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有兩所重量級的軍事院校大大有名,一是劉伯承元帥主持的南京軍事學院,一是大將陳賡主持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都是正大軍區級,為我軍培養了大量優秀幹部和人才。
南京軍事學院主要是培養指揮員和參謀人員的,相較而言投資不算多。哈軍工不一樣,是我軍第一所高等軍工技術院校,大部分校舍都是新建的,投資很大。
1952年夏,陳賡從朝鮮奉調回國,按照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準備籌建哈軍工,並被毛主席點將,擔任哈軍工首任院長兼政委。陳賡身經百戰,還參加過援越抗美和抗美援朝戰爭,和西方國家軍隊打過仗,經驗豐富,文化基礎也比較高,大家都認為中央選對了人。
陳賡
毛主席和周恩來非常重視哈軍工的建設,當作頭等大事來辦。但萬事開頭難,籌建一所頗具規模的現代軍工院校更不容易,事情千頭萬緒。在北京專門成立了籌委會,陳賡是主任,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師資力量選調工作由陳賡親自抓。
9月底,剛從蘇聯回來的周恩來召集各部委頭頭腦腦和解放軍各總部、各兵種首長開會,讓大家全力支持哈軍工建設,要人、要錢、要東西,一定要慷慨解囊。建設哈軍工對我軍意義重大,周恩來也指示東北局和松江省(54年撤省),要地方上大力支持陳賡的工作。
中央財經委的領導表示,只要陳賡提出要求,他們會盡最大努力滿足,國內有的物資優先調撥,國內沒有的馬上去國外訂貨。解放軍各總部首長紛紛表示竭盡所能支持陳賡,海軍司令蕭勁光、空軍司令劉亞樓、裝甲兵司令許光達也當場表態,軍工學校需要什麼武器裝備儘管開口。
陳賡一再向大家表示感謝。用陳賡的話說,有毛主席和周總理支持,就拿到了「尚方寶劍」,大部分問題都能比較快地解決了。大家私下裡說哈軍工建設是「軍工老大」,深諳人情世故的陳賡要求籌委會的工作人員和各部門打交道時必須恭敬小心,免得讓人家覺得他們拿「軍工老大」壓人。
在北京,陳賡的工作還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在哈爾濱征地搞建設,一開始就遇到了阻力,把陳賡氣得夠嗆。
我軍第一次辦現代化的軍工院校,缺少經驗,請了蘇聯專家當顧問。陳賡陪同蘇聯專家考察了南方北方多個大城市,最後綜合各方面因素,決定把學校建在哈爾濱。陳賡相中了位於哈爾濱南郊南崗區的文廟街和一曼街以北那片地方,中央很快批准了,決定以哈醫大老校區為立足點,抓緊建設哈軍工。
哈軍工規劃用地3500多畝,建築面積60多萬平米。除了要佔用的哈爾濱醫科大學老校區,那裡大部分都是荒地,光是需要遷移的墳墓就有3000多個。
按照工期計劃,哈軍工第一年要新建十幾萬平米校舍,一邊建設一邊選調師資力量、招生開課。陳賡決定,等哈醫大騰出地方,到12月就搬到哈爾濱辦公,北京只留一個辦事處。時間很緊張。
籌委會和松江省、東北局通過氣後,哈醫大那邊答應馬上搬遷。醫院的工作人員起初不想搬,但領導識大體,說這是支持國防建設,為國家做貢獻,還有什麼不樂意的,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
