兒子承襲爵位的。但是,東昌侯府卻靠著兒子們的傳承,走向了滅亡。
其一,東昌侯府的人,貪圖享樂,襄陽侯府的人,一生要強。
侯爵之家,大多都是武將出生。
如墨蘭的婆家,永昌侯府,盛老太太的娘家,勇毅侯府。秦家大概也與襄陽侯府一般,是武將出身。
但秦家的人走的線路,與令國府差不多。雖然,秦家的子孫,沒有令國公府那麼驕奢淫逸,卻也在走下坡路。
明蘭曾感慨過,王氏與海氏兩個人的嫁妝都豐厚,偏兩個人都勤儉持家。所以,不管盛紘多幾個庶子庶女,還是長柏多幾個妾室通房,都不會動搖盛家的根基。
而小秦氏的父老東昌侯,是個喜好風雅的人,可以一擲千金只為一枚生鏽的青銅門環。生母則性子溫柔,不善理家。
在小秦氏的回憶中,她小時候的日子富貴顯赫,明珠翡翠,應有盡有,每回出門赴詩會筵席,她的排場穿戴都叫一乾姊妹艷羨不已。
到了小秦氏十四五的時候,她的父母先後過世,秦家已經剩一個空殼子了。
為了維持表現得光鮮,對外,東昌侯府一切如今,對內卻處處節省,還要靠着顧偃開與大秦氏的接濟。
相比之下,襄陽侯爺,也就是平寧郡主的父親,襄陽侯護駕有功,折損了一條腿,皇帝便封了他獨女做平寧郡主。
而且,平寧郡主自小在宮裡長大,極為受寵。
可以說,襄陽侯與東昌侯府的爵位,都是從祖輩傳下來的。但東昌侯府的子孫,卻貪於享樂。
這會給襄陽侯府的嗣子,很大壓力。
如果,嗣子沒有能力,讓襄陽侯府走了下坡路。那麼,外人的閑言碎語,也不會針對襄陽侯府本家,卻會攻擊那承襲爵位的嗣子。
若是嗣子有能力,讓襄陽侯府更上一層樓,那些看客,也只會誇讚襄陽侯爺眼裡不錯。選了一個能幹上進的好兒子。
其二,明面上,東昌侯府缺錢,襄陽侯府顯赫,可實際上,他也缺錢。
東昌侯府與襄陽侯府都有專屬侯位的俸祿、田地。
但這樣的世家大族,幾代繁衍後,人丁增多,光靠着祖產,是不夠家人揮霍的。
所以,他們要擴大產業,買田置地,開鋪子!
即使這樣,東昌侯府也缺錢缺到不給小秦氏嫁妝,偷偷摸摸將小秦氏嫁給顧偃開做填房。
導致小秦氏嫁給顧偃開,回到京城後,讓很多人都覺得,顧偃開只娶過一位秦家姑娘。
但有一點必須承認,襄陽侯府比東昌侯府有錢的富貴。光是襄陽侯府的宅子,就很大。
明蘭跟着王氏去襄陽侯府做過客。
因為是女客,她們從偏門進入,下了自家馬車換上侯府內巷的軟轎,又行了一會兒才到二門,才下了轎子。
進了二門後,只見襄陽侯府內高闊平和,遠眼過處還有小橋流水和山丘樹林,穿過一個蠻子門,沿着抄手游廊慢慢走去,王氏和女孩們都不動神色的打量四邊環境,只見處處雕廊畫棟,着實氣派富貴,便是那門窗廊柱都是描金繪彩的。
可以說,襄陽侯府是肉眼可見的富貴,卻也是肉眼可見的燒錢。
小橋流水、山丘樹林,都是需要人維護的。維護的話,不僅需要材料,還要人工。
而襄陽侯爺沒有兒子,就將大半的財帛都給平寧郡主做了陪嫁。
換句話說,成了襄陽侯府的嗣子後,若是不想讓襄陽侯府在人前落了面子,光靠着爵位的俸祿,是不夠的。
而那嗣子要努力賺錢。
顧廷燁浪跡江湖時,是賺了很多銀子,但那些銀子,顧廷燁拚命賺來的。若是補貼了襄陽侯府一大家子,小仙兒都替顧廷燁虧得慌。
其三,做了嗣子,後患無窮。
親兒子娶了媳婦,還要被婆婆折磨呢。
比如,華蘭嫁給袁文紹後,沒少被拿捏,墨蘭嫁給梁晗,因為婆婆看不上,也沒少做冷板凳。
海氏是低嫁,她那流水似的嫁妝抬入盛家時,明蘭驚訝的嘴巴都合不攏的。
但王氏還是瞧不上海氏,禮儀舉止上找不出毛病,她就覺得她模樣不太行。
要說幸福,那就要屬王氏。她嫁給盛紘後,盛老太太這個嫡母,沒有為難過她。
王氏出嫁前,她的母親王老太太還對她說:「盛家人口簡單,婆婆又不是親娘,自不會拿架子消遣媳婦。」
但做嗣子兒媳婦,可不是婆婆不是親的,就能怠慢的。
如果,顧廷燁承襲了襄陽侯的爵位,作為他的兒媳婦,更是麻煩很多:
一來,襄陽侯為了生子,努力的大半輩子,這說明,他的妾室通房不少;
今天這個要頭面,那個要首飾。雖然是妾室通房,卻是算是明蘭的庶母,她不好慢待的。
更不要說,妯娌小姑子了。
就是林姨娘,海氏作為盛家的嫡長兒媳婦,也不好對她下死手。對於墨蘭這個小姑子,海氏不喜歡,她也好去哄。
更不要說襄陽侯夫人。
那明蘭更是要請安問候的,任何禮節都不能差了。
二來,成了襄陽侯嗣子的兒媳婦,不僅要幫着同族兄弟,與襄陽侯的獨女平寧郡主的關係,她也要多多維護。
女人么,總是有些小心思,關係維護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的。稍微不注意,就會被人詬病。
偏顧廷燁要娶的明蘭是庶女,這更是會被襄陽侯府的女眷們詬病上不得檯面。
夫妻一體,明蘭被詬病,也就相當於顧廷燁被詬病。而顧廷燁的性格桀驁的,生平最恨受人掣肘。
所以,顧廷燁不想成為嗣子。
03
其實,家族的傳承,不管是靠着自家的兒子,還是靠着嗣子,都需要子孫勤懇上進。
很多人都覺得盛紘是庶子,被盛老太太記在名下後,母子兩個都是很生疏的。
但盛紘與盛老太太是庶子與嫡母關係,他們還是有些母子的情分的。
顧廷燁做襄陽侯的嗣子就不一樣了,他們本就沒有父子情分,也沒有母子情分。所以,彼此就如陌生人。
這種社會關係,處理起來很就要複雜一些。換句話說,顧廷燁做的太多,若是襄陽侯夫妻不滿意,他做的都是無用功!
關注我,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