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四川成都的某個溫馨時刻,兩位抗日英雄血脈的繼承者,張自忠將軍之孫張慶成與李家鈺將軍之子李克熙,定格了一張意義非凡的合影。畫面中,張慶成身着一襲沉穩的黑色夾克,顯得成熟穩重;李克熙則站立其旁,兩人的臉龐上洋溢着溫暖而真摯的笑容,若非特意提及,難以察覺他們身負着如此厚重的歷史傳承。
眾所周知,張自忠與李家鈺,這兩位在抗日戰爭中威名遠揚的集團軍司令,雖一東一西,分別來自山東與四川,卻因共同的民族大義而緊密相連。張自忠將軍,北洋法政學堂的傑出校友;李家鈺將軍,四川陸軍學堂的驕傲之子,雖人生軌跡少有交集,但在抵禦外侮的戰場上,他們並肩作戰,誓死捍衛家國,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展現了無畏的英雄氣概。
1940年,張自忠將軍在湖北襄陽的烽火中英勇犧牲,為國捐軀;四年後,1944年,李家鈺將軍亦在河南的激烈戰鬥中不幸受傷,最終以身殉國,兩人的生命雖止於此,但他們的精神卻永遠激勵着後人。
李克熙,自幼便失去了父親的庇護,但他沒有消磨意志,而是以堅韌不拔之志考入華西協合大學,後投身水利事業,默默貢獻於國家建設。而張慶成,雖從來沒有見過祖父的樣子,但祖父的故事激勵着他,他長大後選擇了一條平凡而堅實的道路,在四川德陽的汽車廠里,以技術工人的身份勤勉工作至退休,用實際行動詮釋着對家族的驕傲與對國家的忠誠。
作為抗日英烈的後代,張慶成與李克熙的一生低調而謙遜,他們不張揚,不炫耀,卻以實際行動傳承着祖輩的遺志,這種精神,令人由衷地敬佩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