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2022年07月05日08:46:27 歷史 1173

1994年2月5日,是粟裕逝世十周年,這一天,張震如同往年一樣,帶着妻子前來探望粟裕的遺孀楚青。

張震告訴楚青,黨中央決定解決冤案的問題,關於方法,採用的是寫文章的形式。

楚青聽後點點頭,看不出來激動,也看不出來高興,她淡淡開口道:粟裕現在不在了,其實文章再怎麼寫,他也不知道了。不過人總是有感情的,我總希望黨能說一句公正話,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我這一輩子也就只有這麼一個心愿了。」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張震聽後默然無語,許久,他說:「本來文章在粟總逝世十周年發表最好,但是現在已經來不及了,要考慮一下發表的時機。」

1994年12月25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同時發表了兩位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和張震聯合署名的文章《追憶粟裕同志》一文。

在這篇文章中,有這麼一段話:1958年,粟裕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失誤。這個看法,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意見。」

也正是這一句話,粟裕被正式的平反,此時,距離粟裕冤案已經過去了36年。

粟裕因何事蒙冤?張震與粟裕是什麼關係呢?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1954年,中共中央調任粟裕擔任總參謀長,接到任命,粟裕有些惶恐,想要請辭,毛主席沒同意,由此,粟裕便成為了繼新中國成立後徐向前,聶榮臻後的第三位總參謀長。

在這個職務上,粟裕總共待了4年的時間,1958年,粟裕遭到批判,由此離開了總參。

1958年粟裕遭到批判時,主要因為三件「擅權」的事。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第一件,自行準備布置攻打馬祖列島

1955年6月20日,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接到了福建軍區副司令員皮定均傳達的內容。

皮定均說,在6月18日時,擔任總參謀長的粟裕在開會時要求的全面攻擊,迅速解放馬祖列島,由於諸多原因限制,無法實施。

彭德懷接到電報,非常驚訝,因為攻打馬祖列島一事,作為軍委副主席的他根本不知道。

為此,彭德懷專門找到了副總參謀長陳賡了解情況,陳賡剛來,彭德懷就批評說:「早在1954年,毛主席就明確規定,每次只選定一個最小最弱的敵占島嶼攻擊,求得戰則必勝。」

彭德懷認為,總參謀部南京軍區,福建軍區的負責人沒有領會毛主席的意思。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隨即,彭德懷將此事報告給了毛主席,毛主席告訴彭德懷,在此之前,粟裕曾報告派空軍入福建,保護沿海地區,他表示同意,後來劉亞樓調空軍入閩時,他又考慮到印尼萬隆會議,便下令要劉亞樓暫且停止調空軍入閩。

彭德懷聽後隨即建議召開個軍事會議,將情況細說,毛主席同意。

隨後,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福建一把手葉飛等人都來到北京,在這次會議上,粟裕明確表示,當時6月18日開會時,他只是下令讓皮定均全面準備,並未下令要同時攻擊三個島。

不過後來會議記錄卻是記載為:皮定均沒有傳達錯誤,由粟裕負責此事。

後來,這個會議內容被送到毛主席處,毛主席批評了總參說:「6月18日討論這樣大的問題,不得中央批准,是很錯誤的。」

這便是粟裕犯的第一個「錯誤」。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第二件事,忽略外事紀律。

1957年,毛主席率領代表團前往蘇聯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紀念活動,除毛主席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外,彭德懷還率領了軍事代表團,粟裕是其中一員。

在此期間,粟裕曾和蘇聯總參謀長索科洛夫斯基元帥會面時,詢問了對方一個問題,他想要知道國防部和總參謀部的具體分工。

對於此事,索科洛夫斯基元帥當即表示:「總參和國防部沒有什麼分工問題,總參隸屬於國防部。」

粟裕:「這一點我知道,不過我想請您給我一份關於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工作職責的書面材料。」

索科洛夫斯基元帥當即拒絕了。

此事粟裕確實是犯了錯誤。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首先,國與國之間,一方向另一方請其提供財、物、文獻資料,另一方給子與否,都應該有國家最高領導人決定。

國防部隸屬於國務院管,也就是說,粟裕想要材料,最低也應由周恩來向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相當總理)提出,而且此事必須毛主席點頭,周恩來才能提出。

粟裕不是第一次出國了,對於出國的外事禮節,按照道理來說,應該不會犯錯,但是對於此事,粟裕確實是做得並不合適,或許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粟裕是真的不懂「政治」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粟裕做的第三件事,擅自調兵從朝鮮回國。

1951年12月,毛主席批示說:「有關國防部署調整方案、計劃,以及國防要地步兵師以上部隊,特種兵團以上部隊的調動,均應用軍委名義批准,呈毛澤東主席閱後發出。」

1957年,朝鮮戰爭雖然打完了,但是還有許多志願軍在朝鮮,11月,毛主席與周恩來等人商議後,決定做迎接志願軍的準備工作。

1958年,粟裕用總參名義下達了第一批回國部隊(第21軍、炮5師、坦克5、6團及汽車7團等)3月8日回國的調動命令。

毛主席,彭德懷得知後,非常驚訝,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此事。

後來在受到批判時,粟裕對此事做出了檢查:「很多事情,事先不請示,事後不報告,超越了職權,調動志願軍回國這樣一件大事,卻用總參名義發了電報。」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1958年粟裕遭到批判,主要罪名是「個人主義」,對於他受到批判,主要原因就是這三件事。

此後20餘年,粟裕始終不得志。

1979年,粟裕向欣賞他的葉劍英元帥提出請求,希望給他平反,葉劍英也支持,可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此事一直拖着沒有解決。

