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宣傳教育」瓊崖革命根據地:孤島奮戰二十三年紅旗不倒

2022年07月01日12:59:37 歷史 1368

「四史宣傳教育」瓊崖革命根據地:孤島奮戰二十三年紅旗不倒 - 天天要聞

設在樂會縣第四區土地嶺村的瓊崖高級列寧學校舊址

瓊崖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唯一一塊在海島上創建的根據地,創造了武裝鬥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光輝歷史,書寫了「孤島不孤」的革命奇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工農武裝割據瓊崖星火不滅

海南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為瓊崖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提供了群眾基礎。大革命期間,瓊崖各縣成立農民協會,廣泛開展了抗租抗稅和懲辦惡霸的鬥爭,黨組織得以紮根發展。1926年6月,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口召開,產生了黨在瓊崖的領導機關。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9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發動秋收起義的號召,瓊崖特委發動全瓊暴動,瓊崖革命掀起第一次革命高潮。同年11月,瓊崖特委在樂四區召開會議,確立了建設農村根據地的方針。同年12月,工農革命軍攻佔陵水縣城,海南第一個紅色政權——陵水縣蘇維埃政府成立。至1928年春,以樂四區為中心的瓊崖革命根據地基本形成。

瓊崖革命根據地在土地革命時期不斷克服困難,發展為中國大陸最南端的重要紅色陣地。1928年3月,國民黨軍隊向根據地發起進攻,瓊崖革命根據地遭到嚴重破壞。1929年8月中旬,定安縣內洞山舉行了縣委書記聯席會議,會議糾正了「以城市為工作重心」的錯誤方針,確立了建立農村根據地、實行土地革命的鬥爭策略,並推舉王文明任書記(後由馮白駒代理),挽救了瓊崖革命根據地。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至1931年底,蘇維埃政權在陵水、樂會、萬寧等6縣建立,蘇區人口達100萬以上,瓊崖革命進入第二次高潮。

與此同時,瓊崖革命根據地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並迎來了兩次高潮。在1927至1928年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中,樂四區農代會通過《土地問題的臨時辦法》,在均分土地的基礎上提出了土地權歸農會、耕地權歸農民的本地化原則,在樂四區等地展開試點;1930至1932年,土地分配在定安、瓊東、樂會六區等新區廣泛開展,在執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的過程中也因地制宜進行了調整,充分調動了廣大群眾的革命積極性。

瓊崖共產黨人用實際行動為民服務,人民群眾也以各種方式參與革命鬥爭。1931年底,根據地紅軍達到2000人,全瓊更是擁有7000餘人的武裝力量。其中,瓊崖婦女於1931年5月1日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先後參加文市、沙帽嶺等戰鬥,在國民黨軍的「圍剿」中喋血馬鞍嶺。紅色娘子軍的英勇事迹,新中國成立後被周恩來稱為「世界革命的典範」,先後改編為 電影和京劇,為世人所熟知。

即便在根據地大部喪失、與外界完全失去聯繫的情況下,瓊崖的紅旗始終屹立不倒。1932年,面對廣東軍閥的第二次「圍剿」,馮白駒領導瓊崖特委在母瑞山與敵奮戰8個月,帶領僅存的25人成功突圍,保存了根據地的火種。經過4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與群眾工作,瓊崖特委於1936年恢復,與中央和省委恢復聯繫後,又投入到抗日鬥爭中。

突破內外封鎖抗擊日軍侵略

抗日戰爭期間,面對日本帝國主義與國民黨頑軍的夾擊,瓊崖共產黨人始終堅持抗日鬥爭。為了服從抗日大局,瓊崖紅軍游擊隊在瓊山雲龍墟接受改編(後改稱瓊崖獨立總隊),並在潭口打響了瓊崖抗日第一槍。在抵禦外敵之際,海南國民黨頑固派卻策劃「反共滅獨」,於1940年12月15日發動「美合事變」,進攻美合根據地。在內外交困之際,瓊崖特委一方面堅決打退國民黨反共逆流,一方面大力發展敵後抗日根據地。1941年11月,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政治上實行「三三制」,經濟上鼓勵生產,文化上建立各級學校,軍事上主動出擊,伏擊日軍交通線,殲滅反共頑軍,粉碎了日偽軍的「蠶食」和「掃蕩」。1943年,為反抗國民黨暴政,黎族人民發起白沙起義。瓊崖特委積極配合,協助打擊頑敵,創建白沙根據地。至日本投降時,根據地擴至全島一半地區,瓊崖獨立總隊擴編為瓊崖縱隊,發展至7700餘人。

瓊崖共產黨人的不畏犧牲與英勇鬥爭,贏得了人民的支持與擁護。抗日戰爭期間,根據地軍民發動戰鬥2200多次,斃傷日偽軍5800多人,不斷壓縮日軍佔領區,打破了日本將海南島作為「南進政策的戰略基地」的迷夢,有力支援了全國抗戰。而為了實現抗日戰爭的勝利,有5600餘名瓊崖縱隊的指戰員在戰場犧牲。瓊崖人民在鬥爭中逐漸認同和接受中國共產黨。同時,南洋華僑也先後組織了「瓊僑救濟總會」「援八(指八路軍)委員會」等,為支援中國共產黨抗戰救國貢獻力量。瓊崖軍民的魚水之情,是中國共產黨黨性宗旨的體現,也是瓊崖抗戰的有力屏障。

配合大軍登陸實現海南解放

抗日戰爭勝利後,瓊崖軍民有力配合了解放海南的作戰。1946年,瓊崖特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與島內鬥爭局勢,發出《堅持自衛鬥爭的新指示》,強調既不「北撤」也不「南撤」,堅持開展自衛戰爭,得到中央的支持。此後,瓊崖特委粉碎國民黨四十六軍的3次「圍剿」和國民黨蔡勁軍部的半年「清剿」,殲敵3000餘人、攻克敵軍佔領市鎮40餘座,一舉扭轉戰局。1947年春,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建立。1948年,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瓊崖軍民發動秋、冬、春三大攻勢,解放大片土地。伴隨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軍,國民黨節節敗退,以廣東省政府主席薛岳為首的潰軍龜縮海南島,設置「伯陵防線」,妄圖負隅頑抗。在瓊崖軍民的有力配合下,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以木船為主要航渡工具,僅用58天就突破防線,實現了由「瓊崖革命根據地」到「海南島」的蛻變。

銘記歷史貢獻傳承革命精神

瓊崖革命鬥爭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3個重要歷史時期,「二十三年紅旗不倒」,見證了黨領導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不懈奮鬥。回望23年孤島奮戰的歷史,瓊崖革命根據地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最早革命根據地之一,長期牽制敵人大量有生力量,戰略上策應了中國南方的土地革命與抗日鬥爭,配合解放大軍解放海南,在中國革命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瓊崖共產黨人始終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始終堅韌不拔地開展根據地建設,始終堅持依靠群眾、團結群眾、發動群眾,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得到了瓊崖人民和海外華僑的鼎力支持,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形成提供了鮮活的例證。

瓊崖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歷史縮影,瓊崖革命精神也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3年數不清的英勇事迹中,瓊崖軍民形成了堅定信念、自強不息、敢於犧牲、依靠群眾、忠誠於黨的革命精神,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與人格風範,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寶貴精神遺產。


來源:警苑心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