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時,燃燒的火焰也能帶來很多信息,火焰或許會帶走證據,但帶不走真相。

在消防隊,有這樣一個部門——火調處,它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火災現場勘察與證據收集,還有火災原因與責任認定等等。

許同生,北潯市消防隊火調處參謀,作為「火場顯微鏡」,他不放過現場每一絲證物,力圖找到火情的真相。

也正是他,向上級建議,由火調科與刑偵隊以及法醫建立重大火災的快速反應機制,破獲了多起火災案件。

當然,他這樣做的原因,不僅是希望加快案件偵破效率,還案件一個真相,也是因為童年的一次變故:
他的父母以及他最好的夥伴何夕都在一次火災中喪生,而他因為肚子不舒服晚回家了幾分鐘成為這場災難的倖存者。種種跡象表明,家裡的這場火與韓式集團有密切聯繫,起火的原因與家裡的熱水器有很大關聯,當時父親在路上被人弄上油漆,所以回家就開啟熱水器洗澡,而爆炸的熱水器就出自韓式集團。
此次,他想建立這樣的聯動機制,也是希望能夠獲取和當年案件相關的更多信息,讓真正的兇手早日浮出水面。

和他一起多次參與火災案件偵破的,還有刑警隊的沈野,他經驗豐富老練,在案件偵破時和許同生默契十足,

以及法醫靳椿,她和許同生一起長大。當時父母雙亡的許同生被送到福利院,她作為福利院長的女兒,兩個人可以說是一起長大的。

或許是出於意外,也或許是出於巧合,他們經手的很多案件,都或多或少有着陳同生家火災案的影子。尤其是第一案,遇害者正是韓氏集團的掌門人韓沛,他手下的韓式集團業務涉獵面很廣,關於他的傳言也很多。

案發時,他和還有他剛從國外回來的雙胞胎弟弟韓均正在去往為父母掃墓的途中,車輛突然起火爆炸,位於駕駛座的韓沛當場身亡,副駕駛座的人則身受重傷。

像這樣的火災案件,除了現場線索搜集、排查當事者的社交關係等手段外,確定起火源也是重要一環,有時候順着起火源也許就能牽出作案的人。
許同生通過模擬火災發生時的景象,發現起火時,韓均的車上還有第三人,然後通過對現場物件碎片的拼接,他找到了真相酒吧的調酒師陳雪。陳雪承認,自己在酒吧被韓沛強暴,自己當天是找韓沛是為了讓他和自己去自首,但是韓沛拒絕承認自己的所作作為,盛怒之下,她把酒潑在后座並點燃了打火機;

同樣想要致韓沛於死地的還有汽修店的員工,因為韓沛導致他沒能見到病重母親的最後一面,他對此懷恨在心,於是在韓沛的車輪胎上做了手腳……

兩個同樣有作案動機且付諸行動的人,誰才是直接導致案件的兇手呢?這也是經過反覆試驗,最終找到爆炸發生的直接原因,才能得出結論。
韓沛一死,關於許同生家火災的線索算是斷掉了。每個人都勸他,過去了是時候該放下了,但許同生則認為,死的人未必是韓沛,韓氏集團和家裡的火災一定有直接關係。所以他一邊仍關注着韓均的一舉一動,另一邊則忙於火災案件的調查。

火災案件,顧名思義火災是必要條件,很多時候,火災是人為造成的。因為在嫌疑人的認知里,火災往往和意外掛鈎,並且一把火就把什麼都燒乾凈了,警方也無從查起。

一把火,背後藏着的,可能是最親密的人設下的陰謀:
賣貨主播秦卿的丈夫,先發展同租的女孩成為自己婚外情對象,誘導她對秦卿的電動車電池動手腳,再用一枚不起眼的鐵釘作為爆炸的導火索,達到「借刀殺人」的目的;

也可能是充滿無奈的愛:
張玉蘭節儉一輩子拉扯大了孩子,人到黃昏還無法安享晚年要負擔兒子一家的花費,反觀兒子兒媳擁有高學歷高收入卻連經濟獨立都做不到。最終身患尿毒症的她,想到了自己的最後一點「價值」,她購買了高額身故保險,又懇請黃昏戀老伴殺死自己,因為老伴是殘疾人,她認為這樣老伴就會因此坐牢,也算晚年有個去處。

《燃罪》中,不僅有烈火的可怕,更有對人性的洞悉和犯罪心理的分析。隨着劇情的展開,還有更多奇案等待破獲,關於許同生家火災的真相也在一點點揭開。
溫馨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