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2022年07月08日11:00:07 歷史 1524

清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因其由滿族人建立,所以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稱呼方式都與傳統漢族有着很大的區別。比如他們喜歡梳辮子,並將其稱作金錢鼠尾,而作為統治階級核心集團的貴族,也將自己稱之為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 天天要聞

八旗子弟舊照片

隨着清朝的覆滅,這些滿清貴族的八旗子弟也不得不回歸平民百姓,泯然眾人矣。那麼,如今的八旗後代,都過着怎樣的生活?據說,清朝大貪官和珅的後人,在黑龍江省拉林市被發現,他們雖然已經成為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農民,卻至今依然保留着祖上的傳統,這是怎麼回事呢?

八旗子弟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何為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 天天要聞

女真族畫像

眾所周知,滿族人就是女真人。在遙遠的滿洲,女真族以打獵為生,發展緩慢。直到南宋時期,完顏阿骨打統一了女真各部,女真族才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王國。之後,本着對於富庶中原的嚮往,女真人開啟了征服中原的歷程。於是,從元朝開始,女真就展開了對於中原的侵略。

直到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的大門,女真族才正式長驅直入,打敗了李自成,建立了大清王朝。而此時的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也就成為了清朝的開國皇帝-清太祖。清朝建立以後,按照慣例,得為那些一同打江山的開國元勛們封個官來當。於是,八旗貴族子弟應運而生。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 天天要聞

清太祖努爾哈赤

起初,為了便於管理和區分這些貴族,努爾哈赤便設置了四色旗,分別是黃白紅藍四個顏色。但是隨着貴族們的開枝散葉,其人口規模也在逐漸變大,四個顏色好像有些不夠用了。於是努爾哈赤又對其進一步細分,增設了四旗,分別是:鑲黃、鑲白、鑲紅、鑲藍。自此,八旗制度初步形成。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 天天要聞

八旗中的鑲旗

而這些旗制,起初本質上是為了便於女真人打獵時分工合作而產生的(就類似於打仗時的上路、中路、下路)。到後來,隨着女真族的侵略戰爭不斷擴張,這種制度就逐漸演變並服務於軍事戰爭之中,從而大大增加了女真人的戰鬥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軍入關以前,八旗之中只有正黃旗和鑲黃旗是由皇帝直接統領的,直到順治帝時期,他將多爾袞的正白旗也收到自己的手中,久而久之,正白便也成為了皇帝直接統領的一支旗。所以,由皇帝統領的正黃、鑲黃和正白便成為了八旗之中地位最高的上三旗,其餘的則是下五旗。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 天天要聞

完整的八旗

作為八旗子弟,能夠享受的特權和福利可謂是相當豐厚。入關之後,清廷對八旗子弟制定了一系列的優待政策,規定旗人地位高於漢人,且旗人只能在皇家當差,做一些領皇糧又體面的清閑工作。在宮中當差的旗人,不時就能得到皇上和嬪妃的賞賜,而那些離宮無業的旗人,也會由朝廷養着,領着無償發放的「月錢」。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 天天要聞

完整的八旗

出兵打仗時,這些八旗子弟還可以領取「雙份工資」,就連家屬也能享受相應福利領取皇糧。此外,八旗子弟還有朝廷分配的大量世襲土地,即便是最普通的下等八旗子弟,也能夠分到十餘畝田地。有了田地,這些旗人便將土地出租給漢人佃戶耕種,而自己則坐收田租,當起「八旗地主」。

可以毫不誇張得說,八旗子弟從出生到死亡,一輩子所用的一切費用都全部由國家承擔,享受着極其豐厚的福利待遇,擁有着普通漢人想都不敢想的幸福人生。不過,供養八旗子弟的白銀可都是從除了旗人以外的全體國民的賦稅之中抽取出來的,為了供養這群日益壯大的八旗子弟,大清百姓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 天天要聞

遊手好閒的八旗子弟

這種通過犧牲普羅大眾的大部分利益來保證少部分貴族階級享樂的剝削制度,註定要被百姓所抵制,而八旗子弟的享樂福利,也使得他們逐步走向自我毀滅。在長期驕奢淫逸的生活下,這些八旗子弟也一代不如一代,文治武功一概不通,由於八旗子弟殺人不必償命,所以許多八旗子弟為所欲為,惡事做盡。

直至清末,腐朽昏庸的清廷已經無力與虎視眈眈的西方列強相抗衡。而八旗子弟雖然有百萬之眾,但常年優渥的生活更是讓他們愈發怠惰,根本無力與西方列強軍隊相對峙,也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清朝滅亡。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 天天要聞

遊手好閒的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今何在?

