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2022年07月14日17:52:16 歷史 1897

1972年5月,北京機場鑼鼓喧天,歌舞昇平,周總理正走在隊伍的最前端,與索馬里最高領袖西亞德握手告別。

站在人群當中的他,是那樣的從容淡定、卓爾不群,誰能想到,在這場華麗的歡送會結束之後,周總理便被確診了「膀胱癌」。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周總理

聽着醫療代表用顫抖的聲音,宣讀着檢查報告,周總理的雙眸中突然閃過一絲異樣,但幾秒後又恢復了平靜。

「我可以配合你們,但是你們也要配合我」,周總理對醫療小組代表張佐良說道。

張佐良先是接連點頭,而後又陷入了迷茫之中,等他回過神來發現,周總理早已經沉浸在了工作當中。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張佐良

所謂的「配合」,不過是指周總理願意抽出時間配合醫療小組看病,而醫療小組也要配合他的時間處理工作。

此後兩年,周總理一面參加會議,一面接待外賓,一面通宵批改文件,一面接受抗癌治療。

可依舊沒能控制住腫瘤的生長速度…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周總理

1974年,周總理因為頻繁尿血不得不離開西花廳住進305醫院,在醫院裏,周總理又開啟了工作治療雙軌模式。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終於熬不過病痛的折磨,帶着對未完工作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周總理

醫護人員無不為之痛哭,就連毛主席,在中南海聞訊之後,也流下了淚水...

十里難相送,情別哭斷腸

1976年1月9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將周總理去世這一消息,傳遍了大江南北,舉國上下頓時陷入了一片悲愴之中。

屆時,工廠里的工人、學校里的師生、大街上的行人,個個像得了「失心瘋」那般,無助地痛哭。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有的人因為不敢相信現實,而飛奔到報亭,買來《人民日報》,反覆確認這個噩耗。

1976年1月10日,中央治喪委員會為黨中央領導和人民群眾開設了悼念通道。

朱德、葉劍英、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們,都帶着沉重的心情來到醫院,在周總理的遺體前轉了半圈之後,不舍地離開了。

當時,治喪辦擬定的弔唁時間為5天,至少可以從百萬民眾當中,選出6萬人前來悼念。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可由於人數實在太多,群眾的悲傷之情過於濃烈,這給治喪辦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無奈之下,最終只能硬生生地將弔唁時間,壓縮至3天。

期間,因為不斷有外賓前來悼念佔用了一部分時間,那些沒有機會見到周總理的人們,只能自發地帶着鮮花前往人民英雄紀念碑表達哀思。

1976年1月11日,這是民眾參與弔唁活動的最後一天,這一天結束之後,周總理的遺體將被送往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得知這一消息後,周總理的親屬們和收養的烈士遺孤們涕泗橫流,尤其是被周總理一手提拔起來的外交官喬冠華,更是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為什麼連遺體也不能留?」「總理為國家為人民操勞了一輩子為什麼還要被燒成灰?」「我們不要總理被火化」!

看着老百姓們哭着喊着不要火化,惹得鄧穎超也控制不住跟着一起哭了起來。

要知道,「火化」是黨中央為了節省耕地,以身作則而推行的一種喪葬制度,雖然有悖於中國人傳統的「入土為安」,但卻是與時俱進的一記佳創。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鄧穎超

周總理曾說:「我此生都是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我只相信科學」,能化為灰燼,灑在天地之間滋養萬物,是他的夢想,也是他的期望。

這一點,喬冠華和鄧穎超最了解不過,可真的到了要將周總理的遺體送進八寶山時,他們的心又開始顫抖起來...

「大家讓一讓,別耽誤了時間」,治喪處的人忍不住一聲吼,群眾一面擦着眼淚,一面不舍地讓出通道,他們知道,這一別,世間再無周總理了...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鄧穎超

下午4點45分,鄧穎超手捧着周總理的相框走出靈堂,4名禮儀士兵抬着周總理的棺橔緊隨其後,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王洪文等人跟在棺橔的後側緩慢行走。

喬冠華與黨內眾多幹部以及周總理的親屬,則默默地跟在領導身後,當白色的靈車緩緩駛入長安街時,街道的兩旁早已被人山人海的群眾,組成了人牆...

