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2023年12月05日17:46:17 歷史 1172

漢中,位於陝西西南部。漢中,鍾靈毓秀、歷史悠久,早在120萬年前就有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漢中之名,始於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漢中郡(治所在今安康市)。

漢中,兵家必爭之地、兩漢三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得漢中者得天下!漢王劉邦、蜀相諸葛亮宋武帝劉裕都與漢中有不解之緣。更有無數文人墨客,曾為漢中留下瑰麗的詩篇。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漢中地形(圖片來自網絡)

當歷史的車輪來到清朝時期,那時候的漢中,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為此,筆者搜集了20多張漢中老照片,均為當時在漢中考察和生活的外國攝影師拍攝。

原片是模糊的黑白照,筆者為其上色並修復了清晰度,以求最大限度接近實景。這些老照片,比較真實地反映了漢中當時的城市和人文風貌。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這座雄偉的建築,就是漢中的北城門。漢中自古便為交通樞紐、戰略要衝,城池飽經戰火,屢毀屢建。在明清時期,對城牆進行過大規模的修繕。這張照片拍攝於1875年。

當時的漢中城,規模不小,周長九里三分(4.65公里)。共有四座城門及城樓:朝陽門(東)、望江門(南)、振武門(西)、拱辰門(北)。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1904年,意大利人南懷謙站在這個位置,用相機拍下了漢中南城牆的一段。城牆高大壯觀,一眼望不到盡頭。遠處,突出牆面的墩台和高聳的望樓清晰可見。

據《漢南續修郡志》記載,明清時期對漢中城進行過不下十次的整修。從此,漢中城池固若金湯。由此可見,漢中的位置是多麼的重要。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1875年,漢中府地方官府院內景象。院內主體建築面闊五間,房前建有漢白玉欄杆。在正屋的房檐下,懸掛着「廉潔清正」的匾額。在正屋的兩側,各有一間小房子,可能是馬棚。整個院子看起來有幾分破敗。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這是漢中城內的一條街道,街道筆直,兩側是商鋪。傳統的民居建築,古色古香。在街道的盡頭,能依稀看到高大的鐘鼓樓。街道上人流如織,一幅繁華的景象。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1875年,站在漢中城牆上遠眺。城台上的城樓很壯觀,城牆垛口上坐着一名看風景的男子。在古代,城樓是城池的標誌,是瞭望所,更是戰時守城將領的指揮部。在漢中城牆的內側,是古色古香的傳統民居和院落。房屋鱗次櫛比,一眼望不到邊。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1875年,漢中洋縣開明寺附近景象,左側寶塔十分顯眼。據漢中府志》記載,寺塔均始建於唐開元年間(713-714年),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為叢林,有浮屠高十三層。

然而,寺院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只剩下了這座寶塔。該為洋縣內僅有的古建築物,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這是漢中文廟欞星門前的景象。欞星門,是一座高大的五間六柱木牌坊,飛檐高挑、雕樑畫棟,十分精美。欞星門正中前方為泮池。牌坊前面,矗立着兩尊石獅子。

漢中文廟,又名「漢中府文廟」,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後歷經多次重建。漢中文廟重建迄今600多年,是漢中歷史文化名城重要遺迹。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1904年,意大利人南懷謙,在漢中勉縣萬壽宮附近,拍攝下了這座古塔——萬壽塔。該塔始建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歷經400多年風雨,至今仍巍然屹立。萬壽塔為六邊磚構空心式建築,共十一層。為過去勉縣的地標和「舊八景」之一。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這是100多年前漢中武廟景象,院內亭台樓閣建築眾多。武廟,全稱武成王廟,又稱武成廟。主要祭祀姜太公以及歷代良將。史料記載,宋朝時追封古代名將72人,諸葛亮、張飛關羽張遼等九人位列其中。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照片中這個坐在桌前吃飯的外國人,就是南懷謙(意大利人),他是一名在中國的傳教士。南懷謙經常身穿中國傳統服飾,頭戴瓜皮帽。

