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十日」鐵證如山,豈容抵賴!

2024年11月12日01:12:11 歷史 1737

在網上有一些滿清粉絲為了給滿清洗地,拚命否認《揚州十日記》這本書,甚至污衊說是日本人或清末革命黨偽造之作。

這簡直就是胡言亂語!

不可否認《揚州十日記》等書客觀上的確喚起了中國人的民族主義,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但這只是天道輪迴,作孽終有報!

「揚州十日」鐵證如山,豈容抵賴! - 天天要聞

揚州十日屠城真的發生過嗎?《揚州十日記》到底是不是孤證?

其實關於揚州十日的史料還有很多,豈容抵賴!

關於揚州十日,除了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外,還有很多的史料可以佐證。並不是滿清粉絲說的孤證!

其一、揚州本地倖存者王秀楚《揚州十日記》記載得最為詳細。

其二、《揚州城守紀略》:「初,高傑兵之至揚州也,士民皆遷湖瀦以避之;多為賊所害,有舉室淪喪者。及北警戒嚴,郊外人謂城可恃,皆相扶攜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長號,哀聲震地。公輒令開城納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 「亟收公(史可法)遺骸,而天暑眾屍皆蒸變,不能辨識,得威哭而去」。

其三、《明季南略》:「廿五日丁丑,可法開門出戰,清兵破城入,屠殺甚慘」。

其四、多鐸在《諭南京等處文武官員人等》的布告中,就露骨地宣稱:「昨大兵至維揚,城內官員軍民嬰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將禍福諄諄曉諭。遲延數日,官員終於抗命,然後攻城屠戮,妻子為俘。是豈予之本懷,蓋不得已而行之。嗣後大兵到處,官員軍民抗拒不降,維揚可鑒。

為什麼是「維揚可鑒」?因為清軍在揚州犯下了反人類的滔天罪行,無恥的滿洲侵略者以此來要脅南京軍民。

「揚州十日」鐵證如山,豈容抵賴! - 天天要聞

(「揚州十日」的元兇多鐸,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人以他為原型拍電影《荒唐王爺》,將其當成喜劇人物)

其五、衛匡國《韃靼戰紀》記載:「這些地方中有一座城市英勇地抗拒了韃靼的反覆進攻,那就是揚州城。......他雖然有強大的守衛部隊,最後還是失敗了,全城遭到洗劫,百姓和士兵悉遭屠被殺。韃靼人怕大量的死屍污染空氣造成瘟疫,便把屍體堆在房上,城市燒成灰燼,使這裡全部變成廢墟。」

其六、明末清初詩人吳嘉紀《挽饒母》詩:「憶惜荒城破,白刃散如雨。殺人十晝夜,屍積不可數。」

其七、明末遺民顧炎武《酬朱監紀四輔詩》說:

十載江南事已非,與君辛苦各生歸。

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十日圍。

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

東京朱祜年猶少,莫向尊前嘆式微。

這裡用「圍」,不用「殺」,是因詩的押韻緣故。

「揚州十日」鐵證如山,豈容抵賴! - 天天要聞


其八、詩人吳嘉紀另有詩《李家娘》記述清兵南下血洗揚州時漢族婦女的悲慘遭遇,讚揚了李家娘堅貞不屈的精神,揭露了清統治者殘害漢族人民的罪行。「城中山白死人骨,城外水赤死人血。殺人一百四十萬,新城舊城內有幾人活?」

其九、明末吳嘉紀另有一首詩《過兵行》,描寫了揚州浩劫以後的慘狀:

「揚州城外遺民哭,遺民一半無手足。

貪延殘息過十年,蔽寒始有數掾屋。

大兵忽說征南去,萬馬馳來如急雨。

東郊踏死可憐兒,西郊擄去如花女。

女泣母泣難相親,城裡城外皆飛塵。

鼓角聲聞魂欲死,誰能去見管兵人。

令下養馬二十日,官吏出遏寒慄栗。

入即沸騰曾幾時,十家已燒九家室。

一時草死木皆枯,骨肉與家今又無。

白髮歸來地上坐,夜深同羨有巢鳥。

其十、清學者姚覲元光緒八年(1882年)所刻的《禁書總目》中曾記述《揚州十日記》一書,乾隆時期軍機處奏准全毀書目中亦列有一本名為《揚州十日錄》的書;

