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2025年07月08日12:52:11 歷史 1904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日本這個國家吧,大家都知道,文化獨特,傳統深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它那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還藏着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陋習。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一個特別奇葩的——「夜爬」。這玩意兒在日本社會裡流傳了好幾百年,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徹底廢除。背後原因?說白了,就是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這篇文章,咱們就來扒一扒「夜爬」的來龍去脈,看看它怎麼來的,怎麼發展的,又怎麼影響到日本社會,最後又是怎麼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先說說「夜爬」是什麼意思。簡單點講,就是男人晚上偷偷摸摸跑去女人家裡,跟她發生關係。這不是啥現代地下戀情,而是古代日本農村裡一個公開的習俗。聽起來挺離譜吧?但在當時,這事兒還真不稀奇。

「夜爬」這詞兒,字面意思就是「夜裡爬進去」。具體操作是這樣的:天黑以後,年輕小夥子會挑個目標——通常是單身女子的家,然後偷偷溜進去。如果女方願意,兩人就共度一夜;如果不願意,小夥子就得灰溜溜走人。聽起來有點像自由戀愛,但實際上,這裏面規矩多着呢。比如,有些村子會專門定日子,讓年輕男女藉著「夜爬」認識對方,算是社區活動的一部分。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這習俗在日本農村特別常見,尤其是在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山村裡。為什麼會有這種事兒呢?核心原因就是人口問題。日本歷史上戰亂多,瘟疫也不少,人口老是跟不上。為了保證村子裏有足夠的人幹活、生娃,「夜爬」就成了一個「實用」的辦法。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夜爬」這事兒,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的飛鳥時代,也就是公元6世紀末到7世紀初。那時候,日本社會還在從部落制往階級制轉,規矩沒那麼嚴,男女關係也比較隨便。男人晚上跑去女人家探訪,雙方看對眼了就睡一塊兒,第二天各回各家。當時沒啥正式婚姻的概念,這種行為挺自然的。

到了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和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日本社會開始穩定,朝廷管得多了,婚姻制度也慢慢成型。但在偏遠的農村,「夜爬」沒被淘汰,反而保留了下來。因為這些地方人口少,勞動力缺口大,村民得想辦法多生孩子。加上交通差,找對象不容易,「夜爬」就成了個方便的途徑。

真正讓「夜爬」變成「半官方」習俗的,是鎌倉幕府時期(1185年-1333年)。那時候,日本戰亂不斷,特別是武士之間打來打去,人口損失慘重。幕府一看,這不行啊,得趕緊補充人手。於是,他們對「夜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有些地方還鼓勵這種行為。規矩也變了:男人可以隨便進女人的房間,只要女方不反對,孩子生下來歸女方家養,男方不用負責。這種模式,既能多生孩子,又不破壞家庭結構,挺「高效」的。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再往後,到了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日本社會穩定了,「夜爬」還是沒斷。尤其在一些窮鄉僻壤,這習俗甚至跟當地節日掛鈎。比如,有些村子會在豐收節之後搞「夜爬」,讓年輕人趁機配對,生娃的概率高一點。可以說,這時候的「夜爬」已經不是單純的個人行為,而是社區為了生存刻意保留的傳統。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夜爬」最猖獗的時候,還是日本戰亂最頻繁的時期。比如戰國時代(1467年-1615年),各地大名打得不可開交,人口銳減。有的地方甚至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勞動力嚴重不足。為了恢復元氣,「夜爬」被當成了一個「應急措施」。再比如二戰期間,日本兵被征去前線,國內人口又一次K戰後,政府幹脆直接把「夜爬」當成政策來推。194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上台後,為了填補戰爭死傷的空缺,農村的「夜爬」被地方官員默許,甚至還有獎勵措施,比如給多生孩子的家庭減稅。

這時候,「夜爬」已經不是單純的習俗,而是國家意志的一部分。政府覺得,人口多才能打勝仗,所以不管用啥手段,只要能多生孩子就行。農村的年輕男人被鼓勵去「夜爬」,女人這邊壓力也大,不配合可能會被村裡人看不起,甚至挨罰。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但說實話,這種做法效果有限。戰國時代還好,信息不流通,大家沒啥選擇。可到了近代,社會觀念變了,人們開始覺得「夜爬」不道德,尤其是在城市裡,這事兒早就被看成野蠻落後的象徵。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夜爬」聽着挺實用,但實際影響咋樣呢?咱得客觀看。

