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怎麼努力逆天改命的?一是巡遊,二是遷徙

2022年06月29日23:53:13 歷史 1466

大家好,我是讀者。關注我,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文化歷史世界。

上一講談到秦朝使者路遇山鬼,受託轉交一塊玉璧給高池君,又得到了一句「今年祖龍死」的神秘預言,這些來自鬼神世界的信息到底應該怎麼破譯呢?

神秘人

嚴格來說,誰都沒法做出可靠的破譯,因為所有的信息都只是零散的碎片,串不起邏輯鏈條。所以這件事可以成為傳播學的一則案例,因為凡是這類情況,在流傳的過程當中一定會被添枝加葉,所有的缺環都會被補全的。於是在唐朝章懷太子為《後漢書》所作的一處注釋里,引述了《春秋後傳》的一段內容,活脫脫一篇玄幻題材的微型小說

秦始皇是怎麼努力逆天改命的?一是巡遊,二是遷徙 - 天天要聞

故事當中,那名秦朝使者變得有名有姓了,名叫鄭容。神秘人也有外貌特點了,「素車白馬」。我們知道,秦朝奉行五德終始說,在所有顏色當中崇尚黑色,神秘人偏偏全白,而且,白色又是喪服的顏色,當初太子丹在易水送別荊軻,正是「滿座衣冠似雪」,後來秦朝滅亡,子嬰投降,形象也是「素車白馬」。

素車白馬的神秘人來跟使者鄭容打招呼了:「您去哪兒啊?」

鄭容回答說:「我去咸陽。」

神秘人自報身份說:「我是華山君的使者,想拜託您轉交一封信給高池君。等您到了咸陽,經過高池的時候,會看到一棵很大的梓樹,樹下有一塊紋理特殊的石頭。您只要拿起那塊石頭叩打樹榦,就會有人應答,您把書信給他就好了。您可不要私自拆開書信,只要您把書信好好送到了,您就會得到豐厚的酬答。」

當鄭容來到高池,找到梓樹,叩打樹榦,果然聽到有人應答,而接下來,鄭容彷彿做夢一般,看到眼前是一座宏偉的宮殿,有人出來取走了書信。過了一會,鄭容聽到宮殿裡邊有聲音說:「祖龍死。」

秦始皇是怎麼努力逆天改命的?一是巡遊,二是遷徙 - 天天要聞

故事講得活靈活現,還有很好的懸念設計。華山君使者叮囑鄭容不能私拆書信,這正好勾起了讀者的好奇心,很想知道書信的內容。而鄭容依照要求完成了任務,書信被取走了,信里的內容似乎就這樣成了謎。在讀者剛剛生出一絲失望的時候,情節忽然有了轉折,收信人讀出了書信的內容,剛好被依然在宮外沒有離開的鄭容聽到。

我們從人名推斷,華山君應當是華山的山神,高池君應當是高池的水神,而華山和高池都離咸陽不遠,看來當地的鬼神界正在溝通着一個重要信息:祖龍就要死了。

祖龍到底是何方神聖呢?從《史記》的記載來看,秦始皇顯然意識到祖龍可能指的就是自己,但又不願承認,於是勉強把祖龍解釋為人的祖先。估計秦始皇心裏最擔憂的解釋是這樣的:「祖」指的是開國始祖,至於「龍」,秦朝在五德終始說里屬於水德,500年前秦文公出獵的時候,水裡出現過一隻黑龍,那就是水德的祥瑞,那麼「祖龍」說的就是自己沒錯了。

龍的演變

今天我們讀這段記載,會覺得「祖龍」既然有一個「龍」字,自然是指皇帝。但是,當時還沒有產生「真龍天子」的說法,龍雖然被當作一種神通廣大的生物,但地位遠遠談不上崇高。前邊講過,古代中國的朝廷禮服有一整套規定圖案,統稱十二華章,上衣的圖案一共6種,由高級到低級的排序是日、月、星、山、龍、華蟲,龍僅僅排名第五。

直到宋朝,高級官員依舊可以使用龍紋,所以王安石也遇到過一起「祖龍」事件。事情是這樣的:在王安石過世的前一年,一天凌晨,看門人見到一名小廝送來一支用青布包裹着的白楊木笏板。王安石看到笏板以後,非常不快,把它扔在了牆根底下。那笏板上寫着5個字:「明年祖龍死。」

