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世紀的迴響 | 雨花英烈後人誦讀家書告慰先烈:您放心吧,您不惜犧牲的事業已經實現了

2025年04月04日09:33:04 歷史 1416

楊柳依依清明時,青山處處悼忠骨。雨花英烈為國捐軀,但留下一封封紅色家書,歷經烽煙、穿越時光,在和平年代依舊「抵萬金」。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攜手雨花台烈士紀念館,聯合推出清明策劃產品。精選三位雨花英烈家書,特邀烈士後人深情誦讀選段、以今日視角回應家書精神,讓紅色基因生生不息、釋放光芒。

如果後人能穿越時光與英烈對話,會想說些什麼?掃描二維碼查看H5,共同聆聽一段段跨越世紀的「迴響」。

跨越世紀的迴響 | 雨花英烈後人誦讀家書告慰先烈:您放心吧,您不惜犧牲的事業已經實現了 - 天天要聞

張熾烈士後人張本信:

您為之奮鬥、不惜犧牲的事業已經實現了

張本信今年70歲了,從未見過爺爺張熾,但「爺爺是干大事、有擔當的人」這句話,自小就通過奶奶等人的講述而深深地刻在心裏,勾勒出一個令他敬仰的英雄形象。

「我的爺爺張熾,字子昌,1898年生於雲南路南縣(今石林縣),自幼承耕讀傳家之風,受嚴父良師的栽培,立志為國奉獻。1919年,他與同學散發名叫《緣起》的傳單,聲援北平『五四運動』;他辭別家人北上時,我的母親才出生二十多天;1924 年,他考入北京民國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擔任中共大連地委宣傳部長;1927年回到雲南任職,那年又參加南昌起義;1929年,調中共中央機關做巡視工作……」張本信講述着爺爺張熾的生平。

跨越世紀的迴響 | 雨花英烈後人誦讀家書告慰先烈:您放心吧,您不惜犧牲的事業已經實現了 - 天天要聞

1930年7月,張熾在上海組織發動法租界電車工人罷工鬥爭時被捕入獄。在獄中,他組建了獄中黨支部並任支部書記,還主編《生活》小報,成為領導獄中革命鬥爭的領袖。1933年4月,年僅35歲的張熾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

「在革命年代,能把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組織起來,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和智慧啊。」隨着年歲增長,張本信愈發被爺爺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所震撼,「他就像一團火,走到哪裡就照亮了哪裡。」

革命事業需四海奔波,唯有用家書傳遞思念。張熾是雨花英烈中留下書信最多的烈士之一,他的家書里有對革命的信心和信仰:「我相信,十分相信,我的前途仍然是很光明的!」亦有身為丈夫、父親的柔情一面:「三弟來信說菊英長得極肥,我聽見很喜歡,想來是你育養得好的緣故。」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革命烈士形象,躍然紙上。

張本信講了讓他觸動很深的一個故事,是爺爺在1929年發的一封家書中,稱自己病重「急需用錢」。收到信後,家中父母親和妻子明白他的事業需要資金支持,想盡辦法變賣田產、動員親友籌錢,共寄到上海1800多銀元。張本信說,那個年代一個銀元價值不菲,而爺爺收到錢後,全部上交作為黨的經費了。

「讀了家書再看歷史、讀了歷史再看家書,感受很不一樣。」這些年來,張本信讀懂了爺爺的家書,才更加讀懂他的偉大,把他視作心目中永遠的英雄。

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張本信飽含深情地誦讀了張熾1931年在獄中寫給四舅的家書片段:「甥在此念及以往將來,恆感昔日求學不力,一無所得,特決心以大部分時間讀書……」「他在獄中還堅持讀書,以『努力琢磨堅志氣,禁中切莫妄蹉跎』格言自勵。」張本信說他也以爺爺的精神激勵自己,無論年歲處境,都不懈志氣。

回憶起童年,70歲的張本信幸福地說自己是奶奶的「掌上明珠」:「奶奶雖然沒有文化,說不出更多大道理,但她一直教育我要像爺爺一樣,做一個有擔當的人。」深受家風熏陶,早在80年代,張本信就入了黨,參加工作後更是勤勤懇懇,「我只抱着一個思想:干一行愛一行,絕不給我的祖宗丟臉!」如今他已退休多年,用幾乎所有時間宣講弘揚爺爺的精神,並鄭重地將之視為「後半輩子的使命」。

如果能跨越時空與先輩對話,您最想說些什麼?面對記者的提問,張本信一度哽咽落淚。最終,他用兩句「您放心吧」告慰先人:「爺爺,您為之奮鬥、不惜犧牲的事業已經實現了,我們現在已經過上了您期盼的生活,您放心吧!我們將承您的遺志,好好工作,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盡自己的一點力量。您放心吧!」

