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未改過名的城市,名字已經沿用了3100多年,歷史上絕無僅有

2023年08月28日16:18:03 歷史 1470

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城市如影隨形,只是在很久以前,城只是城,市的作用並不明顯。

吳越春秋》中有云:

築城以衛君,造郭以衛民,城以牆為界,內城為城,外城為郭。

這裡所說的君,最早指代的是獵物和收穫很豐富的群體,而民則是指代資源相對匱乏,需要依附於君周圍的群體。

我國從未改過名的城市,名字已經沿用了3100多年,歷史上絕無僅有 - 天天要聞

後來隨着封建制度的確立,古代的城和郭所居住的人也有了不一樣的階級,一般內城裡住着的都是皇帝高官,而外城裡則住着平民百姓。

由此可見,古代最早的城市,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認為的那般,指代的是一個國家中,一個省份,一個市中的一個地方。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伴隨着人類文明與進步發展起來的。

在農牧業經濟時代,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這也導致城市的發展非常緩慢,而相對重要的城市,一般都是政治統治作用比較突出,類似於我們現在所說的省會城市

但也正是由於政治需要,這些城市往往會聚集大量的人口,經濟自然也會相對發達。

我國從未改過名的城市,名字已經沿用了3100多年,歷史上絕無僅有 - 天天要聞

還有一些城市的崛起是由於戰略位置突出,屬於那種兵家必爭之地,這些城市的人口往往也比較多,畢竟防禦需要大量的士兵,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經濟活動,這是不可置否的。

華夏地大物博,城市林立,自然不能一概而論,而要區分它們,最為直接的辦法,就是以名命城。

名字對於一個城市至關重要,有時候還會彰顯城市的內涵,但隨着歷史的變遷,城市的名字也很難一成不變,但中國卻有一座歷經3100多年而未改過名的城市,歷史上絕無僅有。

它的名字叫:邯鄲

概況

邯鄲,簡稱邯,是河北省轄地級市,是國務院批複確定的河北省南部地區的中心城市

就地理位置而言,邯鄲位於河北省的南部,西依太行山脈,東接華北平原,與山西河南山東三省接壤,可謂是晉冀魯豫四省要衝,放在古代來說,則是典型的兵家必爭之地。

我國從未改過名的城市,名字已經沿用了3100多年,歷史上絕無僅有 - 天天要聞

當然在和平的年代裏,打打殺殺的終究已經不合時宜,而要評判一個地方的水平,自然要看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

邯鄲在經濟方面自然也有可圈可點之處,是京津冀城市群和環渤海經濟區腹心城市,此外與石家莊太原鄭州濟南四個省會相距均在200千米左右,與北京天津直轄市也不過450千米。

就經濟圈而言,邯鄲被三大經濟圈環繞,地處京津冀經濟區,東與長三角經濟區相接,南下可與珠三角經濟圈聯繫。

邯鄲在省轄地級市中,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當然讓其他地方難以望其項背的,還是邯鄲厚重的文化歷史。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每個字似乎都能與不同的字結合形成不同的涵義,但是邯鄲這兩個字卻十分特殊,因為邯離不開鄲,鄲也離不開邯,它們兩個相伴相生,就是地名的專用字。

我國從未改過名的城市,名字已經沿用了3100多年,歷史上絕無僅有 - 天天要聞

而除了邯鄲之外,在其它的地方,也幾乎沒有用到這兩個字的地方名,這就意味着,邯鄲兩字是無法分割的一個整體,特指單一的地方。

此外,邯鄲這兩個字出現的時間也非常早,根據歷史記載,最遲在商紂王時期便已經出現,而在出現之始,所指代的就是邯鄲古城。

所以邯鄲的名字,至今最少已經沿用了3100多年,而在之後的歷史發展時代變遷中,邯鄲的名字一直被傳承,從來未更改。

歷史

邯鄲的歷史悠久,在上古時期此地便已經誕生了神話傳說,相傳被譽為人類始祖的女媧就是在邯鄲下轄的涉縣古中皇山摶土造人。

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早期,此地又孕育了磁山文化,先民們在此地繁衍生息,開啟了農耕時代的新文明。