緊接着暮色降臨,長安街被昏暗的燈光點亮,周總理的靈車漸漸放緩了車速,他在與這群可愛可親的人民群眾告別,也在與這片他熱愛着的土地告別…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晚上6點08分,周總理的靈車抵達八寶山公墓門口,結果又被前來送行的群眾圍了個滴水不通,為了按時完成火化,治喪辦只好硬着頭皮往前開道。

正在這時,周總理的侄兒和侄女們不慎被人群擠到了後方,沒了蹤影,也無緣目送伯父走完最後一程。

而矜持了一路的喬冠華,此時再也無法壓抑不舍的情緒,他奮力撥開人群,一股腦地衝到靈柩跟前,貼着棺橔痛哭了起來。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喬冠華

「總理,你一生無兒無女,就讓我做你的子女,送你最後一程吧」。

哭着哭着,周總理的棺橔便被抬進了等待室,這時殯葬部突然出來了幾個人,做勢就要抬走棺橔,送到熔爐火化。

這一舉動,可嚇壞了喬冠華,只見他本能地抱住水晶棺,擋在眾人前面,說什麼也不准他們挪動一下。

這下可好,原本緊繃著一根弦的鄧穎超,也被喬冠華惹得一頓痛哭:「恩來,我再也見不到你了」。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一邊是周總理一手培養的外交官,一邊是周總理愛了一輩子的女人,兩個人的一番「哭鬧」,又掀起了門外群眾壓抑着的情緒。

「預定的火化時間到了,請大家讓一讓」,伴隨着殯葬人員的一聲勸說,群眾脆弱的心,徹底被擊碎。

「總理您醒醒吧,您不能走」,門外的人們一窩蜂似的湧向室內,拚命地按住棺橔,不讓殯葬人員靠近半步。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後來,為了順利完成火化工作,鄧穎超和喬冠華只好忍着悲痛自行離開,剩下的就全權交給殯葬人員處理了。

晚上7點,熾熱的熔爐被打開,周總理的一生就此化為灰燼...

午夜時分,工作人員將周總理的骨灰交給了身心俱疲的鄧穎超,而喬冠華則走在回家的路上,像個「行屍走肉」。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周總理和鄧穎超

那麼,喬冠華為何對周總理如此情深?其以「子女」身份送別周總理又所謂何因?

遙記舊時事,馳騁外交部

喬冠華比周總理小15歲,早年間周總理在法國創建共產主義青年團時,喬冠華還在蘇州鹽城的私塾里學寫字。

待周總理返回國內,從事革命工作後,喬冠華已經身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攻讀哲學。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周總理

後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喬冠華為了報國放棄了博士學位,前往香港成為《時事晚報》的主筆。

其犀利的筆風和獨到的國際政見,使得其在香港聲名大噪,身在延安的毛主席在看過他的文章之後也感慨道:「此人頗有建樹」。

1939年,對國際政治套路了解得越來越多,對國內戰爭形式也頗有見地的喬冠華,直言:「我要加入中國共產黨」。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毛主席

當毛主席在延安收到喬冠華的入黨申請時,心情大悅,隨即便將這個好消息告知了周總理。

「你讀過香港一個叫喬木的人寫的文章嗎?其文章有氣魄有分析,猶如千軍萬馬」,毛主席問道。

「看過,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能批准入黨,一定能團結一大批知識分子」,周總理說罷,毛主席與之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

那時,喬冠華雖然尚未與周總理相見,但卻通過書信往來,對彼此增添了不少了解。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周總理

1942年,日軍轟炸了香港,周總理通知喬冠華直奔重慶,着手處理《新華日報》的新聞工作。

在重慶,周總理見證了喬冠華與龔彭的愛情,也領教了其豐富的外語天賦和精準的國際新聞素養。

而喬冠華也被周總理處事不驚、淡定自若、德才兼備、遊說八方的才能所折服。

1949年,中國邁入一個全新的台階,開始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而我們的外交部也開啟了新的篇章。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周總理

周總理作為黨內出了名的「談話高手」,其他國家口中「最難搞」的中共領導人,自然也要肩負起組建外交部的重任。

出於信任,周總理想都沒想,便將喬冠華「欽點」為外交部的國際新聞局的局長,併兼任制定外交政策。

當時,國家需要發佈的所有政府公告,都由周總理起草或審閱,而印發海外版本時,則由喬冠華起草,最後一起交給毛主席審批。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喬冠華

在喬冠華的整個外交生涯中,不乏許多大型外交事務,如1950年前往聯合國控訴美國在台霸權、1951年前往朝鮮參與停戰談判、1954年與周總理一起出席日內瓦會議、1955年參與中美談判,換錢學森回國等等。

無不體現着喬冠華在外交事務上的天賦與能力,同時也證明了周總理選拔人才時的獨到眼光。

後來,但凡是中央領導要參與的國際事務,周總理都會派喬冠華跟隨出訪,他們在外交場所裡應外合,天衣無縫,成就了中國外交「天團」在海外的威武形象。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1971年末,喬冠華在聯大慷慨激昂的一番演講,為中國恢復了聯合國合法席位。

其間,他忍不住仰天大笑的模樣,被媒體抓拍,並一直在我國外交史上傳為佳話。

周總理說:「喬冠華在聯大發言時表現出的自信,是為中國人揚眉吐氣」!

