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到1900年,這10年對於美國的意義重大,美國的老路走到了頭,要進行戰略轉型,並奠定了此後美國稱霸的基礎。
現在很多人都說中國是基建狂魔,可在1890年這個稱號是屬於美國的。
當時美國鐵路總長度世界第一,但同時美國還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危機,失業工人高達300萬人,600多家銀行破產,大型鐵路公司紛紛倒閉。
很多人認為美國的經濟奇蹟已經到了瓶頸期,為了解釋這個危機歷史學家特納發明了一個「邊疆學說」什麼意思呢?
就是過去美國有一整個北美大陸作為儲備,西進運動,不斷擴張邊界,每一次擴張就會給國家帶來新的活力,人口流動、投資機會,而現在美國西部已經擴張到了太平洋沒有空間了。
特納提出了問題,但是沒給出解決方案,當時世界格局已經確定,如果美國試圖繼續擴張邊疆,就要進行帝國主義入侵,這就會引起國際爭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另外一位歷史學家馬漢站了出來,他曾經任美國海軍學院院長,期間他發表了《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此後他還發表了《海權對法國革命及帝國的影響》,《海權與1812年戰爭的關係》和《海軍戰略》,共同構成了他的海權論。
馬漢認為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是因為第2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產能爆發,造成了產能和需求的不平等,產能過剩,國內市場無法消化龐大的鋼產量,工人失業,鐵路公司沒有新工程,貸款給鐵路公司的銀行受到牽連,經濟衰退隨之發生。
馬漢認為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就是國內消費跟不上生產的增長,所以需要開拓海外市場。
以前開拓海外市場就是佔據殖民地,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國佔領印度,將印度改造成茶葉的生產和消費地區。
馬漢認為美國不能這樣,第一美國人不認同殖民地;
第二,美國地大物博只需要市場不需要產地,殖民地性價比不高;
第三,世界早就已經被瓜分完了,美國想要擴張就會和老牌帝國們產生對抗。
馬漢認為沒必要開拓殖民地,只需要擴大國際影響力就可以了。
馬漢理論要分兩步,第一調整國內政策,第二調整國際戰略。
1890年以前美國關稅是全面保護主義,進出口全部都是高關稅,這種稅制在初期積累的階段既保護了國內市場不被外國市場佔領,同時也保證了國內商品優先供給國內。
但是現在國內市場已經飽和了,保護主義失去了意義,國外商品已經無法威脅到美國國內企業反而還能刺激活力,
另外美國還需要刺激出口,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所以美國在保護主義的基礎上進行了互惠改革。
比如低端棉或產能過剩那就降關稅,高端棉花不飽和,那就繼續保護。
另外其他國家如果對美國降低關稅,美國就降低該國的關稅。
截止1892年,大部分拉美國家和美國簽訂了互惠協定,形成了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經濟貿易網絡。
為了繼續釋放產能,美國完成第一階段開放以後,從保護主義轉向全面開放,於1893年將進口稅下調18%。
到1895年出口總額如開閘泄洪,一般翻番,由於國際市場巨大,美國技術行業高歌猛進,參與國際競爭,甚至改變了美國的商品結構,從一個農業出口大國轉型成為了一個工業出口大國。
說完貿易說政治,1895年起,美國政府改革外交機構,擴大外交官僚人數,集中外交決策權,並且大力插手各種對外交往事業。
美國外交開始有意識,有計劃地為財富和海外貿易擴張服務。
說完政治,我們再說軍事,1880年美國海軍實力還不如智利,
但是1890年美國海軍確定了從近海防禦型轉向遠洋進攻型的戰略,兩年造了5艘可以執行遠洋任務的主力艦,之後又組建了著名的大白艦隊。
在20世紀第1個10年,美國海軍的實力就一躍成為全球頂尖水平。
政治、軍事的準備都做好了,美國調整國際戰略,開始帝國主義擴張,首先美國放棄在大西洋和老牌帝國們的競爭,而是放眼到拉美和太平洋。
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積極爭取夏威夷,大量投資移民美國為了免除後患,1898年吞併了夏威夷,二戰之後碾壓日本,直接把夏威夷定為了美國的一個州。
拉美則有許多親英國和西班牙的政權存在,1895年到1896年,委內瑞拉邊界問題上美國使用照會和公開咨文的方式與英國進行文斗
攝於英消美長的現實,英國對美國的政策被迫從敵對轉為對美和解,並且延續至今。
1898年,美國對西班牙宣戰,佔領了古巴和菲律賓,將西班牙勢力趕出了拉美和太平洋,這些都是美國應對並且維持斗而不破的政策的結果。
美國確立的新型帝國主義有什麼特點呢?
首先不大量佔領土地,只佔領戰略要地,以點代面;
第二,在海軍思維上,以前海洋是陸地的延伸,而轉型以後則是陸地為海洋提供保障。
第三,強調機會均等。
因為對於美國來說他們的生產力佔優勢,所以機會均等是對於美國最大的好處。
對於美國來說,海外領土只是未來的貿易前哨站,重要性不在於資源而在於門戶價值,不過美國和老牌帝國是有着根本區別的,雖然美國大力推動走出去戰略,但是國內市場依舊是美國的頭號大事,海外市場最高峰階段也只消費了美國產出的10%。
對於維持一個世界帝國美國的意願遠遠低於英國,失去了海外的英國會淪為一個二流國家,而美國哪怕不是世界帝國依舊可以自成一極。
1890年到1900年是美國歷史上並不熱鬧的十年,但是這10年卻奠定了美國從一個區域強國向世界帝國挺進的基調。
是不是從這裏面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影子,產能過剩、產業過剩要升級,需要轉型。
中國和美國一樣,正在面臨一次戰略轉型時期,但也僅此而已,美國不能複製英國的路,中國自然也不能複製美國的路,找到自己的路走下去,我們會走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