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2025年07月09日15:40:19 歷史 3595

1650年十一月十三日,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正值壯年的多爾袞,策馬揚鞭在冬日凜冽的寒風中。此時的他帶領着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及八旗固山額真官兵等人出獵在古北口外。

近日來,多爾袞的心中異常煩悶。

他想通過狩獵將這些不好的情緒發泄出來。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一、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

狩獵期間,也就是1650年寒冬,多爾袞突然感到頭暈目眩,他在馬背上搖晃了幾下,跌落下來,重重地摔倒在冰凍如鐵的大地上,膝蓋受了重傷。

御醫檢查了他的傷勢,膝蓋摔傷嚴重,便為他塗上藥膏。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將士們勸他回京養傷,他拒絕了,非要去古北口外喀喇城,這裡是他正在建設中的行宮。

帳中,病榻上的多爾袞被點燃的炭火盆包圍着,一盆盆的火苗使營帳中如開了暖氣般溫暖,可多爾袞卻仍舊感到寒冷。他渾身發抖,不住地哆嗦着。他面頰緋紅,嘴唇發紫,顯然發燒了。

人在臨死前好像有預感,多爾袞感到自己的人生已到了盡頭,再也回不了京城,也回不了遼東老家了,他的眼中流露着無盡的遺憾。

他急忙密召胞兄、45歲的哥哥阿濟格前來安排後事,儘管他對自己的這個粗枝大葉的同胞大哥不太放心,可又有什麼辦法呢?三兄弟中馬上就只剩下阿濟格一個了,而那個有勇有謀且與他感情深厚的弟弟多鐸早在一年前先他而去了。

他多爾袞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還那麼年輕強壯,死亡會這麼快降臨到他身上,他還沒來得及培養自己的接班人啊。

得到消息的阿濟格匆匆來到多爾袞身邊,其他人都被支開,營帳內,阿濟格站在多爾袞面前望着奄奄一息的多爾袞,雙眼溢滿淚水,兄弟倆凄然相對,他們聲音低沉,竊竊私語,沒有人知道他們都說了什麼。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十二月初九(12月31日),多爾袞永久閉目於古北口外喀喇城,年僅39歲,他從狩獵到死亡還不到一個月時間。不知他臨死前是否想起自己和濟爾哈朗一起任輔政親王時,曾立下:「我等如不秉公輔理,妄自尊大。漠視兄弟,不從眾議,每事行私,以恩仇為輕重,天地譴之,令短折而死。」的誓言。

順治皇帝下詔,命令諸王、諸貝勒以及文武百官,都要在自家設立靈堂,為攝政王守喪。所有臣民「易服舉喪」,舉國戴孝,為皇父攝政王舉行「國喪」。

《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外出圍獵日記》記載:「[順治七年(1650)]十一月十三日,皇父攝政王身體欠安,居家煩悶,欲出口外野遊,(十二月)初七日,宿於喀喇城。本日,皇父攝政王病重歇息。初九日戊子,戌時,皇父攝政王猝薨。」

在多爾袞死後第19天,順治帝下旨將多爾袞哥哥阿濟格幽禁,9個月後順治帝下旨以「預謀亂奪政」的罪名將阿濟格處死。多爾袞死後2個月內,順治帝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列舉多爾袞「十四條大罪」定為謀反對其掘墓鞭屍,一瞬間,讓戎馬一生戰功赫赫的多爾袞身敗名裂!清算之神速好像早有計劃。而短短兩年的時間多爾袞僅有的同胞三兄弟全部死亡,所有這些都讓人感到有些詭異。

多爾袞的死及身後事震動京城內外,死因更被傳得沸沸揚揚,關於其死因的說法更是多種多樣。

二、戎馬一生,身經百戰的多爾袞真的是墜馬摔死的?

