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空間特徵研究

2023年09月17日10:17:06 歷史 1042

明清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空間特徵研究 - 天天要聞

海防聚落作為特殊的軍事聚落,是沿海居民抵禦海洋侵襲、維繫海防安全的重要舉措。泉州地區作為沿海地區,擁有較為完備的海防聚落體系,從空間分佈來看,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以沿海三大衛城為核心,並圍繞周邊城鎮布局;從空間特徵來看,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具有鮮明的軍事防禦特徵。

明清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空間特徵研究 - 天天要聞

引言

明代中葉以後,由於內憂外患,明朝政府加強了海防建設。泉州是明代東南沿海重要城市之一,其海防聚落體系較為完備。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泉州港正式開港通商;至明代中後期,泉州港逐漸成為東南沿海貿易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倭寇在福建沿海大肆搶掠、燒殺掠奪;朝廷隨即在泉州、廈門等地修建衛城、巡檢司軍事設施以衛御倭患。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至崇禎四年(1631年)間,在沿海地區先後建起了大小衛所百餘座。至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沿海地區又陸續修建了大小巡檢司、衛城等軍事設施。清嘉慶七年(1802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間,由於東南沿海一帶的戰亂以及外國勢力的入侵,海防聚落體系遭到嚴重破壞。

明清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空間特徵研究 - 天天要聞

民國以後,由於國家戰亂頻發以及國家政策的調整等因素影響下,海防聚落體系逐步消亡。現如今泉州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海防聚落遺迹主要有惠安崇武古城、晉江晉江安平古鎮以及惠安崇武古城三個區域。

海防聚落的建設背景

海防聚落的建設與海關係密切,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了維護國家的海上安全,政府會建立專門的軍事防禦設施,以保障沿海地區的安全。明朝時期,隨着鄭和七下西洋活動的展開,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但也正是由於海上貿易的興盛,走私活動也日趨猖獗,明朝政府對此採取了嚴厲打擊措施。

明清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空間特徵研究 - 天天要聞

明洪武四年(1371),為加強海防,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東南沿海地區「設衛置守」。明代中期以後,由於倭寇等海洋威脅日漸嚴重,政府在沿海地區設置了大量衛所軍堡和巡檢司等軍事防禦設施。

衛所軍堡是一種集防禦、行政管理、後勤保障為一體的綜合性軍事設施。海防聚落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從空間分佈來看,海防聚落作為海防防禦體系中最為重要的軍事防禦設施之一,其建設規模與所處環境有着密切聯繫。泉州地區海防聚落所處地理環境較為複雜多變,因此其建設規模、選址和空間分佈都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

明清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空間特徵研究 - 天天要聞

海防聚落的空間分佈及形態

明代,泉州地區海防形勢嚴峻,朝廷在沿海各衛城設置了巡檢司,以加強對海防的管理。從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開始,朝廷在泉州設巡檢司,後又有衛所。明萬曆四年(1576),泉州被闢為商港;至萬曆二十六年(1598),泉州成為「天下四聚」之一;明崇禎元年(1628),泉州被闢為通商口岸。至此,泉州地區成為東南沿海的貿易中心之一。

根據《明史》記載,明代泉州地區海防系統由巡檢司、衛、所三級構成。巡檢司是管理軍事的機構,是防禦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衛是管理衛所的行政單位,也是防禦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所則是負責海防事務的地方行政機構。巡檢司、衛、所三級共同組成了較為完備的海防體系。為了便於研究,我們將這三個層級合稱為海防聚落。

明清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空間特徵研究 - 天天要聞

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在空間分佈上以沿海三大衛城為核心,並圍繞周邊城鎮布局。這一點與《明史》所載一致。從圖中還可以看出,在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中,以泉州、晉江南安等三個城市為核心分佈最為密集;其次是南安和安溪等兩個城鎮;再次則是同安惠安永春等沿海地區的城鎮。此外,在以海防聚落為核心的分佈範圍內還分佈着一些零散的海防聚落。

海防聚落空間特徵形成機制

明代,泉州地區在衛所制度的基礎上建立了巡檢司,主要負責沿海地區的軍事防禦。清代,泉州地區海防體系進一步完善,形成了以泉州衛、南澳衛、崇武古城為核心的三大衛城,並圍繞周邊城鎮布局的格局。這一時期的海防聚落體系形成了較為清晰的空間分佈特徵。

明清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空間特徵研究 - 天天要聞

由於古代人類活動和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我國沿海地區分佈着大量的軍事聚落,這些聚落具有鮮明的軍事防禦特徵。從泉州地區海防聚落空間特徵來看,其呈現出顯著的軍事防禦特徵,這一特徵主要與海防體系、自然地理環境以及社會文化環境密切相關。