其十一、清朝道光年間的文人徐鼒所寫《小腆紀年》有這樣一段描繪:「臣鼒曰:予讀王氏「揚州十日記」…無足論也。」

其十二、成書於道光年間的《埋憂集》,在卷十的《乍浦之變》中,記錄完鴉片戰爭中的英軍,對乍浦的劫掠屠戮後,作者在文末附上了自己的慨嘆:「其他遭其毒者,亦不勝舉。頃閱《揚州十日記》,歷敘城破被難之苦,令人不忍卒讀。亂離之際,大體一轍也。」

其十三、道光年間刊印的《荊駝逸史》中收錄有《揚州十日記》的全文,《明季稗史匯編》中也有《揚州十日記》全文。

其十四、蘇州無名士的《吳城日記》,「撫按入座府堂,告示張掛府前,稱大清順治二年,奉欽命定國大將軍豫王令旨。大意謂:順從者秋毫無犯,抗逆者維揚可鑒。」

其十五、《內國史院檔》還有多鐸送清國王公俘獲江南美女的內容:和碩德豫親王獲才貌超群漢女人一百零三,將此呈送皇上十,呈皇叔父攝政王三,呈輔政叔王三,呈和碩肅親王、多羅承澤郡王、多羅饒余郡王、多羅衍禧郡王、多羅貝勒勒克德渾、恭順王、懷順王、貝子和托、貝子屯奇、貝子尚山、公特爾虎、公杜爾虎、公杜努恩等各一,呈纛章京圖賴、固山額真宗室拜音圖各二,其餘女人分賞帶兵出征之梅勒章京、護軍先鋒大臣等。

「揚州十日」鐵證如山,豈容抵賴! - 天天要聞


其十六、《清世祖實錄》定國大將軍和碩豫親王多鐸等奏報:......十七日,遣尚書宗室韓岱、梅勒章京伊爾德、護軍統領阿濟格尼堪、署護軍統領杜爾德等率師至揚州城北,獲船百餘艘。是日,大軍距揚州城二十里列營,令署護軍統領顧納代、伊爾都齊、費揚古、吳喇禪、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署梅勒章京格霸庫等率師自揚州城南,獲船二百餘艘。十八日,大軍薄揚州城下,招諭其守揚閣部史可法翰林學士衛允[胤]文及四總兵官、二道員等,不從。二十五日,令拜尹圖、圖賴、阿山等攻克揚州城,獲其閣部史可法,斬于軍前,其據城逆命者並誅之。

其十七、《康熙揚州府志》載:「順治二年夏四月,豫王率師南征,至揚州。閣臣史可法督師於揚,誓眾死守。王命以飛炮擊城西北隅,破,史可法及知府任育民死之。民膏鋒罹刃者幾盡。」

其十八、《開國龍興記》:「我兵留十日,屠之而南」。《清順治實錄》:「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盡行屠戮」。

其十九、《清內秘書院蒙古文檔案彙編漢譯》02-02-18號《理藩院為大軍攻克揚州並佔據南京事致蒙古王公台吉等文》:奉皇父攝政王之命,理藩院宣告進軍南京定國大將軍主帥扎薩克額里克親王(和碩豫親王——譯者)為首上書曰:用紅夷炮攻克揚子江邊揚州城,將其城內軍民全部屠殺。生擒有文官閣老(一作「閣部」——譯者)稱號之史可法,招降而不從,因而殺之。

「揚州十日」鐵證如山,豈容抵賴! - 天天要聞

由此可知,「揚州十日」絕對不是編造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發生的,因此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

其實像「揚州十日」這樣的慘案,在明清之際比比皆是,這足以說明滿清是一個徹底的反人類、反文明的邪惡政權,對中國人民和華夏政權犯下了滔天罪行!

如今某些人為了維持滿清「偉大」形象,故意否定和歪曲事實,這是無論如何也是做不到的!

這些人只會成為跳樑小丑,和滿清一起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着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裏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