對於多爾袞的死因,官方給出的說法:多爾袞因打獵墜馬導致意外身亡。多爾袞自幼精通騎射,騎馬身經百戰,一個簡單的打獵就摔死了?這樣的說法顯然難以令人信服。

有人說多爾袞是受傷後被御醫胡亂用藥治死的,還有人說他是因擅權被仇人謀殺的,但這些都缺乏正規的史料證據。

咱們先從上面引用的順治帝的說辭中來找一下多爾袞之死的一些蛛絲馬跡吧:

順治說多爾袞「身體欠安,居家煩悶,欲出口外野遊」,也就是說多爾袞狩獵前身體狀況就不太好,就已經得病,那麼他還在嚴寒的天氣里跑出去打獵?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又說多爾袞「居家煩悶」,也就是說多爾袞在打獵之前,精神狀況也不太好。

多爾袞「十一月十三日」出門打獵,「十二月初九日戊子猝薨」,多爾袞從離開京城到死,中間還不到一個月時間,這麼短時間內一個身居高位、經常馳騁沙場的壯漢突然死亡,難免讓人生疑。

說多爾袞身體欠安,那麼多爾袞具體是什麼病呢?

根據多爾袞自己的說法,以及一些大臣所透露的信息,多爾袞得的是「風疾」。

這種病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一些心腦血管類的疾病,他具體是什麼時候得的這種病不得而知。

大概是其30歲左右時所患,那時的多爾袞正忙着解決錦州的明軍主力。這裡是明朝在遼東經營多年的軍事重鎮,當時左都督祖大壽率重兵駐守在這裡。

錦州城牆高大堅固,有讓清軍望而生畏的紅衣大炮把守着,想攻佔它如登天萬難。當時皇太極命多爾袞和豪格、濟爾哈朗、阿濟格輪流圍困錦州。

當圍困錦州半年多時,清軍軍心渙散、戰馬草料不足,多爾袞歷盡艱辛,勞心勞力築城屯田,準備持久戰。期間他因體恤將士,給圍錦州的將士放假還被皇太極懲罰了。

多爾袞在打大凌河時,還差點葬身在祖大壽的紅衣大炮下。他日夜焦慮,致使疾病纏身,留下後遺症。

丁酉,降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為多羅郡王,多羅貝勒阿巴泰、杜度以下罰銀有差。是時,祖大壽為明守錦州,屢招之不應。上令諸王迭出困之。而多爾袞等駐營錦州三十里外,又時遣軍士還家,故有是命。《清史稿》

關於說多爾袞得病,並非空穴來風,有人曾調出了多爾袞的藥方,藥方裏面有「竹瀝」這味藥材,說明多爾袞確實有疾病,而且是內疾。

豪格曾經說過多爾袞「素善病,身有暗疾,必不能終攝政之事」,又挖苦多爾袞說:「我豈似病夫?」多爾袞自己也曾說自己「頭昏目脹」、「勞心焦思」、「披堅執銳」成疾。

其實,多爾袞從一生下來身體就不好,他從小就又黑又瘦。起初因多爾袞的身體嬌弱,便連上戰場的資格都沒有了。據記載,天命年間的很多重大活動,宗室顯貴都爭相參加,阿濟格和多鐸經常露面,唯獨不見多爾袞的蹤影。當時多爾袞在朝中的地位既不如哥哥阿濟格,也不如弟弟多鐸。

另外多爾袞這個人個性強硬,古怪,怪癖多,脾氣暴躁,他一生爭強好勝,除了在戰場上不斷廝殺,他喜好獵殺各種動物,又好女色,無肉不歡。不過他對雞鴨狗、飛禽海鮮等珍饈美味,都不怎麼感興趣,只愛吃牛肉。每天早晨醒來,他先要喝一大碗牛奶。用牛油燒菜,用牛骨頭當柴燒。

還有,多爾袞嗜煙如命。據說他每天都吸食煙草,在朝房時籠在袖中,行軍打仗時把煙鍋放在箭囊里。

另外多爾袞對西洋進貢的鼻煙達到痴迷的程度,每天差不多吸半兩,這個量在當時是驚人的。就連在處理軍國大事時,他也是鼻煙壺不離手。過度吸食鼻煙也給多爾袞的健康帶來了隱患。有學者推測,長期大量吸入鼻煙可能是導致其壯年早逝的原因之一。

