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知道他
即便已經離去整整60年
他也從未走遠
一提起做好事
人們便會想起學雷鋒
但走進他的人生
你會發現一個
不那麼為人所知的雷鋒
他愛時髦、愛照相
他寫詩、寫散文、寫小說
他是「健身達人」
他是全縣第一位拖拉機手
假如活在今天
他是妥妥的「斜杠青年」
他蓬勃地成長着
只因心懷感恩
希望自己努力些、再努力些
直到人生戛然而止
那年,他才22歲
隨着毛澤東同志題詞
「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
這個響亮的名字
像春風一樣吹遍祖國大地
毛澤東同志題詞
如今
他已離去整整60年
人們從未停下追問
為什麼他會成為這樣的人?
雷鋒不會老
「唱支山歌給黨聽」
這首經典老歌感動了幾代人
它的靈感來自於雷鋒
1963年,作曲家朱踐耳
在公開發表的雷鋒日記中
看到了這首無題小詩:
深受觸動
於是譜了曲
取名《雷鋒的歌》
(後改名為《唱支山歌給黨聽》)
此時,雷鋒已犧牲半年多
這首詩
原是雷鋒摘抄在日記本上的
還作了些改動
內容幾乎就是雷鋒童年的真實寫照
雷鋒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時的留影。(圖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吳紅梅供圖)
雷鋒原名雷正興
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
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不到7歲時
母親不堪忍受地主欺凌上吊自盡
死前留下一句話:
苦命的孩子,靠天保佑,你要長大成人。
老天沒有眷顧這個可憐的孤兒
為了活着
他給地主家當豬倌、住豬圈
還討過飯
直到1949年家鄉解放
他的命運才徹底改變
學校離家10多里路
雷正興每天天不亮就動身
老師擔心他堅持不住
他卻說:
「路再遠,也沒我過去討飯跑得遠」
1956年
小學畢業時
只有十幾歲的雷鋒
激動地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畢業以後
很多同學準備升入中學學習
我呢
我決定留在農村廣闊的天地里
當一個新式農民
爭取駕起拖拉機耕耘祖國大地
將來
如果祖國需要
我就去做個好工人
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出把力
將來
如果祖國需要
我就參軍做個好戰士
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
去保衛我們偉大的祖國
……」
「不會寫小說的拖拉機手不是好戰士」
今天我們看到了雷鋒照片
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燦爛的笑
看着這樣的笑容
很難想像他經歷過那樣的苦難
在新中國
這個苦水裡泡大的孩子
迸發出火一般的生活熱情
他愛寫詩
18歲那年,他想當作家
寫了兩篇小說、9篇詩歌
還有幾篇散文
雷鋒的筆記
他愛唱歌,愛樂器,自稱「百靈鳥」
他的拿手曲目
是《劉海砍樵》
雷鋒還喜歡跳舞
雖然個子不高
但跳舞很瀟洒、很有派頭
18歲那一年
他成了全縣第一位拖拉機手
後來他又成了「健身達人」
他雖然個子小
卻是運動場上的積極分子
硬是把自己練成了三級運動員
這張練習雙杠的照片動感十足
被刊登在當時的雜誌上
他酷愛拍照
就像現在的年輕人愛自拍一樣
這張瀋陽軍區體運賽後的留影中
他留着時髦的髮型
擺着自信的姿勢
露出健壯的肌肉
笑得陽光、帥氣
和今天的年輕人一樣
雷鋒也愛時尚,騎上摩托
在嚮往已久的天安門廣場拍個照
覺得自己特別帥
用今天的話說
他是名副其實的「斜杠青年」
改名為雷鋒
立志當先鋒
鞍鋼到湖南招工時
別人嫌東北冷,不願去
他卻報了名
並改名為雷鋒
立志當先鋒
雷鋒的身高只有1米54
為了能夠多幹活
雷鋒堅持要學開重型的推土機
車間主任見雷鋒開大車子實在太吃力
想給他換個小的
可是雷鋒就是不肯換
雷鋒生前的原聲記錄到:
「到了鞍鋼以後
除了工作8個小時以外
下了班我還不回宿舍
我把自己的被子和雨傘
一起都放在車間
晚上也不回去睡了
睡在車間
幹了8個小時
我還想多干」
1959年10月的一天深夜
突然下起了大雨
正在看書學習的雷鋒得知
建築工地上還放着7200多袋水泥
他毫不猶豫地衝進雨中
用自己的棉被、衣服搶蓋水泥
同時發動20多名戰友一起幫忙
從而避免了國家財產的損失
在鞍山鋼鐵廠
當時每個月雷鋒的基本工資
能達到34.5元
這在那時已經是一筆不菲的巨款了
雖然收入不菲
而且工作也很開心
但是雷鋒卻並不滿足安逸的生活
他迫切地想要參軍!