秦始皇是怎麼努力逆天改命的?一是巡遊,二是遷徙 - 天天要聞

顯然,這裡的祖龍,指的就是王安石了,王安石自己也明白這個意思,所以才會氣急敗壞。

這件事出自宋朝筆記小說《孫公談圃》,是由孫升口述,劉延世記錄成文的。孫升是宋英宗朝的進士,在北宋的黨爭當中站在舊黨的一邊,飽受新黨迫害,所以在《孫公談圃》裡邊沒少說王安石的壞話。王安石收到死亡預言的故事也許只是舊黨人士的以訛傳訛,但故事裏邊反映出來的細節是不差的,「祖龍」並不對應着當朝天子,而是對應着王安石,宋朝人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奇怪。

話說回來,當秦始皇意識到山鬼預言了自己的死期,自我開解說山鬼只能預言當年的事,這裡邊其實也有玄機。當時已經進入秋季,而秦朝以十月作為歲首,這就意味着一年將盡,馬上就到明年了,秦始皇認為自己只要順利挨到明年,死亡預言自然也就失效了。

移民遷徙

當然,穩妥起見,還是要佔個卜才好。占卜的結論是「游徙吉」。從字面上看,似乎是在建議秦始皇做兩件事:一是巡遊,二是遷徙。

遷河北榆中三萬家;賜爵一級。

秦始皇真的照辦了,第二年馬上開始了自己的第5次——也是最後一次巡遊,而在本年度最後的日子裏,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遷徙活動,這就是《資治通鑒》記載的「遷河北榆中三萬家,賜爵一級」。

秦始皇是怎麼努力逆天改命的?一是巡遊,二是遷徙 - 天天要聞

這段史料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但《資治通鑒》抄錯了一個字,把「北河」寫成了「河北」。胡三省給《資治通鑒》作注的時候竟然沒發現這個抄寫錯誤,把「河北」解釋為「北河之北」,所謂「河北榆中」,大體上是黃河上游,位於咸陽的正北方。這句話很容易讓人誤解,以為是把北河、榆中的居民遷徙到別處,其實剛好相反——可以參照《史記·六國年表》的說法:,「徙民於北河、榆中」。秦始皇應當是把內地的3萬戶人口遷到了北方和匈奴接壤的地帶,這種事當然太招人恨,大概是為了補償這些移民,所以給他們整體提升了一級爵位。

命運之嘆

2009年,北京大學收藏了一批從海外回歸的西漢竹簡,其中有一部《趙正書》,開篇就講的是秦始皇在最後一次巡遊途中生了重病,於是唏噓感嘆,說天命難道真的不可改變嗎,自己已經知道今年要死,不知道的只是具體的月份和日子,所以才會巡遊天下,希望可以改變氣數和命運,但看來改變不了了。

這一段內容,剛好可以和祖龍預言合拍,說明秦始皇搞的國民大遷徙也好,最後一次巡遊也好,都是為了努一下力,看能不能扭轉命運。這些內容既然大概率上只是小說家言,我們倒也不妨再藉助一部小說——民國文人蔡東藩的《前漢通俗演義》—來體會一下秦始皇當時的心理活動。話說當占卜得到「游徙吉」之後:「始皇暗想,我可游不可徙,民可徙不可游,不如我遊民徙,雙方並作,當可趨吉避凶。但又恐山鬼所言,今年當死,一或出遊,未免遭人暗算,我且在年內徙民,年外出遊,便可無慮了。

秦始皇是怎麼努力逆天改命的?一是巡遊,二是遷徙 - 天天要聞

於是頒詔出去,命將內地百姓三萬家,分徙河北榆中。百姓並無事故,又要離鄉背井,扶老攜幼,辛辛苦苦的歷碌奔波,這種不幸情事,真是出諸意外,沒奈何吞聲飲恨,遵旨移徙去了。」

「遷北河榆中三萬家」應當是當時的史實,如果我們採取無神論的立場,就只能推測這次人口遷徙是為了充實邊地人口,鞏固長城防線,或者像司馬光那樣,只保留事實,不揣測理由,還把原本怪力亂神的因果關係直接刪除。但也許當時真的流傳着不祥的謠言,所以在下一年剛剛開始的第3天,秦始皇就忙不迭地出遊去了。

這是秦始皇的最後一次巡遊,也是一次未能完成的巡遊,我們下一講再談。

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下期再會!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