清朝滅亡以後,八旗子弟再也無法獲得政策優待,只能各自尋找出路。而這些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日子的八旗子弟,要如何謀生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本名為《拉林阿勒楚喀京旗原案》的清朝檔案.

拉林是滿族的發源地。自清軍入主中原以來,中原和江南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唯獨拉林依舊荒蕪至極。乾隆便忽發奇想,想讓拉林這個先祖發源地也變得和江南一樣富庶,於是下令讓三千八旗子弟北上拉林,一邊守護東北邊境,一邊開荒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 天天要聞

比賽騎射的八旗子弟

這三千八旗子弟之中,就有索額圖、和珅等人的族人。到達拉林以後,他們便根據各個旗的方位,在這裡建立起二十四個旗屯,史稱「京旗二十四屯」。為了開荒,這些八旗子弟不得不學會務農,同時還要時刻提防東北邊境的威脅,可謂是亦兵亦農,條件十分艱苦。而艱苦,也讓這裡的八旗子弟世代傳承着務農耕地的謀生技能。

清朝滅亡以後,也有一大部分八旗子弟逃往此地,在老一輩旗人的手中學會了務農耕地的技能,就此定居。時過境遷,曾經的滿清貴族子弟,如今已成為了地道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但他們卻從未忘記過家族的歷史。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 天天要聞

如今的八旗子弟後人

至今依舊保留祖上傳統的八旗後人

在拉林,已經七十多歲的何玉岐老人是索額圖的第十二代孫,對此,同村的老人無不羨慕道:「這要是在乾隆年間,老何可是正宗的黃旗貝勒爺。」但如今,何玉岐卻只是一位看似平平無奇的種地老農,農閑時也會跟同村族人一起下下棋,抽抽旱煙,只有談笑風生之間所透露出的祖上輝煌,還在昭示着他那似乎非同尋常的「尊貴」血統。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 天天要聞

老農談起祖上輝煌

至於大貪官和珅的後人和英琦,現如今也只是普通的農民。雖然祖上是個貪官,最終還落得個抄家的結局,但和英琦這些和珅後人依然以顯著的顯赫身份為榮,遵循着清朝的古舊傳統,婚喪嫁娶,還都嚴格按照滿清的儀式流程來進行,排場非常地大。

不僅如此,「五月喝豆汁,正月吃凍餃子,勺子叫馬檔子」這些滿清習俗也都還在拉林得到傳承。所以,在拉林出生的孩子,大多都十分具有家族榮譽感,每年大年三十,無論身在何方,子孫後代都要趕回家鄉拜「大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祭拜祖先,而「大影」就是指祖先的牌位和畫像。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 天天要聞

拜大影的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只有和珅的畫像是保存下來的真品大影,其他家族的都是後來複制的「贗品」。而大影的拜訪也很有講究,按照滿清以西為尊的習俗,是要把祖先的大影掛在西牆上,西牆如果有火炕,炕上更是不能坐人的,否則將被視為對祖先的大不敬。

八旗子弟今何在?和珅後人在黑龍江種地,如今仍然保留祖上傳統 - 天天要聞

和珅的畫像

由此可見,如今的八旗子弟,雖然特權榮光都已經消逝不再,但他們仍然傳承着家族之中固有的傳統習俗禮儀,以至於形成了特有的「京旗文化」,使之在中華文化當中煜煜生輝。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 天天要聞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在《清朝野記》中,我叫陳統領,世人皆稱我為清代花木蘭。然而,我女扮男裝從軍後,因作戰英勇一路榮升將軍,用刀逼下屬侍寢,懷孕後互換身份,最終卻被負心漢無情拋棄。故事始於同治初年,清廷大將多隆阿從湖南揮軍進軍陝西平叛。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