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隨時準備逃跑」 戰火中的黎巴嫩人何以為家?

2024年11月13日22:50:19 歷史 4842

黎巴嫩公共衛生部11月12日通報稱,自2023年10月8日黎以衝突爆發以來,黎巴嫩境內有3287人死亡、14222人受傷。如今,根據黎巴嫩政府最新數據,黎以衝突已導致超過120萬人流離失所。生活在當下的黎巴嫩意味着什麼?總台記者採訪了黎巴嫩僑民艾利·法哈特(elie farhat),通過他的講述,我們了解了一個真實而又觸目驚心的黎巴嫩。

 

「你需要隨時準備逃跑」

「需要隨時準備逃跑」 戰火中的黎巴嫩人何以為家? - 天天要聞

艾利·法哈特:國家陷入癱瘓,你需要額外的食物和物資,但是因為通貨膨脹,這些東西都非常昂貴。你需要隨時準備逃跑。總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聽到飛機、聽到爆炸的聲音。

 

「當空襲來臨時,你什麼也做不了,除了看着炸彈落下」

黎巴嫩的國土面積僅一萬多平方公里,這樣的國土面積意味着戰爭中無處可逃。

「需要隨時準備逃跑」 戰火中的黎巴嫩人何以為家? - 天天要聞

艾利·法哈特:你在與一個「戰爭國家」作戰,以色列戰備精良,黎巴嫩比一個島嶼還小,力量的差異是巨大的。當空襲來臨時,你什麼也做不了,除了看着炸彈落下。你什麼也做不了。這不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戰鬥,可能我更強壯或你更強壯。那裡有一架飛機在扔炸彈,你只能看着,然後祈禱。

 

「普通人在五分鐘之內變得無家可歸」

戰爭加劇了黎巴嫩的人道主義危機。當前,在貝魯特的街道上,隨處可見無家可歸的男女老少露宿街頭。

「需要隨時準備逃跑」 戰火中的黎巴嫩人何以為家? - 天天要聞

艾利·法哈特:他們本來不是無家可歸的人,他們被逼得無家可歸。我們在談論的不是窮人,而是本來住在好房子里、擁有好車、上着好學校的人,但這樣的人卻睡在街上。為什麼?因為他五分鐘前接到一個電話,要求他立即從家中撤離。然後他就只能跑到街上。這個人在五分鐘之內就無家可歸了。

 

「你永遠不會看到黎巴嫩人絕望」

「需要隨時準備逃跑」 戰火中的黎巴嫩人何以為家? - 天天要聞

艾利·法哈特:你永遠不會看到黎巴嫩人絕望。他們只是在等待,等待戰爭結束,開始新的篇章。這個國家有巨大的希望,這是最好的國家之一。你可以在這裡體驗生活,這裡也擁有良好的商業。它很傑出。

 

「希望全球範圍內不應該有任何戰爭」

「需要隨時準備逃跑」 戰火中的黎巴嫩人何以為家? - 天天要聞

艾利·法哈特:我很震驚,在2024年我們依然無法溝通和對話,仍然在允許殺戮。我很震驚,我們仍然允許貧窮、飢餓、戰爭的存在我真的希望在全球範圍內不應該有任何戰爭。戰爭沒有意義。我們不應該因為任何原因殺人。

(總台記者 張卓雅 次曉寧)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 天天要聞

大刀隊是我們的悲哀,並不是什麼榮耀

大刀隊最早得追溯到國民革命軍西北軍那時候。1933年,長城抗戰打響,日軍大舉進攻喜峰口。當時中國軍隊的處境有多慘?槍支彈藥都湊不齊,工業底子薄得像張紙,連個像樣的炮都造不出來。面對日軍的三八式步槍、機槍甚至坦克,咱們的西北軍將領沒辦法,只能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着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 天天要聞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電話那頭傳來古大存壓低卻顫抖的聲音:「葉帥,莫雄今晚就要被槍決!」葉劍英愣了不到三秒,隨即抄起另一部機子撥向陶鑄,四個字擲地有聲——刀下留人。廣東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傳令兵一路小跑,陶鑄收到命令,當場批示暫停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