吃飯時,桌上擺滿了豐盛的中餐,而他卻不會用筷子。他吃飯還是要一手拿刀一手拿叉,用的還是吃西餐的方式。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這是漢中城內的一座跨街三間四柱石牌坊,看上去有些年頭了。牌坊上部有些組件已經破損脫落。橫樑和立柱上雕刻着精美的浮雕紋樣。街道古色古香,兩側都是商鋪,有幾名車夫在路邊休息。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這是位於漢中郊區的一座寺廟。寺廟的院牆和大門已經消失了,還能看到石條壘砌的牆壁根基和石頭台階。整個院子看上去已經很破舊,門前堆放着幾摞拆下來的磚頭。在門前石頭台階下,一名男子靠在一口大鐘上。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1904年,漢中城固縣衙門的牌坊前,站滿了百姓。當時,衙門剛審訊完犯人,圍觀百姓還沒有散去。看到有攝影師對着他們拍照,都好奇地站在旁邊張望。在縣衙門牌坊下,左右各立着一個木籠,這是用來囚禁犯人的。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照片中,一座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亭台樓閣照壁俱全,看上去像是一座寺廟。在正對大門的空地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三間寺柱石牌坊,看上去有些年頭了。一些當地人在牌坊下休息。旁邊莊稼地里,生長有綠色的農作物。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這是漢中一對中年夫妻的合影照。兩人坐在一個圓几旁,都翹着二郎腿。女子手裡端着茶盞,男子手裡拿着摺扇。四目相對,兩人的表情耐人尋味。在過去,能拍這樣照片的,都不是一般家庭。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這是位於漢中城固縣古路壩村的一座教堂。教堂坐落在村邊的一個山丘上,建築採取了中西合璧的風格。有歐式的立柱,也有中式的飛檐。該教堂在上世紀70年代被拆除。現在,我們也只能從南懷謙拍攝的老照片中一睹它的身影了。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這是當時漢水邊上的一個小渡口。一艘大木船上,站滿了百姓。船上還有牛馬,人和貨物擠得滿滿的。這艘擺渡的木船,正準備離開岸邊。船頭和船尾各有一名撐船的船夫。岸上沒有坐上船的人們,則在等着下一趟船的到來。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這張照片,拍攝於漢中略陽縣城。前面是一條幹涸的河流,露出了河床。在靠近河岸的山腳下,分佈着一些民居。遠處,能看到縣城的城牆和拱形的城門。城城門修在兩山之間,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1904年,南懷謙來到漢中當地一個兵站。在操場上,他看到有很多士兵在操練。一名軍官模樣的人,手裡拿着指揮刀。幾十名士兵手端步槍,演練拼刺動作。當時,清軍開始吸收和借鑒西式操練方式和方法,一招一式看上去威風凜凜。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清朝末年,位於漢中南門瓮城外的景象。近處是一座磚券小拱橋,橋頭坐着一名男子在休息。橋下只有很少的水。

據史料記載,漢中城的建設,要遠遠早於漢中地名的起源。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桓公死於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鄭稱(即漢中)。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清朝末年,陝西漢中一官員出行時的場面:一頂四抬大轎正在通過河上的木橋。走在前面的衙役,有的手舉華蓋,有的舉着肅靜牌子,有的舉着旗幟。

走在最前面的人鳴鑼開道,一行人浩浩蕩蕩,看上去很有氣派。這樣的場面,在影視劇里經常能看到。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1904年,南懷謙來到漢中一條街道上,街邊有有一座很小的龍王廟。廟前有一口水井,上面架着一台轆轤。在過去,很多村口都有轆轤水井。人們依靠轆轤打水,會很省力氣。

龍王廟旁的這條小街很熱鬧,行人熙熙攘攘。不時有小販挑着扁擔從街上走過。一名女子帶着孩子在龍王廟旁的大樹下玩耍。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清朝末年,在陝西漢中的鄉下,一名男子坐在桌子前。他的母親正在為他整理頭髮,他的父親在一旁幫忙,男子的小兒子好奇地趴在桌子上。

