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母親善於在關鍵時刻做出決斷(1)
在我的一生中,印象最為深刻、內心最為激動的是參加軍幹校,穿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裝,在部隊革命大熔爐20年的火熱生活,給我留下了一段永遠抹不去的美好回憶。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兩次發出號召,動員有志青年參加軍幹校。1951年5月,祁縣中學接到上級指示,在全校召開動員大會,正式組織學生報名參軍。開始父母都不同意我報名,一是因為我年齡太小,二是朝鮮戰爭正在激烈進行,怕出危險。當全校報名人數達到三百多人時,父親思想也發生了變化,於是讓我也報上名,但因為我當時身高不到一米五,體重還不到九十斤。
但他沒想到在我報名第二天,我就咬破指頭寫了血書,堅決要求上級批准。父親知道後,認為我不懂事,單憑一時心血來潮,真要到了部隊會受不了的。後來我給母親講,我快要初中畢業了,祁縣沒有高中,你們能供得起我到太原上高中嗎?如上不起,我這麼小能找到工作嗎?
母親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讓我到部隊鍛煉對家庭對我都有好處。母親下決心後,又說服父親同意我走。
6月30日上午,父親在全校大會上表態:堅決送子參軍,為國效力。得到全校師生的讚揚。1951年7月1日,在紀念黨的三十歲生日時,學校用紅紙公布了批准41位同學參加軍幹校的光榮榜,其中就有我的名字,我激動得一夜沒能合眼。第二天,我想到即將與朝夕相處的同學分別,心中很不是滋味。我多想與我的同學們照張像作為留念啊!但是照相需要錢,我知道父親手頭拮据,不好開口。我把自己的想法和母親說了,想不到父親不僅同意,當天中午就照,而且他要和我們一起照。
就這樣,我與我的21位南社小學後又在祁中上學的同學照了一張具有歷史意義的歡送參軍紀念照,父親就坐在同學的最中間。
我參軍走後,由於忙,把照像的事忘了,直到1978年我在祁中工作時母親才給了我。2008年8月南社同學高小畢業60周年聚會時,這張照片成了大家注目的歷史珍品,並刊登在2009年6月10日的《三晉都市報》上。
1951年7月4日,當我就要參軍離家時,母親一直送我到祁中校門口,她一再囑咐我,到部隊後一定要勤勤懇懇學習,認認真真工作,老老實實聽話,堂堂正正做人。我們從學校出發,人人胸前戴紅花,全校師生夾道歡送,縣委書記劉印龍等許多領導一直把我們送上火車。父親在列車開行前又說,你記住你媽的話,到部隊好好乾,多給咱家和祁縣中學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