不可否認,「夜爬」在某些時期確實幫了忙。比如戰國時代,人口掉得太厲害,村子都快沒人幹活了。通過「夜爬」,生育率多少有點回升,社區不至於垮掉。江戶時代,有些偏遠地區靠這個保持了人口穩定,避免了徹底荒廢。

還有一點,這習俗多少促進了村裡人的交流。本來交通不便,大家都窩在自己家,「夜爬」給了年輕人認識的機會,算是變相的「聯誼」。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但好處也就這麼點,壞處可不少。首先是倫理問題。男女關係亂成一團,孩子爹是誰經常搞不清。有的家庭因為血緣糾紛打得不可開交,村裡風氣也越來越差。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更嚴重的是對女性的傷害。「夜爬」聽着是「自願」,但實際上,女人選擇不多。家裡窮的、社會地位低的,根本沒法拒絕。有的甚至被逼着接受,成了生育機器。加上當時衛生條件差,性病傳播快,村裡不少人都因此得了病,健康問題一大堆。

還有社會矛盾。男人隨便進別人家,女方不願意就可能起衝突。有的男人仗着習俗胡來,女方反抗不了,只能忍氣吞聲。時間長了,這種不平等讓很多人積怨已深。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夜爬」能撐到20世紀,真挺讓人意外的。不過,它最終還是被時代淘汰了。

明治維新(1868年)是個轉折點。日本政府要學西方,搞現代化,覺得「夜爬」這種東西太丟人。於是,他們開始修法改俗,提倡一夫一妻制,農村的傳統習俗被貼上「落後」的標籤。但農村管不到位,「夜爬」還是偷偷摸摸存在。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真正讓「夜爬」徹底完蛋的,是1938年的津山事件。岡山縣一個叫都井睦雄的男人,因為「夜爬」被拒,心生怨恨,拿槍刀殺了30個村民。這事兒震驚全國,大家一看,「夜爬」原來這麼危險,輿論炸了鍋。報紙上全是批評,民眾要求政府管管。

1939年,日本政府終於下狠手,把「夜爬」定為非法,跟入室強姦同罪。從此,這習俗算是正式退出歷史舞台。戰後,日本經濟恢復,社會觀念也變了,大家都覺得這種事兒太荒唐,沒人再提。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夜爬」這事兒,現在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在當時,它確實是日本社會為了生存想出的辦法。不可否認,它在特定時期起了點作用,但代價也太大了——倫理混亂、疾病傳播、女性受壓迫,這些問題比人口危機還嚴重。

這習俗的興衰,其實反映了日本社會怎麼一步步從封建走向現代。從飛鳥時代的自由,到戰亂時的無奈,再到明治後的淘汰,每一步都跟人口政策、社會結構掛鈎。它還提醒咱們,文化傳統不一定是好的,有些東西早就該扔進垃圾堆。

今天,日本人口又開始下滑,有人開玩笑說要不要把「夜爬」弄回來。但這也就是玩笑話——現代社會講究-尊重個人選擇和性別平等是大趨勢,誰也不想回到過去那種不擇手段的日子。歷史是面鏡子,照出過去有多荒唐,也讓咱們更珍惜現在。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張蔚著. 《犯罪心理分析》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着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高志凱和他那句「在恆河畫一條線」的說法都火了。有網友還提議,這條線未來就應該叫「高志凱線」。印度人聽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條線的由來高志凱是一位智庫學者,他所說的畫一條線,實際上是針對臭名昭著的麥克馬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 天天要聞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公元 105 年,東漢宮廷宦官蔡倫將一批質地輕薄的 「新紙」 呈給漢和帝。誰也未曾料到,這看似尋常的發明,會成為撬動中華文明進程的槓桿。在此之前,竹簡笨重如石,絹帛貴比黃金,知識的傳播被牢牢鎖在少數人的書架上。
梅國強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梅國強同志逝世

湖北中醫藥大學7月7日發佈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傷寒學泰斗、國醫大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獲得者、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湖北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梅國強同志因病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