清朝時期的人們,都有長長的的髮辮。不論男女,都要經常整理髮辮。照片中,這一家人過着平凡的日子,其樂融融。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1875年,洋縣境內的一座寺廟。在廟內的檯子上有幾尊神像,長着三頭六臂,神態動作富有張力。有人說這是洋縣的開明寺不過,並沒有找到關於這張照片的其他文字信息,寺廟的名字無法考證。

100多年前陝西漢中舊照:4座城門還沒拆,老外吃中餐用刀叉 - 天天要聞

清朝末年,略陽縣城附近山上的寶塔。看上去像是南山塔。南山塔,又名略陽塔。為六角七層閣樓式磚塔,是略陽的標誌性建築。南山塔始建於清刀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層正面鑲嵌塔銘一塊,上書「福地祥雲」。

結束語:人都說,一座城市因為有歷史而厚重。回看清朝末年陝西漢中老照片,讓人感慨萬千。過去的漢中,為交通樞紐、戰略要衝,扮演了重要的歷史角色。如今的漢中,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譽。已變身為風光秀麗、時尚現代的城市,繼續譜寫新的篇章。漢中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聞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據云南玉溪市紀委監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華寧縣委副書記、縣長戴吉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戴吉國(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戴吉國,男,漢族,1982年8月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戴吉國歷任江川縣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團江川縣委副書記、書記、青聯主席,共青...
第三次世界大戰?《紅色警戒:世界戰火》震撼登場,32個國家開戰 - 天天要聞

第三次世界大戰?《紅色警戒:世界戰火》震撼登場,32個國家開戰

大家好,我在遊戲荒的時候,經常會打開那些經典遊戲,玩上一局感覺非常爽。尤其是《紅色警戒2》,即時戰略玩法緊張激烈,多人戰鬥和戰役都十分出色,現代戰爭手段也相當豐富。可由於年代久遠,很多玩法已經爛熟於心了,打來打去沒有新鮮感。最近,有網絡大佬基於《紅色警戒2》開發了全新的PC版《紅色警戒:世界戰火》MOD,...
國手+2!貴州兩名文物匠人摘全國文物技能獎 - 天天要聞

國手+2!貴州兩名文物匠人摘全國文物技能獎

全國文物職業技能最高獎頒獎了!貴州兩名「手藝人」憑實力當「國手」!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7月6日,由國家文物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的2025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結果揭曉。來自貴州的選手吳勝成獲木作文物修復師一等獎,滕昭玉獲金屬文物修復師三等獎,這也是...
死亡失蹤超百人:美國得州洪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 天天要聞

死亡失蹤超百人:美國得州洪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美國得克薩斯州中部地區因暴雨引發洪災,截至當地時間6日,已造成至少82人死亡、約40人失蹤。美國總統特朗普6日表示,得州洪災是「百年一遇」「沒人預見到」。得州向來洪水多發,然而為何這次災情如此嚴重、傷亡如此巨大?在這場悲劇後,美國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這次洪水造成如此大傷亡,有天災更有人禍。特朗普簽署「重大災...
日本天皇首訪蒙古國,專程祭奠日軍亡靈,這讓中國人很不舒服 - 天天要聞

日本天皇首訪蒙古國,專程祭奠日軍亡靈,這讓中國人很不舒服

前言正值二戰結束後80周年,應蒙古國邀請,日本天皇德仁首次對蒙古國進行訪問,蒙古國對此給予高規格接待,邀請日本天皇夫婦出席「那達慕大會」的開幕儀式,並參觀多個景點和日本投資項目。祭奠亡靈背後7 月 9 日清晨,天皇夫婦的車隊悄然駛入烏蘭巴托
民國將領之川軍青翰南 - 天天要聞

民國將領之川軍青翰南

(本人櫥窗裏面有很多關於民國歷史書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創作最大動力。)民國時期,四川軍閥熊克武打敗另外一個軍閥劉存厚後,熊克武就控制了四川軍政大權,而熊克武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就不斷排擠其他派系的將領,最終四川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