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丹心昭日月
——觀《長津湖》有感
□邱橋榮
在單位組織活動中觀看了一次電影《長津湖》,心靈受到震撼,沉思默想了許久。近日,在網絡電視上又看了一次電影《長津湖》,作為一名有過20年軍旅生涯的退役軍人,依然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在部隊時,我為地方幹部上過好幾次的國防教育課,每次都要講抗美援朝戰爭,主要從武器裝備的對比上,去體現我們志願軍「鋼少氣多」的頑強意志和必勝信念。這部電影,讓我對抗美援朝戰爭有了更深的了解,對中國人民志願軍有了更新的認識。
志願軍抒寫了一首凄婉悲壯的偉大詩篇。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第9兵團的志願軍遇到的是這麼嚴酷的挑戰: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溫、身上穿着薄衣、一天連個馬鈴薯也吃不上。然而,就是在這種極度飢餓、寒冷的情況下,志願軍與武器裝備精良、後勤保障豐盈的美軍浴血奮戰十餘個晝夜。在一個極寒之夜的潛伏後,有一個連全部凍死在了陣地上,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英雄們還依然保持着緊握步槍的戰鬥姿勢,凍成了「冰雕連」。路過的美國軍人都忍不住向他們致敬,發出感嘆:「面對如此有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無法打敗他們。」王翰的《涼州詞》有一句詩:「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而我想說:「卧雪沙場成冰雕,縱貫古今能有誰。」只有我們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才能演繹這悲壯和慷慨的一幕,此情此景震憾人心,凝重的如同山川河海。
志願軍詮釋了一個捨生取義的家國情懷。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家也無法成其國。家與國密不可分。在國家危難之時,接到命令後,原本想回家蓋房子的伍千里辭別爹娘,剛回家準備退伍的梅生辭別妻女,義無反顧地投入戰場。伍千里的弟弟伍萬里被哥哥們的精神所吸引,奔赴戰場同哥哥一起抗敵。還有電影中的一個情節讓我深深感動:梅生和伍千里坐在被他們炸毀的信號塔下,梅生拿着從廢墟中找到被燒了一半的女兒照片,拍了拍上面的灰塵,一臉憧憬地說:「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以後不再打仗。」戴叔倫的《塞上曲》有一句詩:「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伍千里、梅生、伍萬里等等為代表的志願軍都是這首詩的真實寫照,無不體現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和為了報效國家寧願犧牲自己生命的豪邁氣概。
志願軍展示了一種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長津湖》中的每個角色都是平凡人,但是他們都有一顆偉大的心。楊根思的部隊先後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最後陣地上只剩他一人時,他夾起炸藥包沖向敵軍,他帶着「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的信念,跟敵人同歸於盡。領袖的兒子毛岸英為了回指揮部搶一張地圖被美軍炸彈炸死。為了不讓更多人傷亡,「雷公」開車把標識彈運走,自己卻葬身在敵人的炮火中……這樣的英雄壯舉,在朝鮮戰場上隨處可見。王昌齡的《從軍行》中有一句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而我想說「長津一戰穿薄衣,不破敵軍終不還。」我們英勇的志願軍擊敗敵人的意志從未改變,決心從未動搖,將生死置之度外,彰顯浩然之氣。
再一次看《長津湖》電影,有了更多更深的感觸。志願軍在極其嚴寒困苦的情況下,敢於挑戰強敵,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無不體現出他們對黨的忠誠、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對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其耿耿丹心可昭日月。
今天,我們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要銘記不忘。「位卑未敢忘憂國。」我想,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都應該有這樣一種思想境界。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內心除去呼喚個人功成名就和個人充裕富足便不再有它,我們的血液便會逐步變冷。還要始終記住孫子說的:「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乃是國家的大事,生與死的戰場,存和亡的關鍵,不可不慎重考察。國防實力的提升,軍隊的強大,連着你我他,需要你我他共同努力,才有祖國的安寧,人民的幸福。(作者單位系龍岩市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