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中日兩國實現了邦交正常化,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在訪華時,贈送中國1000多株大山櫻。
田中角榮送櫻花的目的並不難猜,就是希望中日兩國的關係,能夠像那些櫻花樹一樣,能夠綿延不絕、健康茁壯的成長。
中國自然也知道田中角榮的想法,所以把這批櫻花樹分送到了中國各地栽種,同樣也是寄希望於中日兩國友好關係能夠「遍地開花」。
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傷害最嚴重的南京,也收到了田中角榮贈送的這批櫻花樹中的100多棵。
隨着中日關係的不斷改善,1978年12月21日,中國南京和日本名古屋結為友好城市,並在隨後的30多年中,展開了許多友好的經濟文化交流活動。
一直到2012年2月20日這天,情況發生了令人憤怒的改變。
在這一天,日本名古屋市的市長河村隆之,竟然當著訪問名古屋市的南京市領導的面,公然宣稱:「南京大屠殺基本不存在」!
河村隆之是誰?
他從哪裡來的底氣,在到訪的南京市領導的面前,說出這種毫無歷史常識的挑釁言語的?
「鬼二代」河村隆之
河村隆之之所以敢跳出來公然否認南京大屠殺,跟他的家庭出身是脫不了關係的。因為河村隆之的父親河村鈊男,曾經是侵華日軍的一員。
河村鈊男在日本侵華期間,是日軍步兵第101師團第101旅團的一個下士,屬於正宗的「日本鬼子」!從這個角度來說,河村隆之正是血統可能比較純正的「鬼二代」。
而河村隆之對南京大屠殺的質疑,也確實跟「老鬼子」河村鈊男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河村鈊男跟隨日軍就在南京附近活動,但由於他所在的部隊不屬於一線作戰部隊,所以沒有參與南京大屠殺。
而河村隆之之所以認為「南京大屠殺基本不存在」,論據簡單點說,就是因為「老鬼子」河村鈊男不但在投降後活着回到了日本,在日本投降的時候,還沒挨中國人的揍!
河村隆之認為,如果南京大屠殺真的發生了,那麼他的父親河村鈊男在日本投降被俘的時候也在南京附近,那麼南京附近的人出於對日軍的仇恨,應該會對像他父親河村鈊男一樣的日本軍人展開報復——不說活活打死吧,至少也應該像對待落水狗一樣,狠狠地打上幾棍。
然而實際情況是,投降後的河村鈊男等日本侵略者的殘兵敗將,不但沒有被南京市民報復,反而在放下武器之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待」。
所以河村隆之認為,他父親能夠手腳完好的回到日本,從側面上就證明了南京市民對日本侵華日軍沒有深仇大恨,南京大屠殺自然也就「基本不存在」了。
河村隆之的這種言論,算是現場演繹了一番什麼叫「恩將仇報」,什麼叫「無恥之尤」!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後,所有被日本侵略的國家之中,中國對投降日軍的待遇可以說是最人道的。既沒有把他們扔到冰天雪地里去挖馬鈴薯,也沒有把他們圈起來當成隨意宰殺的牲口。
這不代表侵華日軍在中國沒做出連畜牲都不如的所作所為,但我們依舊秉持着「以德報怨」的態度,始終恪守國際公約,把他們的投降士兵當人看!
但誰能想到我們的寬宏大量,有朝一日,竟成了侵略者後代反咬我們一口、否定基本歷史事實的借口?
河村隆之無知無恥的言論,立刻引發了南京訪問日本名古屋市代表團的強烈抗議,他們立刻中斷了對名古屋市的訪問,並嚴肅地指出河村隆之的言論是在破壞中日友好關係。
時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更是立刻發文駁斥河村隆之無知無恥的言論,並提醒河村隆之,他的父親河村鈊男能夠手腳完好地回到日本,是中國人民寬大為懷,他對此應該更加感恩,而不是反咬一口。
南京訪問名古屋市的代表團,在表達抗議之後也迅速回國,並表示南京與名古屋市的友好關係就此中斷。
然而即使面對如此嚴厲又有理有據的批評,甚至還包括外交方面的壓力,作為名古屋市長的河村隆之仍然選擇了我行我素,拒絕向中國方面道歉。
河村隆之哪裡來的底氣這樣無恥無知?難道他是從不道歉的所謂「硬漢」?
死灰復燃的日本極右翼勢力
如果你以為河村隆之不向中國道歉的原因,因為他想做一個「硬漢」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河村隆之大學畢業後,首先是在他父親河村鈊男公司里當低級業務員,見人就得點頭哈腰,稍微有點失誤,就得像磕頭蟲一樣向人道歉。
2021年8月份,河村隆之因為在防疫期間,摘下口罩咬了一口壘球運動員藤希友的金牌,被日本網民追着屁股一通亂罵:「變態!」「噁心!」「性騷擾!」……
河村隆之被罵個狗血淋頭之後,只好乖乖地向藤希友公開道歉,承認自己腦子不好使,嘴還太賤!
原來道歉這種事情,河村隆之其實很擅長,點頭哈腰起來,也很麻利。可善於道歉的河村隆之,為什麼不願意為他在南京大屠殺上的無知無恥言論道歉呢?
這個,其實單從河村隆之如今仍然擔任着日本名古屋市的市長,就能看出來一些端倪了。在河村隆之發出無知無恥的言論之後,不但南京市表達了抗議,我國的外交部也曾點名批評河村隆之,指出他的言論是在扭曲歷史,破壞中日友好關係。
但日本方面對此又是怎麼看的呢?