跨越世紀的迴響 | 雨花英烈後人誦讀家書告慰先烈:您放心吧,您不惜犧牲的事業已經實現了 - 天天要聞

任天石烈士後人張天騏:

長大後我想做軍醫,像您一樣為廣大群眾服務

「病情不重休惦念,心靜自然少憂煩。家中有人勤照看,草藥一劑保平安。」這是京劇沙家浜》中,常熟縣委書記程謙明的一段唱詞。「程書記」的原型,正是雨花英烈任天石。跨越不同時代,任天石烈士的事迹一直令人們銘記在心。

任天石,又名啟生,江蘇常熟人。1913年出生於中醫世家,1932年考入上海中國醫學院,畢業後回鄉掛牌行醫。他醫術精湛,常常免去貧苦患者診金,深受民眾愛戴。

跨越世紀的迴響 | 雨花英烈後人誦讀家書告慰先烈:您放心吧,您不惜犧牲的事業已經實現了 - 天天要聞

「做個醫生,只能救命;若要救民,必須救國。」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目睹常熟淪陷、滿目瘡痍,任天石棄醫從戎,立誓要拿起槍杆子打擊侵略者。在他影響下,家中多人一同參加革命。他組建了常熟人民抗日自衛隊,後成為「民抗」司令,歷任中共常熟縣委書記、中共蘇中區黨委巡視員等要職。

1947年,他在上海被捕,後解來南京。在獄中,他囑託難友代向組織表決心,「抱至死不變、始終如一的決心,個人生死,在所不計,對革命前途,甚抱樂觀」。1948年底,任天石英勇就義於南京雨花台,年僅35歲。

作為任天石烈士後人,在清明寄思時節,南京市芳草園小學五年級學生張天騏朗誦道:「為廣大群眾服務的頑強意志,今後是你努力的方向。以此一別後,何時能見面?不,不,一心一意工作也就等於時常相見……」這是任天石烈士在獄中寫給安弟的家書,殷殷期盼穿越時光,在今日仍舊激勵後輩。

讀了太公公當年寫給家人的家書後,張天騏深受激勵,立志要把為廣大群眾服務的頑強意志當成今後努力的方向。如果能夠與太公公隔空對話,他想說,「太公公,放心吧!我們從小就學習您的事迹,會把您期盼後輩擁有的精神意志傳承下去,使我們的紅色江山後繼有人!」

「我們家幾代人都是醫生,我的祖輩也都是軍人,太公公為了當兵,當年棄醫從戎變賣家產,組織抗日武裝。所以我長大想當一名醫生、又想做一名軍人,做一個人民的軍醫……」張天騏稚嫩的童聲穿越時空,向太公公訴說起了自己的成長願望。

跨越世紀的迴響 | 雨花英烈後人誦讀家書告慰先烈:您放心吧,您不惜犧牲的事業已經實現了 - 天天要聞

冷少農烈士後人趙怡靈:

如今的我們,深切地理解和敬仰您

1917年,一個17歲的年輕人考入貴州法政專門學校。他出生於貴州省甕安縣一戶清寒農家,在校期間又深受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影響,確認了自己的人生選擇——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事業貢獻一生,毅然將自己的原名「肇隆」改為「少農」。從此,世上有了一位「冷少農」。

25歲時,冷少農告別母親妻兒,離開家鄉,投身革命。他在黃埔軍校政治部工作,後經周恩來、周逸群介紹,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又受黨組織委派,先後潛伏在南京國民政府訓練總監部、軍政部。1932年3月,冷少農的「紅色特工」真實身份暴露,被捕入獄,但無論敵人威逼還是利誘,他都不為所動。當年6月,冷少農在刑場唱起了《國際歌》,慨然赴死。

跨越世紀的迴響 | 雨花英烈後人誦讀家書告慰先烈:您放心吧,您不惜犧牲的事業已經實現了 - 天天要聞

投身革命期間,冷少農一直沒有回過家鄉。1930年3月,母親失望地來信責備他「不忠不孝,忘恩負義」,只圖自己榮華富貴,不顧家中妻兒。面對母親的誤解,遠在南京的冷少農悲痛不已,回了一沓 14 頁紙、五千字的致母信。

這沓家書現保存在雨花台烈士紀念館,歷經歲月洗禮,字字泣血地訴說著一個共產黨人的赤誠信仰:「母親……我想使他們個個都有飯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作(做)……這樣的事情是一件最大而又最複雜的事情,我要這樣干,非得把全身的力量貫注着,非得把生命貢獻……我既把我的力量和生命都交給這一件事情,我怎麼能夠有工夫回家來,忍心丟着這樣重大的事情,看做一般人受痛苦,而自己來獨享安逸呢?」