籌委會委員、哈軍工政治部主任張衍在東北負責前期工作,把征地用地的報告上交東北局等待批複。可是等了好多天都沒有迴音,而且說好馬上搬走的哈醫大也遲遲不見動靜。在北京的陳賡聽說後,先是給東北衛生部盧部長打電話問情況,盧部長說:「陳院長,不是醫大不想搬,是高主席有想法。」
高主席就是高崗,東北局和東北軍區的首長,人稱「東北王」。陳賡當過志願軍副司令和代司令,高崗大力支持抗美援朝的後勤工作,兩人在瀋陽沒少見面,挺熟悉的。但陳賡一直不喜歡高崗的做派,曾在日記里寫過自己在瀋陽的見聞,不點名批評了高崗。
1952年3月28日,陳賡去朝鮮時路過瀋陽,高崗出面接待。當天,陳賡的日記里寫道,「有些思想作風不純者,混入黨內……平日鋪張浪費高人一籌……並且夾雜一些嚴重的個人企圖。此為不健康現象……」陳賡看不慣高崗紙醉金迷的生活和威風八面的樣子,但他的措辭很婉轉。
高崗一家
他不想和高崗直接聯繫,又給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掛了個電話:「老賀啊,聽說要你們一塊地皮,都要到國外去了。你這個大司令員可得幫我呀。」賀晉年很尊重陳賡,陪着笑說:「陳司令呀,不是我的問題,這事兒你得問高主席。」
陳賡只好再等一等。10月下旬,又接到張衍的電話,說用地的事兒東北局那邊還沒批。陳賡也聽說,高崗壓着哈軍工的征地報告遲遲不批,是因為他不想讓軍校建在哈爾濱,又無法改變中央的決定,就採取了「不表態,拖起來」的態度。
陳賡是個急性子,來了氣,放下電話,使勁拍了一下桌子:「高崗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沒辦法,他只能去找毛主席和周恩來了。
次日,陳賡直奔中南海,先去找周恩來。當天是星期三,周恩來忙着接見社會各界的民主人士,陳賡也帶着秘書坐在總理接待室排隊。周恩來和前面的民主人士談完話,聽秘書說陳賡在外頭等着,招手讓他進來,笑道:「你這個陳賡,有事就來嘛,怎麼還當起民主人士了?」
陳賡說:「您那麼忙,我也不想來打擾您。」周恩來聽陳賡彙報了情況,皺了皺眉,說我儘快開會講這個事。見過周恩來,陳賡又急匆匆地來到菊香書屋見毛主席。毛主席一看到他,打趣道:「院長大人駕到,有何貴幹?」
陳賡心情不好,敬了個禮,正色道:「主席呀,我是有困難來請您幫忙了。東三省是高崗主席的地盤,在東北建軍工學院,他不支持,我就難辦了。」毛主席說:「怎麼,我們那位封疆大吏不支持你啊?」
陳賡說:「高崗同志沒有明說,可他是大象的屁股——推不動呀。事情到他那兒就沒下文了!」毛主席見他有點懊惱,說:「我來幫你推推大象的屁股吧。你說該怎麼辦呢?」陳賡一聽又高興起來了:「請主席給他發個電報,今後支持軍工院校的建設。」毛主席說:「那就聽你的。你用我的名義發個電報吧。」
陳賡離開聚香書屋,心情大暢。很快,高崗收到了毛主席的電報,幾天後,中央、政務院和軍委共同簽發的文件也下發到了東北局和軍區,政務院檢查組也到了瀋陽,責成東北有關部門對哈軍工的建設提供支持和保障。至此,哈軍工的征地問題才徹底解決。
籌建哈軍工期間,陳賡廢寢忘食,妻子傅涯說他是拚命三郎。除了建設施工問題,最讓陳賡頭痛的是人員選調。為了搞好哈軍工,陳賡不怕得罪人,對老熟人和老同事也不留情面。
籌委會把第一批調人名單交給高教部後,進展比較慢,陳賡很惱火,馬上給中央人事部長安子文和高教部副部長錢俊瑞打電話,讓他們來籌委會吃飯。兩人都知道陳賡不高興,又不能不去,只好在飯前就把調人的名單確定了,又按照陳賡的要求,研究了第二批調人名單,陳賡這才露出笑容,陪他們吃了頓烤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