再者,多爾袞特別好色。

多爾袞13歲就娶了博爾濟吉特·明安(明安老人)的孫女做老婆。他的一生妻妾眾多,具體多少說不清。

據玉碟和其它史料記錄,多爾袞至少有妻妾11位。其中蒙古女子5人,滿人女子1人,朝鮮女子1人。

剛入關後不久時,多爾袞曾對大臣說過,非常羨慕明朝宮中美女數千,希望在自己的攝政王府中也能照此行事,但被大臣勸阻。

他還將自己侄子豪格的妻子據為己有,逼迫朝鮮公主給自己當妾室。多爾袞還經常在八旗中選女子,逼着朝鮮給他獻美女。

多爾袞39歲死亡,和眾多女人生活了26年,卻沒有一女子為他生下兒子,多爾袞只有一個獨生女兒東莪格格。

多爾袞死後,順治帝下旨,將其女兒東莪和過繼的豫親王多鐸之子多爾博,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此後東莪的去處鮮為人知。據說,東莪和許多清朝格格一樣,政治聯姻,嫁到了蒙古。

此外,多爾袞一生殺人無數,殺戮太多,他是華夏文明的摧毀者和殺人成魔的屠夫!

多爾袞推行剃髮易服政策,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因剃髮對嘉定老百姓進行屠殺,屠殺三次,就連婦孺老幼都不放過,史稱「嘉定三屠」,致十餘萬百姓命喪黃泉。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另外,還有對江陰人民的屠城,因百姓反剃髮,多爾袞發動清兵二十四萬大軍攜二百多門大炮圍城81天之久。被屠殺者達17萬兩千人,血流成渠,全城百姓基本殉國,未死的僅存老小53人。

除了揚州十曰屠殺百姓80萬人、嘉定三屠,還有屠崑山、屠常熟、屠嘉興、屠蘇州、屠贛州、屠湘潭,屠廣州、屠崑山、屠四川、屠海寧、屠南雄、屠汾州、太谷、泌州、澤州等等。除了剃髮易服、屠城,還有圈地、占房(侵佔房舍)、投充(搶掠漢人為奴隸)、逋逃(逃人法)、文字獄、保甲連坐制等等一系列民族壓迫政策。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殺害了數千萬無辜百姓,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劊子手、屠夫,其戰功是建立在犧牲無辜百姓性命的基礎上,天怒人怨,得病也是罪有應得。

順治五年,多爾袞染病。

大同總兵官姜瓖(他曾在順治二年六月曾歸附清)得知多爾袞疾病纏身後,就起來反清,「其附近十一城皆叛。」

多爾袞率軍從北京出發去大同征討,他將精兵猛將幾乎全部派往山西。正在這時,喀爾喀部碩雷汗部下帶着兵馬進軍京城,大約十日路程。多爾袞一邊讓阿濟格圍剿大同,一邊決定親自征剿喀爾喀部。

路途遙遠艱辛,缺水嚴重,戰馬之間又發生了傳染病,清軍苦不堪言。多爾袞還沒望見喀爾喀部的影子,清軍就已經潰不成軍了。

多爾袞只好修改計劃班師。清軍的無功而返,令爭強好勝的多爾袞倍受打擊,加上本來就有疾病,身體呈現虛弱狀。

恰在這時,他的胞弟多鐸感染天花的消息傳到多爾袞耳中,他心中一驚,如五雷轟頂差點昏倒,他強打精神快馬加鞭飛奔京城。

可還沒回到京城,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多鐸就死了,年僅36歲。

一直支持他的弟弟突然死了,多鐸之死等於讓多爾袞失去了左膀右臂,多爾袞痛心疾首。

由於太悲痛,多爾袞的病情越發嚴重。

而此時多爾袞的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孝庄文皇后侄女、孝端文皇后同母異父的妹妹)也患病了,就在多爾袞返京後不久,順治六年(1649年),她就去世了。當時天花很嚴重,多爾袞胞兄阿濟格的兩位福晉也都是因出天花相繼而死。

多爾袞對自己嫡福晉的感情很深,她的離去令多爾袞悲痛欲絕,多爾袞追封她為敬孝忠恭正宮元妃,他瞬間蒼老許多。

一連串的打擊讓多爾袞的身體再也恢復不到從前,這也是他心情不好要出去打獵散心的原因。

這也成為多爾袞生命終結的致命原因。

同時也讓身居高位的多爾袞莫名感到榮華富貴是那麼的慘淡無光。

再加上多爾袞多年來忙於朝政,疲乏到身體透支,《清世祖實錄》記載,多爾袞:

