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槐序,這裡有最美古詩詞
…..
- 夢回前朝 -
…
養天地之正氣,法古今之完人。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變得優秀。
今天我們就夢回前朝,想像一下和蘇東坡成為朋友,人生會變成什麼樣?
之所以我們說「蘇東坡」,而不是「蘇軾」,是因為蘇軾只是北宋一個心比天高的官員。
而蘇東坡則是命比紙薄的千古第一詞人。
如果是1055年以前你認識蘇東坡,他一定會帶你遊覽岷江三岩,並興緻勃勃地給你講述「喚魚池」前發生的故事,然後深情款款地吟誦: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有幸,你也能品到王弗煮的新茶,和她親手烹制的糕點。
一年後,你就能受邀出席他們的婚禮,主持人一定會重溫「撫掌喚魚」的橋段,王弗含羞帶俏,娓娓道來他們結識的過程。
東坡也會因能娶到自己的小師妹而感到志得意滿。
一晃5年時間就過去了,蘇東坡已經中得進士,名滿京師,連歐陽修和梅堯臣都交口稱讚。
但母親的過世讓他悲痛不已,和蘇轍回鄉守孝三年後,別過子由時,他寫下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回京途中經過神女峰時,觸景傷情,十分想念王弗,作《蝶戀花》:
「記得畫屏初會遇。好夢驚回,望斷高唐路。燕子雙飛來又去。紗窗幾度春光暮」
入朝後,蘇東坡獲官並參加了制科考試,得百年第一,而這一年他才剛剛24歲。
你會因為有這樣一個朋友而感到無比榮幸,因為他並沒有因為榮耀加身而飄然,相反,在京察三年期滿,罷鳳翔府簽判後,他話別自己的學生董傳時寫: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帶着這樣一份信仰,蘇東坡再次回朝,通過學士院的考試,任直史館。
此時,你對蘇東坡會有無限期待,如果不出意外,將來封侯拜相亦是指日可待。但人生總有意外,尤其對蘇東坡而言,意外比平常更加平常。
公元1065年,王弗在京病逝,然而禍不單行,次年蘇洵也故去了,東坡和子由再次回鄉丁憂。
他人生顛沛流離的大幕也至此拉開,作為朋友的你,其實也無能為力。
1070年蘇東坡再次還朝,但朝局風雲變幻,此時已經是另一番景象。王安石的熙寧變法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你很想拉住蘇東坡,告訴他不要去蹚這個渾水。
可着急也沒用,蘇洵生前就針對王安石、司馬光也針對王安石,於是他琢磨了一下,還是上書論述了新法的弊端。
隨後王安石反擊,指使御史謝景在神宗面前議論蘇東坡的過失,蘇東坡迫於無奈,主動申請離京,去杭州任通判。
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他自己也沒想到,會和杭州結下這麼深的緣分,甚至900多年過去了,蘇東坡依舊是杭州的代表。
作為好友,你會慶幸他的生活終於安定下來了,如果此時你去拜會蘇東坡,他會讓王閏之給你做精緻的桂花糕,也會帶你遊覽西湖,登望湖樓大醉一番,酒後暢快地吟誦着: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適逢天降大雨,他更會邀你入烏篷船,一邊聽着雨聲一邊抒懷: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杭州初任三年,他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留下無數佳話,但樹欲靜而風不止,隨後他就被調往了密州,37歲的蘇東坡逐漸在這裡成熟。
一晃王弗已經過世10年整,夢中醒來,蘇東坡作《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此時他已經身處政治旋渦,察訪使沈括上書彈劾蘇東坡的詩詞中有誹謗朝政之句,神宗未予理會,可這件事卻成了導火索,為他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無端遭受攻擊,蘇東坡不但沒有退縮,反而寫下了: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密州,蘇東坡的豪放詞已經成型,你替他感到高興的同時,又為他的未來感到擔憂。
因為他此時依舊在顛沛之中,從密州轉去徐州,再任湖州知州,這不是好的跡象。
所以蘇東坡的感懷也頗多,於1076年中秋寫下了《水調歌頭》:
「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然後1079年來了,以舒亶、李定、何正臣為首的御史台,再次大量翻閱蘇東坡的詩詞,並輪番上奏,彈劾他幾大罪狀,之後蘇東坡鋃鐺入獄,「烏台詩案」正式爆發。
但磨難往往也意味着改變,因已經致仕的王安石「一言而決」,上書為自己陳情: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
蘇東坡免於一死,流放黃州任團練副使。
大起大落的人生突然讓蘇東坡明白了許多事,作為好朋友,你雖然會為他感到遺憾,但也被他的豁達的人生觀而打動。
他是感謝王安石的,雖然之前有過過節,沒有他就不會有「東坡居士」,更不會有千古第一詞人。
在黃州,蘇東坡寫下了許多經典名篇,如是「一詞兩賦」,如是《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如是: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寂寞沙洲冷;
如是: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如是: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如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如是: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的成長總是要付出些代價的,從蘇東坡身上,你能看到樂觀積極的態度,不向命運妥協的品格,和超脫外物的精神追求。
所以離開黃州後,蘇東坡繞路去看望了王安石,一笑泯恩仇,並約好了將來一起養老。
這才是我們熟悉的老朋友蘇東坡,哪怕此後他經歷了喪子之痛,幾度有告老之心,並在廬山寫下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這都表明,此時蘇軾已經漸行漸遠,蘇東坡正在走向歷史的舞台。
第二次回杭時,蘇東坡寫下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貶官惠州時,蘇東坡寫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晚年在儋州時,蘇東坡寫下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與這樣的朋友同行,你總是能學到一些東西,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對人生的態度和渴望。就像他第一次知杭州的時候所寫的一樣: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寧可困頓而死,也不俗氣而生,這是一種精神信仰,它不當飯吃,也不能讓人變得富貴,但是卻能讓人的內心變得平靜,波瀾不驚。
人生哪裡是歸宿:此心安處是吾鄉!
達觀的人生態度,成就了蘇東坡的一生,他也曾年少輕狂、也曾迷茫徘徊和不知所措,但因為他堅信只要人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生活就不會放棄自己。
所以他不僅是個偉大的詞人,還是一個美食家、畫家、書法家,他的《枯木怪石圖》曾拍出4.636億港元的天價。
東坡肘子、東坡肉、東坡豆腐、東坡魚……在儋州甚至還有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以及東坡話。
而他對自己的評價則是: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些地方,都是他吃過苦的地方,反而更讓他留戀。如果我們能擁有這樣一位朋友,當是終身受益的一件美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