《解放後我有了家 我的母親就是黨》
沒有任何修飾
語言直白如話
但這
就是他的心聲
作為一個戰士
雷鋒深知戰士的責任
在部隊黨組織的教育下
他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雷鋒工作勤勤懇懇
吃苦耐勞,刻苦鑽研技術
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他艱苦樸素,廉潔奉公
處處為人民的利益着想
他為人民群眾做了數不清的好事
真正做到了毫不利己
專門利人
雷鋒同志是艱苦奮鬥的模範,勤儉節約的標兵。這是他在向戰友們介紹節約油料和安全行車的經驗。新華社圖片
作為一個青年人應該去當兵
保衛咱們的祖國
我要把我可愛的青春,獻給祖國最壯麗的事業!
——《雷鋒日記》
「黨叫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決不講價錢......」
——《雷鋒日記》
「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着想。」
——《雷鋒日記》
雷鋒的愛黨之心、赤子之情
溢於言表,見諸行動
雷鋒正在保養汽車零件。
剛進入部隊不久
雷鋒上街發現大街上
到處紅旗招展,鑼鼓喧天
街上的人們正在慶祝
望花區和平人民公社的成立
欣喜的雷鋒也不知道該怎麼
表達自己的喜悅
他沒多想就跑到儲蓄所
把自己的200元存款都取了出來
送到望花區和平人民公社辦公室
按照雷鋒在部隊
每個月6元的津貼計算
即使雷鋒每個月一分錢都不用
也差不多要3年才存得起來
而此時雷鋒才入伍5個月
津貼最多也就30元
也就是說至少有170元錢
都是他以前在鞍鋼當工人
以及在鞍鋼之前當公務員時存下的
雷鋒光榮入伍留念
1960年,遼寧遼陽鬧洪災
許多村子很多莊稼被淹
雷鋒給災區寄去100元
結果被退了回來
遼陽市委給部隊寫來感謝信說:
一個戰士每月只有幾元錢津貼,攢下100元太不容易,這錢不能收。
1960年8月
遼寧省撫順地區連降暴雨
撫順郊外的上寺水庫有可能決堤
撫順市委、市政府
緊急動員全市軍民保衛煤都
當運輸連接到抗洪搶險的命令的時候
雷鋒身體不適
加上前些天撲火時
手上受的傷還沒有好
連長決定把他留在營房值班
而雷鋒說:
「這正是需要我們當兵的時候
正是考驗我們的時候
我能在家嗎?
我是生病了
但是不影響」
在挖掘的過程中
雷鋒被塌方的黏土砸倒
鐵鍬也被埋在塌下來的黏土下面
沒有工具的雷鋒
並沒有停下來
他把自己的手當作工具
繼續挖掘溢洪道
前些天燒傷的手磨出了鮮血
連長看到後
催促他趕快去找衛生員包紮
雷鋒卻始終堅持用手挖泥
天快亮時,雷鋒昏倒了
但他只休息了一上午
就又上了工地
經過七天七夜的連續奮戰
咆哮的洪水終於被馴服了
事後運輸連提出為雷鋒記三等功
全連上下沒有一個不贊成的
儘管雷鋒自己一再拒絕
但團里還是給他記了一次三等功
在雷鋒看來
光為自己活,太沒意思了
幫助別人,才活得更有意思
他把幫助別人的事寫在日記里
從不聲張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日記》
後來受助者不斷找上門
他還是「暴露了」
於是,記者前去採訪
他怎麼也不同意
他就說
「我是心眼裡熱愛共產黨
沒有共產黨,沒有社會主義
我早就死了」
部隊領導跟他說
我不是為了你個人
是為了讓全國其他更多的戰士
向你學習,他才同意的
1960年11月
這篇通訊見諸報端
越來越多的人
知道了雷鋒的名字
感受、分享着他的快樂
銳意進取、自強不息
「我學習了《毛選》一、二、三、四卷以後,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樣做人,為誰活着……我要以黃繼光、董存瑞、方誌敏等同志為榜樣,做一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永遠忠於黨、忠於人民革命事業的人。」
——《雷鋒日記》
雷鋒把學習作為基本需求
酷愛學習、善於學習
努力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
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他十分注重政治學習
經常閱讀報紙和政治書籍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