「機務日繁,疲於應對,頭昏目脹,體中時復不快」。

多爾袞身體底子差,加上突然墜馬,天寒地凍,當時醫療條件又差,不死才怪。

除了身體有病之外,多爾袞和孝庄文皇后複雜的關係,和他的死也似乎脫不了關係。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大家都知道,清順治五年(1648)十一月初八,清廷宣布:「加封(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凡進呈本章旨意,俱書皇父攝政王」。

那麼多爾袞為何會公開給自己戴上「皇父」的帽子呢?

此舉使他與順治帝生母孝庄皇太后之間的關係成為人們長久爭議的話題。

難道順治帝的生母孝庄太后,下嫁給多爾袞了嗎?這問題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至今仍爭論不休。

不過很多人猜測就在多爾袞被加封為「皇父」時,孝庄下嫁他了。

而多爾袞和孝庄太后真正產生交往並非影視劇中所演的在孝庄進宮前,事實是,在多爾袞把孝庄的兒子福臨托舉到皇帝寶座上那段時間,孝庄才對多爾袞正眼相看,由衷感激。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孝庄是位非常聰明有手段的政治家,皇太極突然駕崩後,孝庄才31歲,其唯一的兒子福臨才剛6歲。

由於皇太極的猝死,沒來得及確立皇位繼承人,多爾袞和豪格展開皇位之爭。

期間孝庄為了降伏桀驁不馴的多爾袞,曾派貼身侍女蘇麻喇姑去找多爾袞。

經過孝庄文太后的精心謀劃,最終福臨當上了皇帝。

福臨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朝中大權掌在攝政王多爾袞手中。根據當時的規矩,孝庄和福臨母子每月才只有一次見面的機會,這如何能讓孝庄放心?

而32歲的多爾袞還沒有兒子,孝庄若嫁給多爾袞,讓多爾袞有了兒子,又當上皇父,福臨的皇位就能暫時穩固了。

為了保護年幼的兒子,31歲的孝庄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也不是沒可能。

半島《李朝實錄》有段君臣對話曾提到:

其國王說:「清國咨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作何解釋?」

大臣金自點道:「臣曾問過清國來使,他們說如今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

大臣鄭太和接著說:「敕書中雖無此語,似乎是已成為太上皇。」

國王說:「實際上就是兩個皇帝了。」清廷使者向半島大臣隱晦地證實了「太后下嫁」這一說法。

順治八年(1651),多爾袞死後不久,順治皇帝清除多爾袞一派的大臣時,瓜爾佳·剛林和大學士祁充格就因擅改《太祖實錄》,為多爾袞削匿罪愆、增載功績被一同處死。

「太后下嫁小叔子」一事有悖人倫,清廷是決不許擴散出去的,所有人都知道嚴重後果,大家都閉口不談,清廷以為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事就會淡化,最終消失。

然而,無風不起浪,南明魯王政權的大臣張煌言,抗清英雄,在順治七年(1650年),被授兵部左侍郎。曾作《建夷宮詞》,譏諷太后下嫁:

「上壽觴為合巹樽,慈寧宮裡爛盈門。

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翻譯出來意思就是:那用來祝壽的酒杯啊,就像是新婚夫婦喝交杯酒用的酒杯;慈寧宮裡熱鬧非凡,熙熙攘攘的人都要把屋子擠滿了。禮部昨天啊,剛剛送進來新的禮儀制度,正好趕上太后結婚。

另外,多爾袞死後,順治清算多爾袞勢力時,正式宣布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其中有一條罪狀,說多爾袞「親到皇宮內院」

根據清朝宮規,多爾袞等臣子是沒有權力去後宮的。

孝庄並沒有遷到攝政王府,仍舊深居慈寧宮。不過多爾袞成為「皇父」後,就肆無忌憚地去慈寧宮了。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此外,孝庄臨終前,曾給愛孫康熙帝遺言說:

