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建文帝的墓竟然在福建找到了?我們都知道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文在朱棣破城時,葬生於南京紫禁城火海中,那何來建文帝墓?我現在就在福建寧德的上金貝村,看這塊碑,上面寫着建文帝墓,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關注小林帶你們一探究竟。
建文帝墓
其實啊關於建文帝的死,一直是個迷,有人說他和南京紫禁城一起燒了,也有人說他化身平民,躲於民間。我身後這個墓分為了舍利塔、拜亭、墓坪三部分。這座墓雖然表面上是元代高僧的,但經過考究,元代並不存在這位高僧,而且古墓和古塔並存的現象也不符合元代僧人們下葬的制度。
那這座墓真的是建文帝的嗎?
首先這座古墓的構造精緻豪華,龍頭雲紋的石雕氣勢恢宏,結構和格局處處體現出它是一座縮小版的皇家陵墓。其中的蓮花基座造型在明朝只有皇族可以使用,由此判斷這是老朱家的墓。
龍頭雲紋
同時,在一件珍藏的明代雲錦袈裟的下半部,內嵌福壽倆字的宮燈狀圖飾,
袈裟
正是朱元璋的獨家標誌,胸前的九條龍,下方五條龍也是皇帝獨有的九五之尊。
袈裟龍圖
這件袈裟製作年代是明代初年。結合袈裟製作的年代,人們不禁想起了一個民間傳說:據傳,朱元璋傳位於建文帝朱允炆時,還給了他一個神秘的鐵盒,交代他只有在危急關頭才能打開。靖難之役發生時,建文帝打開了這個鐵盒,發現裏面是一件袈裟和一份度牒(古代僧尼的身份證),後來,他便靠着這兩樣東西,喬裝成和尚,逃脫了朱棣的追殺。但這些只是猜測,不能確定這件袈裟就是朱允文的。
好在,考古人員用牙膏塗在舍利塔上,把上面的字給辨別出來,碑文為御賜金襴 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這20個字。御賜指的是皇帝,金斕指的是袈裟,說明墓主人有一件皇帝賜予的袈裟,而第三代滄海指的就是漂泊在外的朱元璋的孫子朱允文。而這個珠字拆開正是一個王一個朱兩個字。
珠字
經專家們判定,這座墓的主人就應該是朱允文。而且塔碑上沒有篆刻朝代和紀年,這在古代是大不敬,意味着你不承認當朝皇帝,存有異心,也符合朱允文的身份。說了這麼多,肯定有人會問,何必搞這麼複雜,看一下裏面不就清楚了。很不幸,此墓歷史上至少被盜掘過3次,墓室中早已空空如也。那麼朱允文為何會流落至此,關注小林,下期接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