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史上發生過多次刺殺政要的事件,正如馬克·吐溫所說的:歷史不會重複,但總在押韻。現擇要列舉如下:
1,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是日本第一任首相,在日本明治維新後擴張侵略、強盛國力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09年10月26日9時,已經卸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乘坐專列抵達哈爾濱火車站,俄國財政大臣科科夫佐夫登上列車,與伊藤博文寒暄,20分鐘後,科科夫佐夫邀請伊藤博文赴宴並檢閱俄羅斯軍隊。此時準備刺殺伊藤博文的韓國義士安重根已經裝扮成日本人,潛入火車站,準備伺機刺殺。9時30分,伊藤博文檢閱完俄國部隊,安重根抓住機會對其連開3槍,伊藤博文不治身亡。
其實在日本欲吞併韓國時,伊藤博文是反對的,伊藤死後次年,韓國就遭日本吞併,日本侵略者的理由也多了一條:伊藤博文反對合併,下場是什麼?
伊藤博文
2,原敬 ,原敬是日本第19任首相,也是第一位平民出身的首相,是一位保守的民主主義者。他把日中友好做為對華的基本政策,反對大隈內閣對華提出的二十一條。
1921年11月4日下午7點多,原敬在東京車站前被中岡艮一刺殺,刺客用短刀直刺原敬的胸口,穿過薄薄的襯衫,從肺部刺入心臟。
這是自1885年內閣制建立以來首位被暗殺的現任首相。原敬被暗殺是因為社會對政界一連串貪污事件以及對原敬處理不力的不滿,此外,更是原敬和日本右翼勢力,尤其是玄洋社等的尖銳矛盾造成的。而且早就有右翼要暗殺原敬的傳聞。但是原敬在生前寫下的遺書中對忠告表示感謝,表現出「暗殺就暗殺吧」的滿不在乎的心情。原敬之死對日本國內外造成強大衝擊,國外媒體十分罕見地予以較多報道,表示痛惜。
刺客中岡艮一被判無期徒刑,但經過幾次減刑,13年後居然出獄。因此這場暗殺至今仍謎團重重,目前有觀點認為原敬被刺殺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戰結束不久,日本作為戰勝國卻接受了《限制和裁減海軍軍備國際條約》,引起了很多琢磨着向外擴張的極端民族主義者的不滿,中岡艮一就是其中之一。
原敬
3,濱口雄幸 ,1930年11月14日,民政黨總裁、首相濱口雄幸在東京車站被右翼團體「愛國社」成員、23歲的佐鄉屋留雄刺傷,1931年8月26日,濱口雄幸在苦撐了九個月之後,還是因傷勢過重去世。
4,犬養毅,1932年日本國內激進民族主義勢力日益猖獗,中日之間因「九一八事變」而劍拔弩張。日本軍部尤其是關東軍叫囂軍事佔領,並且急於要在東北建立偽滿政權;犬養毅所代表的內閣屬於緩進派,試圖通過和平交涉的方式,解決中日之間在東北的經濟利益問題。而犬養毅本人素和中國有淵源。他曾擔任神戶中華同文學校和橫濱山手中華學校名譽校長之職。孫中山早年在日本組織革命活動時,曾多次得到犬養毅的支持。
1932年5月15日傍晚5時半左右,十餘名所謂強烈「愛國」海軍青年將校和陸軍士官見習生強行沖入官邸。當時護衛巡查人員告知犬養毅有暴徒闖入,催促他趕快撤離。不料犬養毅卻表示:「我不跑,見見吧。」這時,幾人突然闖入室內,其中一人看到犬養毅後,立刻扣動了手槍扳機。意外的是,子彈未能射出,犬養毅見狀說道:「想開槍什麼時候都可以,去那邊,我聽你們說說吧。」說著,把幾人引至內間,進屋談話。此時又有4人闖入,大喊:「無須多言,開槍!」於是他們舉槍射向犬養毅。