當年,冷少農的抉擇不被家人理解。如今,他的後人深切地理解和敬仰他。跨越近百年時空,冷少農烈士後人趙怡靈誦讀着家書片段時,深受觸動,「在決定參加革命的時候,他就已經知道,為了廣大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他需要捨棄掉一切——包括自己的家庭和安穩的生活。但他始終堅定,懷揣着非常無私的大愛。」

趙怡靈在18歲時也作出了自己的選擇,從貴州老家遠赴南京求學,在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類專業讀書。她說,自己以後想從事和藥物研發相關的工作,在和平年代用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人。

跨越世紀的迴響 | 雨花英烈後人誦讀家書告慰先烈:您放心吧,您不惜犧牲的事業已經實現了 - 天天要聞

7

如果可以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趙怡靈想說:「您奮鬥一生的革命事業最後成功了,您當時的願望已經實現了,您可以放心了。現在我們不僅有飯吃、有衣穿、有房子住,而且還可以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您當年的那些付出,都沒有白費!」

記者手記

張本信老先生年已七旬,講述爺爺事迹到動情處時忍不住落淚。採訪中,記者也幾度哽咽,為一位未曾謀面的英烈,也為一位用大半生追尋爺爺足跡的老人。如果說烈士精神永存,那麼便是永存在後人的血脈里、永存在世人的心裏。哪怕素未謀面,也足以對一個人產生終身影響。無論是大學生趙怡靈、還是小學生張天騏,在新時代成長起來的他們,竟一致地選擇了將治病救人作為自己的目標,不可謂不是受到英烈精神和家風影響。

有個細節是,誦讀家書片段前,張老先生說自己普通話不好,我說,您帶着點雲南方言念,沒關係。因為,也許那曾經也是張熾烈士的口音。真實自有萬鈞之力,或許不必朗誦技巧、不必極好的普通話,烈士親屬誦讀家書,情真意切,已足夠稱得上是生生不息、跨越世紀的迴響。

跨越世紀的迴響 | 雨花英烈後人誦讀家書告慰先烈:您放心吧,您不惜犧牲的事業已經實現了 - 天天要聞

掃描二維碼查看H5聆聽「迴響」

特別鳴謝:雨花台烈士紀念館

部分素材來源:雨花台烈士紀念館、歷史資料

策劃:馮可 劉麗媛 王夕悅

記者:王夕悅

H5製作:趙岑

校對 陶善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家國共清明! - 天天要聞

家國共清明!

人間四月春,風起正清明。清明,是一個思念的日子,也是一個感恩的日子。思念逝去的親人,在祭祀先人、回憶往事中,追憶傳承家風;感念先烈的英雄壯舉,革命先輩以血肉之軀標註不朽功勛、用澎湃熱血捍衛家國尊嚴。梨花風起,家國共清明!讓我們在懷念中感恩,在緬懷中奮進,守護山河錦繡,不負過往不負時代!來源:解放軍報...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明祭 倖存者僅剩28人 - 天天要聞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明祭 倖存者僅剩28人

4月4日,2025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明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代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代表等共同祭奠在88年前遇難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在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牆前,工作人員敬獻花籃,全體人員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鞠躬,死難者遺屬代表和學生代表等依次上前獻花,表達哀思。在儀...
UFC歷史上最可怕的5次KO排名 - 天天要聞

UFC歷史上最可怕的5次KO排名

自1993年成立以來,UFC已經見證了許多殘酷的擊倒。從豪爾赫·馬斯維達爾(Jorge Masvidal)在UFC歷史上最快的擊倒——在5秒內飛膝擊倒本·阿斯克倫(Ben Askren),到馬克斯·霍洛威(Max Holloway)在UFC 300中在鈴聲響起前擊倒賈斯汀·蓋奇(Justin Gaethje),八角籠內的場景總是令人驚嘆不已。當然,有些擊倒比
紅軍墓的守護人|老兵在紅軍墓前一筆一划描紅,「我也曾差點成了烈士」 - 天天要聞

紅軍墓的守護人|老兵在紅軍墓前一筆一划描紅,「我也曾差點成了烈士」

極目新聞記者 李曉夢攝影記者 劉中燦清明節前夕,在青山環抱的紅軍墓前,一位頭髮斑白的退伍軍人正專註地為墓碑描紅,他手持毛筆,飽蘸紅色顏料,一筆一划,緩慢而有力地描摹着。這位退伍軍人名叫舒在則,今年72歲,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龍港鎮壢上村六組村民。20年來,他風雨無阻,義務守護着獅子山上的紅軍墓。4月4日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