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上台後,最忐忑的可能就屬伊朗了,以色列有了新的靠山,而伊朗在地緣安全上將面臨更大的壓力。
就在2月4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了一項重要指令,號稱要對伊朗展開「最大限度的施壓」,通過全面遏制伊朗的石油出口,迫使伊朗放棄「擁核」。
美國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還表示,自己願意會見伊朗領導人,並嘗試「努力說服」伊朗放棄發展核武器。這就等於是拿經濟工具當做籌碼,逼迫伊朗「自廢武功」。
為此特朗普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還提前安排好了身後事。據中國網資訊援引美媒報道,特朗普主動透露稱,自己已經向幕僚發出了指示,一旦伊朗暗殺他,那就消滅伊朗。
與其說特朗普真的豁出去了,倒不如說是對伊朗的一種變相施壓。
旨在強調「暗殺他並不能讓美國改變主意,反而還會招致更加猛烈的報復」,以此來迫使伊朗坐上談判桌,接受美國開出的不平等條件。
從這裡其實就不難看出,特朗普一邊升級對伊朗的施壓力度、一邊又釋放出願意對話的信號,本質上就是一種「胡蘿蔔加大棒」的套路。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
而伊朗被美國制裁了多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免疫韌勁」,未必會全盤接受美國開出的條件,但結合當前伊朗特殊的政治格局,強硬派和溫和派之間的博弈,也會影響伊朗的對美外交政策。
只不過美伊雙方現在還在互相試探的階段,對於德黑蘭來說,手中保留一些政治籌碼,更加有利於後續談判:
首先,伊核問題之所以延續至今,特朗普是負有一定責任的,在他上一屆任期內,美國公然撕毀協議,對伊核問題的解決造成了消極影響,伊朗大可以拿這一點來做文章,爭取國際輿論支持。
其次,美國的極限施壓,可能會迫使伊朗更加逼近「核門檻」,通過提高鈾濃縮丰度,增加同美國談判的籌碼。
再者,在石油貿易層面,美國以制裁相要挾,反而可能會促使伊朗繞開美國,尋求新的石油交易市場,例如不使用美元交易,或者跟其他被美國制裁的國家,深化雙邊能源貿易往來。
伊朗油氣資源
總而言之,特朗普雖然來勢洶洶,但伊朗手中也並非「無牌可打」,能不能招架住美國的新一輪施壓,就看伊朗決策層的智慧了。
事實上,早在特朗普上台前夕,伊朗就開始外交布局了。
前不久,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趕赴莫斯科,跟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一場面對面的會談,簽署了《俄伊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
俄伊深化戰略層面的協作,也算是「抱團取暖」,美國施壓逼迫愈甚,伊朗就越是會進一步靠近俄羅斯,而且在石油貿易層面,俄羅斯有充分的應對西方制裁的經驗,某些方面可以對伊朗提供支持。
總而言之,溫和派的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既希望美國能夠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又難以放棄「核計劃」這張戰略底牌,而美國缺乏實質性的讓步誠意,導致伊核問題陷入僵局。
伊朗核設施
而美伊之間的僵持態勢,或許會讓當前的中東局勢更加複雜化,不論是伊核問題,還是關稅問題,影響的都不止是一個國家,而是整個地區乃至國際社會的總體穩定。
所以需要國際社會推動多邊機制解決爭端,避免中東局勢進一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