在河村隆之無知無恥的言論引發轟動之後,日本外交部門和日本政府部門先後做出了回應;他們認為河村隆之的言論只代表他自己,並不能代表日本官方,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爭議」有很多,所以他們對河村隆之不做評論。
日本政府的這種態度,無疑是在對河村隆之無知無恥的袒護!日本官方是這種態度,那民眾對河村隆之這種無知無恥的言論,又是什麼態度呢?
實際上這個問題真有點多餘。
因為日本名古屋市的市長是他們自己選出來的,河村隆之至今仍然坐在市長的位置上,日本民間對這件事的態度,也就不問可知了。
實際上在河村隆之發表那番不當言論之後不久,就有人在名古屋市做過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認為河村隆之的說法沒有什麼問題,而小部分認為河村隆之的做法有問題的人,也只是認為河村隆之不該以市長的身份,發表那樣的言論。
日本名古屋市的市民,大多並不為河村隆之的言論感到羞愧,也不覺得河村隆之的言論過分。
相反,河村隆之為什麼會如此大放厥詞,並不是因為善良的中國人讓他的父親手腳完好的回到了日本,壞了他什麼「好事」。他是為了迎合日本國內的極右翼分子,為他的競選和連任造勢。
事實上在日本的國內,極右翼分子扭曲歪解侵華戰爭的行動早已開始,他們以研究歷史為名,編寫《大東亞戰爭之總括》、《南京大屠殺再檢驗》等歪書邪論,公然為日本在二戰時期犯下的累累罪行辯解,吹捧天皇法西斯主義。
日本國內有不少人都被這些極右翼分子的歪論影響,對南京大屠殺甚至侵華戰爭毫無悔罪之意。河村隆之否認南京大屠殺,就是為了討好日本國內被極右翼分子思想毒害的那部分民眾。
為什麼日本極右翼分子能夠在日本重新抬頭?是誰給了他們如此猖獗的勇氣?
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
眾所周知,日本在二戰之後被美國進行了長達7年的單獨佔領,直到現在日本仍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軍事存在地。
而日本國內的極右翼勢力抬頭,自然也跟美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後,麥克阿瑟以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兼美國太平洋陸軍總司令的身份進入日本,在事實上成為了日本的「太上皇」。
麥克阿瑟佔領日本之後,起初也曾大力整肅日本的右翼分子,解散了大量反美的右翼組織,清退了反美的右翼官員。
但需要注意的是,麥克阿瑟對日本右翼分子的整肅,本來就是以整治日本國內的反美分子為主,所以整治的極為不徹底。
而且二戰結束之後,美蘇冷戰隨之爆發。
美國有意把日本打造成與蘇聯爭霸的前沿陣地,為了增強對日本的控制,美國重新任用了大量的日本右翼分子為官,讓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迅速沉渣泛起。
這些被啟用日本右翼分子中,最有名的當屬今年被刺殺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外公岸信介!
岸信介早年和東條英機等人並稱「滿洲五巨頭」,他不但是日本侵華理論「滿蒙乃日本之生命線」的狂熱信奉者,在日本侵華期間還曾在中國東北地區瘋狂壓榨中國民眾,甚至不惜強迫東北地區民眾種鴉片供其走私牟利,滿足他為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掠奪資源的罪惡目標。
日本戰敗之後,岸信介本來作為甲級戰犯被關押了起來,但是在1948年,他就因為反共親美的立場,獲得了美國人的好感,把他放出了監獄。
藉著受美國人欣賞的政治立場,岸信介不但逃脫了應有的制裁,還在1957年當上了日本首相!
一個甲級戰犯級別的右翼分子尚且能夠如此,民間和學術界的右翼分子在美國的縱容下何其猖獗,可想而知!
實際上日本右翼分子企圖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行動,早在1972年的時候日本右翼學者鈴木明,就開始在日本《諸君》雜誌上,公開發表了「南京大屠殺的虛構」一系列等歪論,並在1973年把這些歪論彙編成歪書。
在這本歪書中,鈴木明通過一些侵華日軍的隨軍記者和敗兵們所謂的「目擊耳聞」,否認侵華日軍1937年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1984年日本學者田中正明穿鑿附會,歪曲事實寫出歪書《南京事件之虛構》,企圖向世人傳達南京大屠殺只是為了證明日軍的殘忍,在東京審判中被「虛構」出來的事件。
在日本國內,類似於這類的歪書歪論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免得污了大家的耳目。
簡而言之,日本政客們在該國的經濟和政治發展起來之後,對於二戰時期他們侵略他國,燒殺搶掠的黑歷史是不想認了。
所以他們才會支持國內的無良學者篡改歷史,從而改變日本二戰戰敗國的身份!
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不過是日本政客們出於骯髒的政治考量,以學術為名操弄人心的卑劣伎倆。
結語
對於河村隆之的無知無恥言論,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第一時間進行了駁斥,我國外交部也對河村隆之進行了點名批評。
但河村隆之最後還是拒絕道歉,而南京市和名古屋的友好城市關係,也至今沒有恢復。
好在如今的日本也並不全是右翼分子的天下,河村隆之的無知無恥不但引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慨,也遭到日本國內的有識之士們的反對。
河村隆之的歪論發表之後不久,曾經尋訪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士兵,寫出《南京戰.尋找封閉的記憶》和《南京戰.被割裂的受害者之魂》的日本女學者松崗環女士,就向河村隆之發出了一封抗議信,對河村隆之歪曲歷史的行為表達了強烈的抗議。
除了松崗環女士之外,日本還有十幾個團體和個人對河村隆之表達了強烈抗議。
可是如今河村隆之依然擔任着名古屋市的市長,他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觀點也沒有改變。
在這個看似一片和平的國際環境中,看不見硝煙的文化戰爭,其實仍在繼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