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襄城枯井現大量遺骸,當地稱尚不明確是否為英烈!正鑒定

2025年04月01日13:10:37 歷史 4643

「河南一枯井發現近百名烈士遺骸」的消息引發各界關注。南都記者注意到,相關信息最早由微博賬號「英魂回家」發佈,該微博認證為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英魂回家項目所屬。

4月1日,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秘書長余浩回應南都記者稱,相關報道所稱發現「烈士遺骸」的表述是不確切的,「烈士是需要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的」。余浩透露,現在還在幫忙鑒定、尋找家屬。南都記者從襄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了解到,針對枯井內發現遺骸一事,該局已經開展核查鑒定工作。

河南襄城枯井現大量遺骸,當地稱尚不明確是否為英烈!正鑒定 - 天天要聞

遺骸發現現場。

近日,河南許昌襄城縣被指「一枯井發現近百名烈士遺骸」,年紀最小的還不滿15歲,其中多具頭骨上有子彈貫穿傷,腿部等處有明顯斷裂。文章稱,目前這些骸骨正在鄭州大學的實驗室進行骸骨分析和頭骨復原,希望能幫他們找回姓名,找到家人。

南都記者搜索發現,相關信息最早由微博賬號「英魂回家」發佈,該微博認證為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英魂回家項目所屬。

2月28日,上述微博發消息稱,「河南許昌襄城枯井抗戰陣亡將士遺骸收殮行動正在進行中,今日收殮遺骸40多具」,並且介紹了發現的背景。其稱,2010年,襄城當地學者發現枯井埋葬士兵線索,十幾年來多次調研走訪了解歷史原委。1944年4月,日軍6萬餘人分路進攻豫中。5月許昌淪陷後,日軍西進,襄城縣「三冀」(前冀、中冀、後冀三村)阻擊戰打響,中國將士與敵血戰,死傷無數。戰鬥結束後,當地百姓為陣亡將士收屍掩埋。「中冀村90多歲的村民說,村裡那口枯井裡,也曾埋了上百具陣亡將士屍體,並立碑銘記。時間長了,井和碑全部被夷為平地。」

該微博稱,今年2月,英魂回家項目組正式立項,鄭州大學專家給予技術支持,聯合河南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團隊啟動遺骸搜尋行動。從2月26日動土,經過2天表層覆土清理、深入發掘和搜尋,至28日,「終於成功在4米掘坑深處收殮出40多將士骸骨」。

3月21日,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秘書長余浩在微博介紹了項目進展。余浩表示:「河南襄城枯井陣亡將士遺骸收殮工作告一段落,一口廢棄的土井收殮了八十多具遺骸,儘管常年與潮濕淤泥相伴,遺骸保存依舊完整。」他還稱:「當地政府大力支持,協調了土地安葬,接下來聯合鄭州大學做頭骨復原。希望都能夠找到他們的家人,帶他們回家。」

4月1日,余浩回應南都記者時表示,收殮遺骸時可見子彈、皮帶扣等陪葬品,此前相關報道所稱發現「烈士遺骸」的表述是不確切的,「烈士是需要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的」。余浩透露,現在還在幫忙鑒定、尋找家屬。

同日,南都記者從襄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了解到,針對襄城縣枯井內發現遺骸一事,該局已經開展核查鑒定工作,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鑒定結果確定前稱呼「烈士」並不妥當。

南都記者從許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和褒揚科了解到,3月31日晚已經接到襄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報告此事,已要求襄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保護好現場,並成立工作專班,通過尋找遺骸親屬、進行dna鑒定等方式進一步核實遺骸身份,通過深入調查了解做出綜合判定。此外,他們也已經將此事上報河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許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和褒揚科科長邵勝傑介紹,烈士評定(追認、批准)需要依據相關法規,我國不同時期烈士評定適用的政策依據也不相同,2011年8月1日至今,烈士評定的主要依據是《烈士褒揚條例》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他表示,評定烈士也有相關條件要求,在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死難情節突出,堪為楷模的,才能評定為烈士。

采寫:南都記者 馬輝 焦明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着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裏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