「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擇吉安厝,則我心無憾矣。」

清代后妃死後,大都有自己的陵寢,這些陵寢多數分佈在她們丈夫陵墓的附近。在這些皇帝與后妃的陵墓之外有一道高牆,被稱為「風水牆」,是清東陵與外部世界的分界線。風水牆以內安葬皇家成員,風水牆以外是普通人的安息地。

孝庄離世後,對康熙遺言不與皇太極合葬,要葬到風水牆外。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康熙很為難,孝順的他不願違背祖母遺志,只好在東陵牆外建了一個停靈處,叫暫安奉殿。叫暫安奉殿,就是把孝庄的靈柩臨時停放在這裡,但是這一停就停了35年,一直到康熙死,都沒解決孝庄陵寢問題,等到雍正即位以後,這才解決了孝庄皇后的陵寢問題。

這些似乎都無聲證明着孝庄已下嫁攝政王多爾袞,若她與皇太極合葬就不合情理。

這也是康熙皇帝左右為難,一直未將孝庄安葬,將其靈柩停放東陵三十多年的原因。

最後是雍正帝下令將其安葬於昭西陵。雍正帝對孝庄下葬並沒有親自去祭奠,應該是為自己太奶奶下嫁多爾袞感到羞辱,畢竟皇太后下嫁傷風敗俗,他不願面對。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昭西陵

多爾袞之死和孝庄有沒有關係?

自從多爾袞當上皇父攝政王后,讓孝庄產生了很大的擔憂。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多爾袞,大有僭越之舉:

一切大禮諸如圍獵、出師等時,王公貴族俱要聚集一處等候傳旨,還要「列班跪送」多爾袞。

若其回王府,則需送至府門。如遇元旦、慶賀禮時,文武大臣在朝賀順治帝後,還需立即前往朝賀多爾袞。這種雙重朝賀的儀式,彰顯着多爾袞在朝廷中的實際權威,他已經凌駕於諸王之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順治皇帝。

多爾袞居住的宮殿龍盤虎踞,雕龍畫鳳,規制與皇帝等同,其奢華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朝時,多爾袞也享有特權,他可在午門內從便下轎,而其他諸王則必須在午門外下轎,午門作為紫禁城的正門,是皇權的象徵,多爾袞能夠能享受如此一系列特殊待遇,會讓孤兒寡母的孝庄怎麼想?

多爾袞作為攝政王,總攬朝政,決策軍國大事。在出師征伐時,將領們不需直接向皇帝請命,而是向多爾袞稟報軍情,接受調遣。

為了方便行使權力,多爾袞還遣人將皇帝璽印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備用。軍事指揮權的集中,使多爾袞成為實際上的最高統帥。即便是皇室宗親,在面對多爾袞時也不得不低頭,如代善、濟爾哈朗等資深親王。

另外,多爾袞所用儀仗的種類與皇帝等同,均為20種,只是在每一種類的具體數目上比皇帝略少一些。

多爾袞任人唯親,任意罷免和提陞官員。特別是「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於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他將鄭親王濟爾哈朗踢出輔政親王之位,並構陷罪名弄死福臨的大哥、肅親王豪格,算是報了皇太極當年逼死多爾袞生母阿巴亥被逼殉葬之仇。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有西方傳教士說:

「上上下下都怕他,據說就是達官顯貴往往也不能直接同他說話,要趁他外出守候在路旁,借便謁見。」

滿朝文武百官,一大半都是攝政王的親信。

多爾袞哪還把順治帝放在眼裡?

所有政務,多爾袞不再向順治帝請示直接稱詔下旨。

這所有的一切都證明多爾袞與皇帝的差距越來越小,幾乎等同。多爾袞唯一缺的就是「皇帝」的名號而已。

如果多爾袞再走一步,就要對小皇帝福臨下手了。

隨着多爾袞的權力越來越大,他變得越來越專橫跋扈,隻手遮天。飽讀史書的孝庄自然知道歷史上權臣廢帝自立的不勝枚舉。孝庄很擔憂:

「多爾袞會不會突然有一天取締福臨當皇帝呢?就算多爾袞有所顧忌,不便直接稱帝,但他的親信難保不會慫恿他廢掉福臨。多爾袞之前曾和豪格爭奪過皇位,都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為了以退求進,多爾袞才讓福臨當的皇帝。現在多爾袞想當皇帝的野心越來越明顯,他能輕鬆將福臨推上皇位,也能輕鬆將福臨拉下皇位。而孝庄唯一的兒子福臨一旦失去皇位,也就只有死路一條。」

兒子若被處死,她也難以存活,還會牽連很多親人無辜。

孝庄太后為保住順治帝皇位和安全,對飛揚跋扈的多爾袞已隱忍多年,如履薄冰。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長期把持朝政獨攬大權,加上對豪格和濟爾哈朗的過分處置,孝庄對他起殺心,不是沒有可能。秦國王太后羋月為了政治利益還殺了與自己育有兩子的丈夫義渠王呢。

無論怎樣,多爾袞的早死,除了孝庄的心頭大患。而此時的順治帝近13周歲,輔政者換成了孝庄太后,一位新的實權攝政王。

如果多爾袞長久地活着,就難保不會篡位。順治成年後,如果多爾袞不放棄權力,必然會發生宮廷內亂,就算多爾袞不是墜馬因病而死,想必孝庄也早晚會對其下手。要知道孝庄曾教導康熙除鰲拜,乾淨利落,手段高明。

三、多爾袞墜馬後,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多爾袞的同胞大哥阿濟格能征善戰,「身長丈余,腰腹甚大」,曾深受努爾哈赤的寵愛,皇太極的元妃鈕祜祿氏就因在路上見到阿濟格沒有下轎,被努爾哈赤知曉,直接下令休離。

阿濟格是一個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他驍勇善戰卻桀驁不馴,屢犯禁忌最終被處死。

他曾在皇太極最愛的女人宸妃海蘭珠喪事期間唱歌跳舞,惹皇太極發怒;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皇太極稱帝後,阿濟格同意多鐸迎娶舅舅阿布泰的女兒,阿布泰是皇太極的政治仇敵,官職被一降再降,皇太極嚴令禁止貴族們與其聯姻,阿濟格卻公然逆皇太極而行;

松錦之戰結束後,因對封賞不滿慶功宴上擅自離席,差點被褫奪王爵,拘禁抄家產;

另外阿濟格還不候詔班師,謊報李自成死亡、在午門張蓋坐、脅迫宣府巡撫李鑒釋放被逮捕問罪的赤城道朱壽鍪、擅取鄂爾多斯和土默特之馬;

稱順治帝為「孺子」;

對濟爾哈朗大放厥詞:「濟爾哈朗是叔叔的兒子,我是太祖嫡子,他有什麼資格叫『叔王』?要叫也該輪到我才對。」阿濟格妄思越分求封叔王及私除職官等這些都是他缺少智謀粗野的表現。

阿濟格所做的這些,遭到大臣們的彈劾,威信掃地。他經常給多爾袞捅婁子,多爾袞也不看好他,但念在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儘力包庇他。

多爾袞死了,他的靠山也就倒了。

多爾袞剛閉眼,阿濟格卻又一次幹了件差皮的事。

攝政王多爾袞病死後,阿濟格自恃戰功赫赫,早已對最高權力攝政王之位虎視眈眈,為當上攝政王積極籌備。

他偷偷派人轉告自己的三兒子勞親,命其火速調兵入京,用兵多多益善,並告訴勞親不要把多爾袞病死及調兵事告知諸王。

阿濟格還給多爾袞所管的正白、鑲白兩旗的主要將領下命令:攝政王死了,由我接任,你們都得聽命於我。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兩白旗作為多爾袞嫡系,自然知道阿濟格暴戾性格,多爾袞在世時,兩旗聽多爾袞的,現在多爾袞死了,阿濟格也自身難保,因而他們一致認為「依皇上太后為生」方可保榮華富貴,無論怎樣都不會歸附性格暴戾、智商不在線且粗暴野蠻的阿濟格。