在軍事防禦體系方面,明代泉州地區海防體系中有三大衛城,分別是泉州、南澳、崇武;在自然地理環境方面,泉州地區屬於季風氣候區、季風影響顯著;在社會文化環境方面,泉州地區曾遭受倭寇入侵、海盜活動猖獗,這些因素都對泉州地區海防聚落空間布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明清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空間特徵研究 - 天天要聞

結論與討論

明代以來,海防聚落一直是泉州地區最重要的軍事防禦建築。明代衛城的建立,一方面使得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數量由原來的不足200座增加到現在的400餘座,另一方面也使得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由原先相對零散的布局走向相對集中。到了清代,衛城作為海防聚落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規模與功能均得到進一步完善。

明清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空間特徵研究 - 天天要聞

雖然泉州地區海防聚落數量眾多,但其分佈並不均勻。三大衛城集中於泉州平原東部沿海一帶,是泉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海防聚落。而周邊城鎮則是海防聚落中分佈最為密集的部分。這些城鎮主要分佈在泉州市沿海地帶,其規模均較大,在防禦上具有相對集中性,是泉州地區較為重要的海防設施。

泉州地區作為福建沿海地區重要的僑鄉之一,其海防聚落與沿海城鎮不僅是閩台經濟文化交流、福建區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 天天要聞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中國日報7月7日電,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 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近日在鹽城草房子文學館舉行,標誌着"我心中的樂園——世界兒童文學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由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中共鹽城市鹽都區委宣傳部主辦,江蘇大縱湖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鹽都,這片位於長三...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天天要聞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明明比長江短,為何被稱為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像中國一樣,獨佔兩條河流究竟有多難?黃河vs長江數據顯示,黃河全長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長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長江年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是黃河574億立方米的16.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天天要聞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不可一世的日軍進逼山西「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義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軍指揮部向115師下達了作戰命令。於是,朱德電令第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八路軍第115師主力由紅一軍改編,在平型關戰鬥中投入...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聞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據云南玉溪市紀委監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華寧縣委副書記、縣長戴吉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戴吉國(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戴吉國,男,漢族,1982年8月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戴吉國歷任江川縣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團江川縣委副書記、書記、青聯主席,共青...
第三次世界大戰?《紅色警戒:世界戰火》震撼登場,32個國家開戰 - 天天要聞

第三次世界大戰?《紅色警戒:世界戰火》震撼登場,32個國家開戰

大家好,我在遊戲荒的時候,經常會打開那些經典遊戲,玩上一局感覺非常爽。尤其是《紅色警戒2》,即時戰略玩法緊張激烈,多人戰鬥和戰役都十分出色,現代戰爭手段也相當豐富。可由於年代久遠,很多玩法已經爛熟於心了,打來打去沒有新鮮感。最近,有網絡大佬基於《紅色警戒2》開發了全新的PC版《紅色警戒:世界戰火》MOD,...
國手+2!貴州兩名文物匠人摘全國文物技能獎 - 天天要聞

國手+2!貴州兩名文物匠人摘全國文物技能獎

全國文物職業技能最高獎頒獎了!貴州兩名「手藝人」憑實力當「國手」!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7月6日,由國家文物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的2025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結果揭曉。來自貴州的選手吳勝成獲木作文物修復師一等獎,滕昭玉獲金屬文物修復師三等獎,這也是...
死亡失蹤超百人:美國得州洪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 天天要聞

死亡失蹤超百人:美國得州洪災是天災還是人禍?

美國得克薩斯州中部地區因暴雨引發洪災,截至當地時間6日,已造成至少82人死亡、約40人失蹤。美國總統特朗普6日表示,得州洪災是「百年一遇」「沒人預見到」。得州向來洪水多發,然而為何這次災情如此嚴重、傷亡如此巨大?在這場悲劇後,美國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這次洪水造成如此大傷亡,有天災更有人禍。特朗普簽署「重大災...
日本天皇首訪蒙古國,專程祭奠日軍亡靈,這讓中國人很不舒服 - 天天要聞

日本天皇首訪蒙古國,專程祭奠日軍亡靈,這讓中國人很不舒服

前言正值二戰結束後80周年,應蒙古國邀請,日本天皇德仁首次對蒙古國進行訪問,蒙古國對此給予高規格接待,邀請日本天皇夫婦出席「那達慕大會」的開幕儀式,並參觀多個景點和日本投資項目。祭奠亡靈背後7 月 9 日清晨,天皇夫婦的車隊悄然駛入烏蘭巴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