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朝鮮戰爭取得了輝煌勝利,金日成作為朝鮮的最高領導人來到新中國進行友好訪問。這是金日成首次訪問我國,黨中央對此次訪問十分重視。
金日成搭火車跨越鴨綠江來到吉林,原本一切按計划進行,卻意外發生。接待他的王明貴,剛一見面就熱情地摟住金日成的脖子,笑着說道:「哎呀媽呀,老金你咋才來呀,我瞅你胖了不少啊……」
提到王明貴,東北地區的人幾乎都耳熟能詳。他不僅跟隨過抗日名將楊靖宇,更因在東北抗聯中的英勇表現而讓不少日本侵略者感到恐懼。
王明貴1910年在吉林磐石縣出生,年少時因家境困窘,不得不離開家尋找生路。那個時期的東北動蕩不安,軍閥和土匪橫行,時常讓人感到恐懼,此外,還有日本侵略者在此地為所欲為。
在這樣的環境中,王明貴自小就培養了生存的技能。他常說,能在東北這樣的地方活下來的人可都不簡單。
當壓迫存在時,反抗也會隨之而來。日本侵略者在東北的壓迫越發嚴重,東北抗日聯軍因此應運而生。王明貴對日本人欺凌百姓的行為十分憤怒,毫不猶豫地投身於磐石游擊隊,這支隊伍的領袖正是聲名顯赫的楊靖宇。
在楊靖宇將軍麾下,士兵們都不容小覷,個個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其中王明貴尤為傑出,動作敏捷,勇氣十足,更重要的是,他從楊靖宇將軍身上學到了游擊戰的精髓。
日本人在東北面對抗聯游擊戰時感到頭疼,尤其是那片林子密集又廣袤。抗聯戰士一旦潛入樹木之間,便難以被人發現。王明貴在其中表現突出,他經常利用東北的複雜地形,給日本兵狠狠地下狠手,導致對他的恐懼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不少從東北被遣返的日本兵在回憶錄中提到王明貴,常用「獰猛」這兩個字形容他,這也展現了他在戰場上的鮮明特色。
1940年,楊靖宇將軍因遭到日本軍隊的重重圍堵和叛徒的背叛,不幸在蒙江縣的密林中遇難。將軍的犧牲給東北抗聯造成了重大損失,抗戰力量遭受致命打擊。在日本軍隊的持續圍剿下,王明貴帶領一部分戰士撤退到了蘇聯的遠東地區,期間他與金日成不期而遇。
王明貴和金日成是一對資深的老戰友。他們的交情始於1931年,那時金日成在安圖縣的明月溝成立了抗日游擊隊。後來,這支游擊隊與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汪清縣游擊隊合併,最終歸入了楊靖宇指揮的磐石游擊隊。隨之,磐石游擊隊更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32軍南滿游擊隊,金日成則擔任了大隊的政治委員。
金日成和王明貴在東北抗聯時期就已相熟。金日成出現在中國東北的原因與當時朝鮮被日本侵佔有關,他的父親是一位革命者,因而他們遭到日本人的迫害,最終不得不越過鴨綠江來到中國東北尋求生存。
金日成受父親的影響,立志要解救朝鮮脫離日本的統治。隨着年歲的增長,他在東北目睹了許多日本人所犯下的暴行。因此,1927年,他與一群革命青年共同成立了「朝鮮共產主義青年同盟會」,由此開始了抗擊日本侵略的鬥爭。
金日成指揮的朝鮮人民革命軍屢次擊退日偽軍的進攻,同時與中國的救國軍聯手對東寧、羅子溝等地展開圍攻。還與東北抗日聯軍多次聯合出擊,使得「金日成將軍」的名聲在東北地區傳開。
1938年,日本加大了對東北抗日游擊區的封鎖力度。金日成為了保存力量,決定將自己的部隊拆分成多個小隊進行突圍。在這段時間,金日成和王明貴失去了聯繫。
1942年,兩人在蘇聯遠東地區重聚,隨之將東北抗日聯軍的兩千多士兵整編為蘇聯遠東方面軍第88獨立步兵旅。金日成被任命為抗聯第一陸軍的一營營長,王明貴則成為第三營的營長。
兩人在東北地區開始積極抵抗日本侵略者。1945年,蘇聯軍隊進入東北,日本失去了反抗的能力。與此同時,二戰中日本接連遭遇敗績,最終只能選擇不加條件地投降。
金日成在日本投降後,帶着一群朝鮮的革命戰士回國。他想實現自己當初的承諾,把日本侵略者驅逐出朝鮮。王明貴也緊隨其後,投身到激烈的解放戰爭中。
朝鮮戰爭爆發後,王明貴因工作原因未能參與抗美援朝,失去了與金日成會面的機會。不過在抗美援朝勝利後,金日成對此表示感謝,第一時間來中國訪問,以表彰志願軍戰士的偉大犧牲。
在東北的某處,兩位久別重逢的老戰友終於相見。王明貴情不自禁,摟住了金日成的脖子,金日成則興奮地回抱了他。為了表達心意,金日成送來了兩卡車的蘋果,只因當年抗戰時期王明貴提到過自己喜歡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