1984年粟裕去世時,這件事仍是他的「一塊心病」

張震對於粟裕「蒙冤」一事,非常痛心,說起來,他和粟裕的關係,可謂是匪淺。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土地革命時期,張震在彭德懷的紅三軍團任職,是主力紅軍的一員,而粟裕,當時還沒有顯露出完全的軍事才會,因而在整個土地革命時期,他都沒有在紅軍主力隊伍。

不過相對於兩人的級別來說,粟裕要高很多,曾擔任過紅七軍團參謀長。

抗戰時期,粟裕在新四軍任職,張震雖然也在新四軍,不過由於新四軍兵力分散,所以儘管兩人屬於同一序列,但是他們見面的機會,可謂是微乎其微。

不過張震雖然沒有見到粟裕,但是他對粟裕已經比較佩服了,原因是粟裕在此期間,曾指揮了黃橋戰役車橋戰役,以及天目山戰役

這三次戰鬥,都是屬於自衛反擊戰,每次都是我軍以少勝多。

也正是由於這三戰,張震對粟裕比較仰慕,而他們真正有機會合作,則是在解放戰爭時期。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1946年,粟裕擔任了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此時,張震擔任第九縱隊司令員,這時,張震歸屬於粟裕麾下。

不久後,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合併,稱為「華東野戰軍」,張震成為了縱隊副司令員,他仍在粟裕的麾下。

解放戰爭時期,粟裕的軍事指揮才華,得到了完全的釋放。

蘇中七戰七捷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張震參與了粟裕指揮的許多大大小小戰役,也正是由於真正的和粟裕相處,在他的指揮下作戰,張震是親身體會到了粟裕的高超軍事指揮能力。

實際上,張震的才華,是參謀。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1948年,毛主席決定華野三個縱隊渡長江,成立東南野戰軍第一兵團,由粟裕指揮到江南打仗,東南野戰軍第一兵團成立後,在粟裕的提議下,張震擔任了兵團參謀長。

隨即,粟裕對部隊渡江作戰,進行了全面的分析,之後,他在研究這一步軍事行動時,與毛主席的計劃,產生了衝突。

粟裕認為,部隊不渡江是當時最好的情況,在中原作戰,也能給敵人重大打擊。

隨後,在張震的協助下,粟裕終於給黨中央毛主席發出了電報,請求改變作戰計劃。

毛主席接到電報,有些詫異,電令粟裕親自來西柏坡彙報。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後來,經過粟裕的分析,毛主席,黨中央同意了他的訴求,暫且不再派兵渡江作戰,不過黨中央也給了他一個任務,必須在短時間內讓中央看出部隊留在中原的好。

也正是這個命令,粟裕指揮了豫東戰役

對於豫東戰役,毛主席評價很高,毛主席說:解放戰爭好像爬山,如今我們已經過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階段已經過去了。」

此後,粟裕接連指揮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

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戰役中,張震深入其中,他一直都是粟裕的得力助手,在戰火中,他與粟裕,也結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

在此期間,張震歷任華野副參謀長,三野參謀長等職。

如果說粟裕是我軍最為優秀的軍事將領之一的話,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張震,也是我軍最為優秀的參謀長之一。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建國後,張震曾在總參工作,後來前往朝鮮戰場,由此,他與粟裕雖然不再是上下級關係,但是他們的友誼,並沒有因為距離而改變。

1958年粟裕遭到批判時,張震就很想不通,此事,也成為了張震的一個「心病」。

特殊時期,張震遭到了批判,他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粟裕。

隨後,張震的二兒子帶着血衣,連夜來到北京,尋求粟裕的幫助,粟裕得知後,立刻將此事報告給了周恩來總理。

總理親自給許世友打了電話,要許世友派南京軍區的戰士保護張震,張震這才躲過一劫。

之後,張震還當上了武漢軍區的副司令員。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1975年,粟裕找到張震:「軍委考慮,要你到後勤部當副部長。」

張震有些詫異:「我沒幹過後勤工作,怕干不好。」

粟裕:「這次你工作的調到,是小平同志點將。」

聽到這話,張震沒再說話。

特殊時期結束後,張震任總後勤部部長,副總參謀長等職,此時,粟裕是軍委常委,他們時隔多年又在一起工作後,粟裕給了張震很大的支持。

1984年,粟裕因病去世,他未能生前平凡,此事是粟裕的遺憾。

張震對於此事,也很了解,不過那個時候,他卻無法去做些什麼,後來每年的2月5日,在粟裕忌日這天,張震總會帶着夫人前往粟家,拜訪慰問粟裕的妻子楚青。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1992年,張震本來要退休,可是在鄧小平的點將下,他又幹了一屆軍委副主席。

1993年,南京軍區退休的老幹部幾人聯名給總政寫信,請求平反粟裕的問題,張震得知後,對此事很是重視。

後來,在張震與粟裕其他老部下的努力下,中央有關部門對此事進行了決定,用寫文章的方式為粟裕平反。

1994年12月25日,當《追憶粟裕同志》一文出現在《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時,許多人都明白了,粟裕蒙冤36年的問題,終於有了一個答案。

粟裕蒙冤的問題解決後,張震也是舒了一口氣。

粟裕去世十年後,張震拜訪楚青,楚青:我這輩子還有最後一個心愿 - 天天要聞

1998年,張震離開了領導崗位,雖然不再擔任具體職務,但是張震仍在關心着黨和國家的事業。

2015年,張震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享年101歲,他是177位開國中將中,最後離世的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8年恢復軍銜制後,張震被重新授予了上將軍銜,他的兒子張海陽,後來也是上將,「父子皆上將」,在我軍中,是十分罕見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着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