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易中天因說了乾隆一句「不是」,竟被其後人投訴了!

2024年03月20日23:45:03 歷史 1718

2020年,知名歷史學者易中天在一次公開的演說中,就因為說乾隆「60年沒幹過一件好事」。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一時眾說紛紜,引起了網友們的討論。一名自稱是乾隆的後人,說他歪曲歷史事實,投訴他,讓他公開道歉!


2020年,易中天因說了乾隆一句「不是」,竟被其後人投訴了! - 天天要聞


乾隆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是敗家子 ,有人說他功大於過 ,還有人說他好大喜功,閉關鎖國,直接讓清代落後西方國家200年 ,到底如何?

由於乾隆晚年貪圖享樂,導致了當時整個官場fu 敗,培養了和珅這個曠世的大貪官,乾隆從盛世到衰落,他功不可沒,可以說是直接的推手。

在編製《四庫全書》時,燒毀了不符合當朝統治者利益許多古籍,以及篡改或修改了一些史實,造成文化的缺失,是我國傳統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


2020年,易中天因說了乾隆一句「不是」,竟被其後人投訴了! - 天天要聞


乾隆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使用殘酷手段,任意妄為,頻繁發wen字獄 ,破壞文化,摧殘文人。

清朝是發動wen字獄最嚴重朝代,乾隆在位63年,就發動了130多起文字獄,平均一年就有2起文人遭到殘害。

有人說,乾隆閉關自守,關閉了中國走向世界的大門,

乾隆六下江南, 一路上鋪張浪費,極盡奢華,勞民傷財,為了修橋鋪路,毀壞許多房屋田地。每次南巡,有關的官要用一年的時間去準備,他所到之處,鋪橋、修路,架橋、修行宮,各地官員投其所好,搜羅各地奇珍異寶,準備珍饈美味。六次南巡,花費高達2萬兩白銀。


2020年,易中天因說了乾隆一句「不是」,竟被其後人投訴了! - 天天要聞


從以上來看,乾隆確實沒「干好事」!易中天說他,也沒錯!

那「乾隆在位60年沒幹過一件好事」真的如此嗎?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劉文鵬老師說:看一個國家是否實現大統一,看它的中央集權是否順暢,是否拓展了疆域,有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同。

秦始皇統一了全國,中央集團,經濟文化實現了統一,在後世,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也實現了大統一。

但是他們只是統一了內地,根本沒有辦法把長城以外的疆土進行統一,更沒有達到乾隆時的高度。

乾隆時,不但實現了中央集權的統一,大大拓展了疆域,並且納入了中央有效穩定的統治。並且得到長城以外蒙藏西域的認可。


2020年,易中天因說了乾隆一句「不是」,竟被其後人投訴了! - 天天要聞


這是秦朝以來,沒有哪個朝代能夠達到的高度,並為我國後世的疆土奠定了格局。

如今我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團結一致,而乾隆時期就實現了多民族的大統一。

並實現了大統一下的穩定局勢。

而在乾隆朝時,乾隆作為滿人皇帝,想穩固中央集權,必須得到各民族的臣服與認同。

靠軍事力量去打壓和控制,不是一件長久的事。

那如何才能穩定統一這些民族的局勢呢?這是對乾隆一個巨大的挑戰。

他在長城以外的地區駐軍,並派官員治理。

為了防止分裂,制定了有效的管理機制,照顧他們的生活習俗,以及維護他們的利益不受損,還對當地人民的生活扶持。

駐軍、治理的官員 ,扶持當地民眾,這都需要大筆的開銷。

所有這些大統一下,都需要雄厚的經濟基礎去維繫。

而乾隆都做到了,這也證明了乾隆的厲害之處

他在政治上,版圖上和經濟上都實現了大統一。

在文化上,乾隆也功不可沒。

文化就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要統一思想,這要實現中國文化的大統一。

乾隆下令編製的《四庫全書》,就擔負此任。

在乾隆37年,以紀曉嵐為首的360多名官員及學者,把全國收來的各地藏書進行整理。

經過了15年,完成了《四庫全書》編撰、抄錄。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百科全書。

搶救和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文化典籍,從這點來說乾隆功不可沒。

當然也毀壞了許多,當朝認為不符合他們統治思想的書,也相當於是一場文化浩劫。

征服准格爾,整個新疆地區成為了清朝的領土,實現疆土大統一。中國的版圖面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說到閉關鎖國,其實歷史學家早就證明,乾隆並沒有關閉世界貿易的大門,乃至整個清代,都一直沒有完全閉關,更沒有鎖國。

老話說:易攻難守,難攻更難守!創業不易,守業更難!

如此寬廣的疆域,沒有雄厚的經濟,沒有鐵腕的中央集權制度,以及強大的軍事力量,想長久治安,那相當的困難,這點來看,乾隆還是相當有氣魄的。

不管是功與過,是與非,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放到他所處的時代去看待,也許會更符合客觀,我們讀歷史,是為了借鑒與反思。

一個人可以是救人於危難的 ,受人稱頌的英雄,也可以是一名貪贓枉法的官員。

人具有多面性和複雜性,不能簡單說他是一個好人,也不能絕對說他是一個壞人,不是嗎?

是非功過,任世人評說,毛教員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早!

你覺得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四川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其人口歷史經歷了很多變遷,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變遷事件:1. 史前時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區活動,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等。2. 古代:自秦漢之後,隨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澇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人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 天天要聞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在北宋的揚州府有一個叫謝洪的小地主,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在鄉下的縣城裡也算是一個小土豪。謝洪有一個族兄叫謝海,二人關係不錯。謝海有一個情人賈氏,而且還是有夫之婦,二人暗中勾搭成奸,這個婦人長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讓謝海十分迷戀,謝海常常在謝洪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 天天要聞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一樁晚清科場案揭示的清代科舉FuBai現象前言科舉制度是東方大國古代選拔官員的一種選拔制度,延續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舉制度更是嚴格而龐大,也是東方大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在這個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後,卻隱藏着許多不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