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三次被撤銷職務,1979年被判死緩

2022年12月27日22:52:09 歷史 1009

新中國最有名的農民非陳永貴莫屬,他本來只是山西昔陽大寨村的一個貧苦農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陳永貴的名字伴隨着「農業學大寨」的浪潮飛向了全國。成名後的陳永貴很快就登上政治舞台,1975年擔任了副總理,從一個貧苦農民,成為了副國級幹部。

他曾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三次被撤銷職務,1979年被判死緩 - 天天要聞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也是農民出身,他曾與陳永貴相提並論,名叫陳以梅。毛主席針對發展農業生產曾評價:「我們要靠陳家莊的陳以梅,大寨的陳永貴」。只不過,比起陳永貴,陳以梅的仕途非常坎坷,曾經三次被撤職,後來還被判死緩。那麼,陳以梅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

陳以梅出生於1917年,山東省濟寧曲阜縣陳家莊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陳以梅這個人留下的資料不多,而且這些資料都沒有記錄陳以梅的性別,從名字來看,陳以梅聽着像是女人的名字,但筆者諮詢了那個年代的幾位老人,他們都說陳以梅是一個七尺男兒。

他曾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三次被撤銷職務,1979年被判死緩 - 天天要聞

山東因為解放較早,所以土地改革運動進展較快,1949年,陳以梅就開始在村裡成立農業互助組,帶領村裡的老弱病殘共同致富。1952年,陳以梅當選為全國勞動模範,獲得了五一勞動獎章,他也成為全國人民的學習榜樣。

毛主席對陳以梅的農業合作社非常欣賞,曾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這篇文章中,專門提到過陳以梅的農業合作社。1956年,毛主席又在一次講話中提到了「我們要靠陳家莊的陳以梅,大寨的陳永貴」,表揚了他在當地農業發展中作出的貢獻。

他曾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三次被撤銷職務,1979年被判死緩 - 天天要聞

當時陳以梅與陳永貴一東一西,遙相呼應,都是新中國農業領域湧現出來的模範人物,非常有名氣。1957年,陳以梅又被評為了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兩年後,他還受邀前往北京,參加了十周年國慶觀禮活動。

不過,相比陳永貴,陳以梅的仕途比較坎坷,1961年,陳以梅被撤銷了職務,這次是他第一次被撤職,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是被「階級敵人」奪了權。1963年,陳以梅重新上台,1964年,毛主席又提到了陳以梅,並且批示了陳以梅被「奪權」這件事。毛主席說:「曲阜陳家莊陳以梅被打下去了,(糧食)畝產從500斤降到300斤,去年再上來,(糧食)畝產從300斤翻到500斤。」

他曾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三次被撤銷職務,1979年被判死緩 - 天天要聞

1966年,十年特殊時期開始,這一年,陳以梅第二次被撤銷職務。不過,陳以梅畢竟是勞模身份,隨着十年特殊時期的進行,他也逐漸登上了政治舞台。1968年,陳以梅重新復出,被任命為曲阜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此後又擔任了濟寧市地委委員等職務。

然而,那段時期,陳以梅也逐漸與「四人幫」走到了一起,執行了很多「四人幫」的路線,因為這個原因,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陳以梅被審查,同時也第三次被撤銷職務。審查兩年後,也就是1978年,陳以梅被開除黨籍,1979年,經過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陳以梅因「階級報復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他曾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三次被撤銷職務,1979年被判死緩 - 天天要聞

這次判刑之後,陳以梅的家屬認為量刑過重,申請上訴,1982年6月,經過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重審,陳以梅因「報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1989年,陳以梅出獄,出獄後,陳以梅回到家鄉,晚年主要生活在老家,於1998年離世,終年81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着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