我國從未改過名的城市,名字已經沿用了3100多年,歷史上絕無僅有 - 天天要聞

磁山文化比仰韶文化至少還要早1000多年,放眼全球,此地的人類活動史都十分靠前。

此地還是世界上粟和家雞的最早發現地,直接將黃河流域種植粟的歷史向前推進了近萬年,直接填補了前韶山文化的空白。

人類活動多了,城也開始逐漸興起,而邯鄲建城早在殷商時期,在殷商的歷史中,無論是建都於邢,還是遷都於殷,邯鄲都屬於畿輔之地。

到了西周時期,邯鄲則屬於衛國東周時期,又被晉國所佔領,而在這一時期,邯鄲高度發的農業、手工業、商業已經足以令其它城市自愧不如。

我國從未改過名的城市,名字已經沿用了3100多年,歷史上絕無僅有 - 天天要聞

公元前500年,晉國正卿趙簡子便看中邯鄲的發達,將此地納入了自己勢力範圍,在此之後,邯鄲也成為了趙氏的專屬領地。

公元前386年,晉國的幾位卿大夫相互傾軋,戰亂不休,已經被封為侯爵的趙敬侯便將趙都中牟遷到邯鄲,三家分晉後,此地正式成為了趙國都城,歷經八代王侯,邯鄲始終閃亮。

厚重

公元前228年,秦軍攻破邯鄲,邯鄲也歸屬了秦國,在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將全國分為了三十六個郡,邯鄲則成為了邯鄲郡的首府。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立張耳趙王,都城依然是邯鄲,後來他將自己最喜歡的兒子劉如意分封在趙,邯鄲宮城得以重建,可謂:富冠海內,天下名都。

我國從未改過名的城市,名字已經沿用了3100多年,歷史上絕無僅有 - 天天要聞

當時除了國都長安之外,與洛陽臨淄成都南陽並稱為全國五大都會,享譽全國。

此後歷經兩千餘年的封建帝制,邯鄲曾光鮮亮麗過,也曾屢經戰火,也曾成為一片廢墟,但戰亂過後,邯鄲又會重新滿血復活,而它的名字依然還是邯鄲。

邯鄲的厚重,自然也在文化上表現地淋漓盡致,根據不完全統計,出自邯鄲或者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竟然高達1584條,想必我們最為熟悉的應當是邯鄲學步。

只是邯鄲從來沒有一味地模仿別的城市,它一直在走自己路,在歷史深處,在未來遠方,邯鄲一直都是邯鄲。

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經歷過多少次戰火的洗禮,邯鄲這座屹立了3100多年的城市,始終未曾倒下。

我國從未改過名的城市,名字已經沿用了3100多年,歷史上絕無僅有 - 天天要聞

時至如今,邯鄲依然在延續着屬於它自己的傳奇,沒有哪座城市的名字,能像邯鄲一樣厚重。

千里河山,千年春秋,古老的邯鄲已經遠去,但是全新的邯鄲正在向我們走來,北國小江南,邯鄲終究活力滿滿。

如果您有時間,不妨去一趟邯鄲,那座不起眼的小城市裡,足以令人流連忘返……

參考文獻:《邯鄲縣誌》、《歷史沿革》、《史記》等。

(圖網,侵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 天天要聞

第4538期:賜宴街小區(隨筆)

山東/ 孫延宜專輯/2025年/183(隨筆)2025年7月4日,鄉村精短文學公眾號編髮了我的小稿《企盼一條規範的賜宴街》,獨立寒秋老師看到後,在我們滕州方言研究群里,首先肯定了我寫的這個隨筆「有道理」,然後暢談了自己對賜宴街命名的意見,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 天天要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處世界遺產地移出瀕危名錄

當地時間7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位於非洲的三處世界遺產地因面臨的威脅大幅減少,已正式被移出《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按照世界遺產大會的決議,共三處世界遺產地被移出瀕危名單,分別是馬達加斯加的阿欽安阿納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遺址、利比亞的加達梅斯古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 天天要聞

1982年長沙政府修繕楊開慧故居,發現52年前的「致潤之信」

「1982年3月6日早上八點半,磚牆後面好像還有東西!」現場木匠小聲招呼縣文化館的幹部,這一句低沉的提醒,成為一段塵封往事重見天日的開場。故居修繕原本是例行工程,然而一封用蠟紙包得嚴嚴實實、字跡依舊清晰的長信,卻把所有人拉回半個世紀前的烽火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 天天要聞

94歲楊少華去世當天,上午參加剪綵眼神渙散,臨終前還在拍澱粉腸廣告惹爭議

據北京日報,記者從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斗處得知,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於2025年7月9日在家中午休時安詳逝世,享年93歲。據悉,就在楊少華離世當天,楊議還安排楊少華外出參加活動,為某家新店開業剪綵。從曬出的視頻來看,頂着炎炎烈日,楊少華坐着輪椅亮相現場,近年來楊少華的身體狀況一直惹人擔憂。此次參加活動,不...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 天天要聞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沒說過」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句話,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這句話一定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然而,太史公卻表示,別再以訛傳訛了,我可沒說過這句話。出處「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出自清代學者李晚芳的著作《讀史管見》。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 天天要聞

北京「回南天」,東北下「梅雨」?因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時許,北京大興天宮院。尹亞飛/新京報/視覺中國2025年7月,北京彷彿進入廣東「回南天」,地鐵通道的牆壁上甚至掛上水珠。東北地區也連日陰雨綿綿,彷彿進入江淮「梅雨」季。潮濕、悶熱、黏膩的空氣,讓北方人感到陌生。「我們家現在講粵語。」有人如是調侃。還有人說:「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鄉的感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