犬養毅身中三彈而死,此後,日本結束了政黨政治,逐漸蛻變成了由軍部控制的的軍國主義國家。1933年,參與刺殺犬養毅的數十名兇手被提起公訴。但他們在審判席上自稱沒有個人私利,全都是出於「改革日本的決心」。此外,法庭還收到了9根被切下、泡在酒精里的手指,甚至還有大量的血書、請願書,大量日本國民以此來表達對被告的支持。最終在民意的綁架下,法庭認為這些人「憂國之至情,有可諒鑒之處」,全都予以輕判。數年後,有些兇手釋放後還在「偽滿洲國」擔任了要職。
犬養毅
5、高橋是清,曾擔任第20任日本首相。首相原敬遇刺身亡後,經西園寺公望與重臣推薦高橋接任首相,藏相仍由高橋兼任,原內閣的全部成員全部保留,繼續推行前內閣的施政方針。因此,高橋內閣被認為是原敬內閣的延長。兩年後,高橋卸任首相,曾八次擔任藏相,時間長達12年,理財能力已有定評,但其政治能力卻略遜一籌。
作為政府中德高望重的財政家,高橋比較注重從國家經濟實力和長遠利益出發,制定後實施財政經濟政策,這與三十年代後期軍部極力主張的無止境擴軍備戰要求形成尖銳矛盾。在他擔任岡田內閣藏相時已經是81歲高齡,力主削減軍費開支,與軍部代表通曉論戰,一度壓制了軍方的意見。
1936 年 2 月 26 日,陸軍皇道派打着「民眾受苦而權貴正在享樂、需要清君側」的旗號,發動政變。這就是著名的二 · 二六兵變。
這件事的本質是軍部為了能靠戰功升官發財,琢磨着裹挾全日本將戰火燒遍中國。至於民眾到底是不是受苦,不關他們事。
此時的高橋又擔任了藏相,當然不會被放過。當天晚上,一隊士兵殺進高橋家,衝上樓,對着高橋是清連開六槍,是年 83 歲。
高橋的死亡引起了日本證劵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波動,其對日本經濟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高橋是清
6,淺沼稻次郎,1960年10月12日,在東京日比谷公會堂舉行的三黨黨首選前辯論會上,日本社會黨黨首,左翼領袖淺沼稻次郎在講台上被17歲的極右翼大日本愛國黨成員山口二矢用短刀刺殺。
淺沼稻次郎是日本知名左翼人士,是反對《日美安保條約》的帶頭人物,在早稻田大學讀書期間曾組織學生運動,畢業後參加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曾加入礦工工會,因參加足尾銅山罷工而被捕入獄。
淺沼稻次郎在一次演講中提出了「美帝國主義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敵人」的口號。引發日本國內輿論嘩然,最終導致他被殺的,也是這句口號。
8,安倍晉三的外公遇刺
1960年1月,岸信介訪問美國,與總統艾森豪威爾就「新安保條約」的簽署和訪日達成了協議,因此造成了民眾持續的示威遊行。1960年7月14日,岸信介在招待會後被一個65歲的右翼分子荒牧退助行刺。刺殺者荒牧退助當場被抓,被押送到了警察局。在供述刺殺岸信介的原因時,荒牧退助稱:「我這麼做是為了敦促他反省。」
不過岸信介的運氣比他的外孫安倍晉三要好。他只是腿上受了傷,並無生命危險。
岸信介遇刺
綜上刺殺事件,會發現遭暗殺的日本政要,大多是一個努力維繫各方勢力平衡的人。原想誰都不得罪,結果等於誰都得罪了。於是總會有那麼一些想法激進、做法極端的勢力或個人,直接走上殺人行兇的險路。
近代日本政要遇刺,在歷史上曾引發了東亞局勢的劇烈波動。安倍晉三此次遇刺是否也會如此?現在還不好斷定,但將為未來的形勢發展埋下巨大的不確定性,這是確定無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