他說:「人不吃飯不行
打仗沒有武器不行
開車沒有方向盤不行
幹革命不學習毛主席著作不行」
雷鋒學習毛澤東著作
雷鋒讀過的《毛澤東選集》
幾乎每一篇每一頁都划出了學習重點
邊邊角角上寫着一些閱讀心得或眉批
董必武稱讚他:
「有眾學毛選,雷鋒特認真
不唯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此外
雷鋒還閱讀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等
60多本政治理論書籍
雷鋒雖然只有小學文化程度
卻寫下了9本近20萬字的
學習筆記和日記
這些筆記和日記不乏思想的光芒
飽含着很深的人生思考
毛澤東稱讚說:
「此人懂得一點哲學
很不簡單啊」
「我願意永遠當一枚螺絲釘」
「我活着,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
——《雷鋒日記》
翻閱《雷鋒日記》可以看到
「人民」一詞是一個醒目的字眼
是一個高頻的詞彙
他常常告誡自己:
「我要像柳樹一樣
插到哪裡都能活
緊緊與人民連在一起
在人民中生根、長大、結果
做人民最忠實的服務員」
當年還在縣委工作的雷鋒
曾跟着望城縣委書記張興玉外出
看到地上有顆生鏽的螺絲釘
就一腳踢開
張興玉卻撿起螺絲釘裝進了口袋
1957年秋,雷鋒(前排右一)和望城縣委的領導幹部們在一起。
幾天後
雷鋒要到一個農機廠送信
張興玉將螺絲釘交給雷鋒說:
「我們國家底子薄
要搞建設,就得艱苦奮鬥
一顆螺絲釘,別看它不起眼
但缺了它,機器就不能運轉
我們每個人都要自覺發揮
螺絲釘的作用」
一席話
說到了雷鋒心裏
他也用一生
踐行「螺絲釘精神」
在休息時間
給孩子當課外輔導員
當別人問他的名字、單位時
雷鋒的回答是
「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接任撫順市建設街小學校外輔導員後,雷鋒與少先隊大隊、中隊幹部們合影。(圖片來源:人民政協報,季增 攝)
1962年第6期《解放軍畫報》刊登的照片《五好戰士和紅領巾》
雷鋒說:「我就是長着一個心眼
我一心向著黨
向著社會主義
向著共產主義」
天暖了
連隊里發放夏衣,每人兩套
發到雷鋒的時候
他卻只肯要一套
要求把省下來的交給國家
他的襪子,補了一層又一層
搪瓷臉盆、漱口杯幾乎掉光了搪瓷
也捨不得買新的
戰友的母親病了
他送了一包夾有10元錢的餅乾
戰友的棉褲破了
他用自己的帽里子給補好
戰友沒有帶午飯
他把自己的飯送過去
搶險救災
他帶病連續奮戰七天七夜
……
有人說他是「傻子」
他卻在日記里說:
「我甘心愿意做這樣的『傻子』」
他向上的人生姿態
他向善的價值追求
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
1962年8月15日一早
在外執行任務的雷鋒
和戰友喬安山駕駛「嘎斯51」型汽車
趕回遼寧撫順營區
以迎接秋季更繁重的運輸任務
經過一段較窄的人行道時
雷鋒在車下指揮
喬安山繼續駕駛
意外發生了
……
車輪擠到一排柱子中的一根
這根折斷的、小碗口粗的柱子
被鐵絲帶着橫飛出去
重重地打在雷鋒太陽穴上
12點05分,雷鋒停止了呼吸
他的人生戛然而止
年僅22歲
他把自己短暫的一生
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
這樣一個純真、清澈、快樂的人
竟突然離去
人們尤為難受
自那時至今
60年來,人們不停追問
為什麼雷鋒會成為這樣的人?
透過他短暫而精彩的人生
我們真切地感受
到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
一切都源自真摯的熱愛
「學習雷鋒好榜樣,
忠於革命忠於黨……」
60年前
雷鋒是一個年輕戰士的名字
是一個典型人物
60年後
他的名字依然閃耀
雷鋒日記、雷鋒事迹、雷鋒形象
伴隨了幾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成長
「活雷鋒」
是人們發自內心對好人的褒獎
「學雷鋒」
已升華為深入人心的自覺行動
「雷鋒」成了一種價值評判標準
一面精神旗幟,一座道德豐碑
雷鋒精神
展示人性最美好的價值追求
有着穿越時空的永恆力量
來源:「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