此後,喬冠華又跟着周總理參與了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事宜,二人的相互配合又促成了《中美聯合公報》,使得中美關係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尼克松訪華

可後來的後來,時局漸漸變得複雜,由於特殊原因,喬冠華和周總理之間的關聯逐漸減淡,也正是因為無法時常當面聆聽周總理的教誨,導致喬冠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愧疚寄哀思,後輩傳星火

1973年,由於工作需要,喬冠華和周總理之間的工作聯繫又逐漸緊密起來,而為了能夠見到周總理,喬冠華可謂是翹首以盼。

喬冠華認為,能夠當面見到周總理,切身感受周總理的言傳身教,是他最大的幸運,也正是帶着這份期待,喬冠華等了好幾個月。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周總理

1973年秋末,喬冠華終於見到了周總理,他如願傾訴了一切,怎奈周總理的一句:「回來就好」,又惹得喬冠華淚眼婆娑。

此後,周總理因病住進305醫院,喬冠華則肩負起外交部部長的重任,二人都在各自的領域裏忙碌着,甚少有機會再見面。

直到1976年,周總理不幸病逝,年過六旬的喬冠華在八寶山哭成淚人,這才有機會大聲宣洩自己壓抑已久的情緒。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周總理

至於喬冠華哭着喊着,要做周總理的子女,為其送行,則不必過多解讀。

只因周總理愛民如子,對待烈士孤兒、窮苦老人、黨內朋友,都照顧有加,受人愛戴無可厚非。

再加上周總理一生無兒無女,為國家操持了一輩子,臨走時,但凡是個有良知的人都想做他的子女為他送終,並不僅限於喬冠華一個人…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1976年1月15日,是黨中央為周總理送別的最後一日,那天人民大會堂聚集了5000多人,喬冠華正在其中,這是他重拾悲傷之後,與周總理最莊重的一次道別。

因為在此之後,就意味着周總理領導的外交時代過去了,未來中國外交在面臨新的處境和挑戰時,再也遇不到任何一個人能像周總理這般睿智、寬容、令人臣服了。

一想到這,喬冠華便失落得像個霜打的茄子…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喬冠華

正如毛主席寫給周總理的詩中所言:「業未竟,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可見,智者的失意感總是相通的,奈何歲月蹉跎,道長命窄,縱使事業未半,也只能寄予後人。

周總理火化前,喬冠華大聲痛哭不肯鬆手:我做你子女送你最後一程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周總理

幸得吾輩奮發圖強,不負前人所託,已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寫進歷史征程,未來依舊勢不可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周內,三名副市長任上被查! - 天天要聞

一周內,三名副市長任上被查!

6月29日,據湖北省紀委監委消息: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李向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據公開簡歷顯示,李向東,男,漢族,湖北宜昌人,1968年10月生,大學學歷,工學學士學位,1990年7月參加工作,199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曾任宜昌市建設委員會總工程師、黨組...
剛剛,鋼鐵巨人、「中國卡耐基」,走了! - 天天要聞

剛剛,鋼鐵巨人、「中國卡耐基」,走了!

作 者丨華商韜略華商韜略出品丨ID:hstl8888昨天(2024年6月30日)2時10分,江蘇沙鋼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沈文榮先生,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8歲。有着「中國卡耐基」「鋼鐵沙皇」之譽的沈文榮是中國鋼鐵業最硬核的實幹變革家。40年來,全身心專註於鋼鐵業的他,刷新了中國與世界鋼鐵業的諸多記錄,也是中國最早干進...
歷史的塵埃——不簡單的法顯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不簡單的法顯

原創 南風無影 走過了河西走廊,再過沙海戈壁,我們進入西域地界,第一個西域小國: 鄯善,它還有個名字叫樓蘭。為了不節外生枝,我丟掉了甲胄和兵器,順便也找人把自己的頭髮剃了,實在是不習慣留這麼長的頭髮,剪的非常短。等頭髮剃完,我和法顯還有幾個
歷史的塵埃——興衰有人定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興衰有人定

呂敬榮 /文1公元前206年8月,劉邦開始返攻東方。第一個攻擊對象便是雍王章邯,攻打章邯的過程在歷史上算是一次非常著名的軍事案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意為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史記·高祖本紀》中描述的很簡單:「漢王用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