他們斷然拒絕阿濟格後,立即向鄭親王濟爾哈朗告發,稱阿濟格"欲挾兩白旗為亂"。

不料被拒絕後的阿濟格,卻以兵戎相威脅。

於是,兩白旗大臣一邊假裝答應阿濟格,一邊偷偷向鄭親王濟爾哈朗告發阿濟格「乘喪欲謀亂奪政」。

同時多爾袞的心腹、跟隨多爾袞圍獵的大學士剛林,察覺到阿濟格的圖謀不軌,立刻趕到其前面,先行入京,遍告宗王、固山,做好準備,他快馬加鞭日夜疾馳七百里直奔北京,向順治帝告發。

清廷當即關閉九門戒嚴,並在德勝門外部署精銳兵力。剛林此舉被後世史家評為"一騎定乾坤",若非其當機立斷,京城恐已陷入兵變漩渦。

當阿濟格和勞親的四百親兵,護着多爾袞的靈柩到達德勝門時,阿濟格與勞親合兵,令部眾"張旗幟,環喪車而行",以護送為名實為示威。

當順治帝率諸王迎柩時,阿濟格父子竟踞坐首位,且佩刀不卸。鄭親王濟爾哈朗發現其"目動言肆",立即調兵包圍。

同時兩白旗將軍們拔出來的刀對準了阿濟格。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意外墜馬,45歲的阿濟格率300精銳直奔京城 - 天天要聞

阿濟格"謀亂奪政"罪證確鑿,被革除王爵、圈禁高牆。其子勞親也被削爵降為貝子。阿濟格的未遂政變加速了清初權力格局的重組——濟爾哈朗藉此重掌議政大權,順治帝開始親政,多爾袞集團徹底退出。

被幽禁的阿濟格,仍保持着宗室貴胄的傲慢。他拒不承認罪責,對此視為奇恥大辱,他對看守人員咆哮:「吾乃太祖之子,攝政王之兄,安得以此待我!吾要放火燒了監房,與爾等同燼」!」他連續數日晝夜嘶吼,辱罵鄭親王濟爾哈朗等政敵。

他暗中指使家僕將大刀藏入監房,偷偷挖掘地道,被逮到後竟狂笑稱:

「吾欲觀城外風景,有何不可?」
這讓年少的順治帝意識到:阿濟格已成為王朝穩定的巨大隱患。十月十六日(公曆11月28日),順治帝硃批:「賜阿濟格着即自盡。」算是給他保留了宗室最後的體面,除其宗籍,並誅其子勞親,阿濟格自縊而亡,終年46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時許,北京大興天宮院。尹亞飛/新京報/視覺中國2025年7月,北京彷彿進入廣東「回南天」,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甚至掛上水珠。東北地區也連日陰雨綿綿,彷彿進入江淮「梅雨」季。潮濕、悶熱、黏膩的空氣,讓北方人感到陌生。「我們家現在講粵語。」有人如是調侃。還有人說:「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鄉的感覺。」另...
痛別!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聞

痛別!他在杭州逝世

2025年7月5日18時15分,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原院長、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王祖耆先生,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98歲。王祖耆1927年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1945至1948年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1952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電機系碩士學位後於美國西北大學任助教;1955年9月與錢學森同船回國...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 天天要聞

沈從文婚外情長達8年,期間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談談

1936年北平一個冬夜,大作家沈從文失魂落魄地敲響了總布衚衕三號的大門。開門的是女主人林徽因,她看着門外這位文壇好友,只見他一米六幾的個子在寒風中微微發抖,臉上滿是淚痕。能讓寫出《邊城》這般純凈文字的男人,哭成這樣,一定是天塌下來了。林徽因
外國船隻插五星紅旗避禍,國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 天天要聞

外國船隻插五星紅旗避禍,國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最近中東海域上演了一出"換旗求生"的戲碼,在霍爾木茲海峽這片火藥桶般的水域,外國商船們突然集體玩起了"變裝秀"——清一色掛上中國五星紅旗。 (在霍爾木茲海峽,大量外國船隻懸掛五星紅旗以避免....
郭永紅任天津市委組織部部長 - 天天要聞

郭永紅任天津市委組織部部長

7月9日,天津市委組織部領導幹部會議召開。市委書記陳敏爾主持會議,宣布中央有關任職通知和市委關於市委組織部主要負責同志任職的決定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嚴的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