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中,「舉天下之力而侍奉一人」的事情並不少見。絕大多數亡國之君,在亡國以前,都因為自身的貪婪,以及膨脹的慾望,最終讓國家走向滅亡。
而少數享樂至死,國家依舊尚存的統治者,也給後來者埋下了禍端。最終導致他們的後人,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都無法改變亡國的命運。
以清朝慈禧太后為例,即便是清朝處於內憂外患,國庫空虛,極度衰弱的情況下,其生活依舊極盡奢靡。
比如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事件,便是為了她的六十大壽,挪用大量軍費公款,最終導致清朝在甲午海戰中大敗而歸,也讓清廷被迫簽訂恥辱至極的《馬關條約》。
如果那個時候的她,但凡能夠稍微節約一些,或許甲午海戰又是另外一番結局,也說不一定。那麼對於如此奢侈瘋狂的慈禧,我們很好奇她一天的生活開銷,放到現代社會需要多少錢來維持呢?
日常生活中的奢侈
作為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慈禧的日常生活只講究兩個字——牌面。至於值不值得,根本就不在慈禧的考慮範圍內。
在她眼中,如果牌面和自己身份不符,那清朝最高實際領導人的身份,豈不是成了笑話。因此,衣食住行等方面,慈禧必須要做到奢華無比的同時,還得要出人意料,否則自己豈不是落了面子?
衣物方面,慈禧的衣服從來不會清洗,只要穿過的便會扔掉。不過這一點也好理解,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就曾經解釋過:皇帝的衣服,什麼時候沾過水?
慈禧的待遇,也算是情理之中。只是以往皇帝們的衣服不會清洗,但消耗也不會太貴,而慈禧衣物全是由手藝最好的江南綉娘,製作而成,放到今天,每一件都可以拍出天價。
假設慈禧兩三天才更換一次衣物,平均下來的價格,也遠遠超過人們想像。而她樂此不疲地嘗試新衣服,這讓整個人雍容華貴的同時,也充滿了清朝即將覆滅的死氣。
在國家危難的情況下,將錢財浪費在這些地方上,也難怪清朝在她死後沒多久,就迅速走向了滅亡。有這樣的領導者,不滅亡才是怪事。
在吃上面,清朝最著名的滿漢全席,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108道名菜逐一呈現在慈禧眼前,她真的吃得完?
事實上,這些事情根本就不在慈禧的考慮範圍內。相關菜肴只要淺嘗一口即可,根本不會過多地停留。至於吃不完、吃不下的,御膳房自行處理。但到了第二次上餐的時候,絕不可能出現上一餐未曾動過的菜肴。
除去衣食之外,住行也不同多說。假設有人真的能夠穿越回到清朝,慈禧的宮殿一定很好找,朝着最繁華的一處行走即可。
而慈禧即便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自己逃亡熱河的途中,依舊不忘記乘坐華貴且綺麗多姿的鸞駕。將狼狽的出逃,變成個人體察民情、私訪民間的親民舉措,估計也只有慈禧能做出來了。
追求奢侈品的奢侈
當然,除去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度,需要花費大量生活費之外,慈禧對奢侈品的追求,也是她每天生活費的巨大開銷之一。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慈禧太后喜好各種珍稀物件、尤其是像當時流行的珍珠美玉,以及形態各異的鼻煙壺等等,都是她鍾愛的對象。面對這些精巧細緻的玩意兒,慈禧太后都會斥巨資拿下。
至於光緒皇帝?此時光緒皇帝基本沒什麼話語權,一切只能聽從老佛爺行事。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除非模仿康熙殺鰲拜,然後再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遺憾的是,光緒帝顯然沒有康熙的魄力。
也正是在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下,慈禧個人享用的生活費用,遠遠超過今人的想像。
其中最誇張的一件事情就是,慈禧所用的「馬桶」也盡顯奢侈本分。一個馬桶如果沒有精緻的外表、顯赫的來歷以及驚人的背景,慈禧甚至還不惜得用。
而當時的馬桶為了保證乾淨清新,慈禧還會要求人每次都在馬桶內放置干松針、香料等等。每洗一次能洗掉40兩白銀,實在誇張。
因此,當日常生活以及日常追求的各類奢侈品平均下來之後,史學家們推算出當時慈禧每天生活費大概會用掉四萬兩白銀。
而一兩白銀放在現在,價格平均約為170元人民幣,這說明慈禧一天的生活費,高達680個W。一國之君有這樣的「身價」,好似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實在荒唐而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