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甘肅治沙再捐1億元:螞蟻森林9成種在「三北」工程攻堅地區

2024年04月29日17:54:56 歷史 7839

「全國網友支持防沙治沙的熱情,今天不僅匯聚到了甘肅,還種在了治沙最前線。感謝每一位在手機上攢能量種樹的朋友,我們一定會把大家的小樹養護好」,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旭晨向所有參與「螞蟻森林春種」的網友致謝。

為甘肅治沙再捐1億元:螞蟻森林9成種在「三北」工程攻堅地區 - 天天要聞

圖註:2024螞蟻森林春種首批花棒種植現場

近一周時間內,全國有1500多萬人通過支付寶螞蟻森林,以低碳生活積攢的「綠色能量」集中為甘肅「澆水」,螞蟻集團相應捐資,將為甘肅種下超150萬棵防風固沙的花棒苗木。

這也是螞蟻森林自2017年起,連續第8年開展「春種」,旨在號召全國網友集中關注支持一個生態亟需修復與保護的地區,並由螞蟻集團捐資於當年春天在當地種下一片林。比如,2023年的「螞蟻森林春種」就在內蒙古赤峰的渾善達克沙地舉行,為當地捐種了4萬多棵沙地雲杉。

為甘肅治沙再捐1億元:螞蟻森林9成種在「三北」工程攻堅地區 - 天天要聞

圖註:航拍2024螞蟻森林春種活動現場

今年的「春種」,上百名從全國各地趕來的網友代表、媒體達人與當地的幹部群眾齊聚甘肅武威市,在武威市此前動員「萬人壓沙」所鋪設好的5000畝草方格里義務勞動,完成了首批42萬棵花棒的種植。這片「螞蟻森林甘肅『三北』希望林」,將帶着全國網友的心愿和祝福,助力武威阻擋騰格里沙漠的南移,支持甘肅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

為甘肅治沙再捐1億元:螞蟻森林9成種在「三北」工程攻堅地區 - 天天要聞

圖註:螞蟻森林甘肅「三北」希望林1號林揭牌

在「春種」現場,甘肅省與螞蟻集團啟動戰略合作:未來三年螞蟻將再捐1億元公益資金,通過「螞蟻森林」項目繼續支持甘肅種樹治沙,共同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的宣傳推廣。據了解,此前的七年里,螞蟻集團已通過中國綠化基金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等多家公益組織和專業機構,向甘肅省的生態建設累計協議捐資超過9億元(數據截至2023年底)。

為甘肅治沙再捐1億元:螞蟻森林9成種在「三北」工程攻堅地區 - 天天要聞

圖註:甘肅省與螞蟻集團啟動種樹治沙戰略合作

「作為社會公益力量,螞蟻森林已成為我省生態建設的重要力量和組成部分。過去七年來,螞蟻集團持續捐贈公益資金,螞蟻森林的項目也在甘肅各地陸續實施,有效助力了我省的生態建設,為各地帶來了明顯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張旭晨表示:甘肅省持續加大「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力度,成功遏制了荒漠化擴展態勢,重點治理區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其中螞蟻森林為甘肅的治沙事業、為築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做出了積極貢獻。

「武威是『三北』工程標誌性戰役的重點區域之一,也是螞蟻森林在甘肅實施的起點。從2017年起,我們就開始在武威市下轄的民勤縣捐資種植梭梭,助力民勤阻止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在當地『握手』」,螞蟻集團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彭翼捷告訴記者。

為甘肅治沙再捐1億元:螞蟻森林9成種在「三北」工程攻堅地區 - 天天要聞

圖註:航拍位於武威民勤的螞蟻森林694號梭梭林

據螞蟻森林統計,目前全國已有8500多萬人把手機上的樹種在了甘肅;相應地,螞蟻集團累計為甘肅捐資種下梭梭、花棒、山杏等耐寒耐旱的樹種1.5億棵,種植面積150多萬畝。這些項目如今分佈在甘肅省的武威、定西、酒泉、慶陽等11個地市,帶動當地種植養護等勞務用工約110萬人次,參與其中的老鄉們從螞蟻集團的捐資中勞動增收超1億元。

為甘肅治沙再捐1億元:螞蟻森林9成種在「三北」工程攻堅地區 - 天天要聞

圖註:位於甘肅民勤的螞蟻森林地塊成效對比

國家卓越工程師、螞蟻森林專家委員會成員徐先英,曾任甘肅省治沙研究所所長,他參與了螞蟻森林項目的審核和規劃。徐先英告訴記者,螞蟻森林的樹苗在種植後會安排專人進行管護,之後要經過數道驗收過程,如有未能達標的地塊,還會安排補植補種,最終確保樹苗能保質保量地在當地「安家落戶」,發揮出防風固沙的生態效益。

據統計,在全國範圍內,目前螞蟻森林已在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山西、河北等11個省份,累計種下了超過4.75億棵樹,種植總面積508萬畝。其中,9成以上的樹種在了「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地區,助力當地的荒漠化治理和防沙治沙工作。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着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專家一句話嚇得印度認慫:恆河以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

高志凱和他那句「在恆河畫一條線」的說法都火了。有網友還提議,這條線未來就應該叫「高志凱線」。印度人聽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條線的由來高志凱是一位智庫學者,他所說的畫一條線,實際上是針對臭名昭著的麥克馬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 天天要聞

蔡倫造紙術問世:樹皮破布如何改寫中華文明史?

公元 105 年,東漢宮廷宦官蔡倫將一批質地輕薄的 「新紙」 呈給漢和帝。誰也未曾料到,這看似尋常的發明,會成為撬動中華文明進程的槓桿。在此之前,竹簡笨重如石,絹帛貴比黃金,知識的傳播被牢牢鎖在少數人的書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