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葉利欽宣布退出蘇共後,並沒有失去權力,反而成為俄羅斯議會的領導人。他不僅有豐厚的薪水,還有寬敞的辦公室,甚至葉利欽還配有一輛豪華轎車,並有專職司機為他開車。
此時蘇聯已經出現一種混亂的「民主體制」,而造成這種混亂的體制是戈爾巴喬夫「改革」。他先從蘇聯高層開始改,但並沒有贏得民眾的支持,蘇聯各族民眾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但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也造成了一個問題,這就是蘇聯的民族衝突。1988年時,阿塞拜疆的亞美尼亞人聚居地納卡地區,阿塞拜疆人與亞美尼亞人發生了衝突。當時各加盟國有二百多萬人參加了示威遊行,最厲害的地區是波羅的海國家和高加索國家,戈爾巴喬夫不得不派兵平息騷亂。
波羅的海國家一直鬧獨立,三國自1940年被蘇聯佔領後,二戰後併入蘇聯,但波羅的海三國離心力很強。
1989年8月23日,波羅的海國家的獨立組織發動示威遊行,當時有200多萬人參加這場示威,示威的人手牽手,形成一個超過600公里的人鏈,穿過愛、拉、立三國。
波羅的海三國是蘇聯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時,納入蘇聯版圖的國家。美國一直不認可,所以波羅的海三國一直想獨立。
1989年,立陶宛共產黨最終宣布獨立脫離蘇共。此時蘇共的權威被削弱。當年強大的蘇聯,如今在戈爾巴喬夫手裡,權威正一點點丟失
1990年3月,立陶宛議會宣布從蘇聯獨立出去,到了當年夏天,蘇聯很多加盟國都宣示了主權,就連俄羅斯也宣示了主權。
此時,戈爾巴喬夫還沒有意識到危險性,但那些加盟國的自主權越來越大,正讓蘇聯中央失去控制權。
令人不解的是,波羅的海三國獨立後,俄羅斯的自由派宣布與波羅的海三國結盟。但俄羅斯主權還未完全獨立出來,還與蘇聯攪在一起。
在這裡我們說一下,蘇聯雖然有15個加盟共和國,但卻以俄羅斯為核心而成立的蘇聯。俄羅斯與其他加盟共和國還不一樣,俄羅斯本身沒有獨立的行政部門,只有蘇聯政府各部門。而其他加盟國卻存在這樣的體制。這也是蘇聯體制特點。
為了提升俄羅斯的主權,俄羅斯一些民主派決定像波羅的海那樣獨立。
1990年初,葉利欽為競爭俄羅斯議會的席位,他提出「提升俄羅斯主權」的想法。當時葉利欽所要的只是政治和經濟的權力。
葉利欽這種主張,很快得到更多俄羅斯人的支持。他敢說敢做,而且不懼戈爾巴喬夫,特別是他提出的主張都循序漸進,很切合民眾的想法。這也是為什麼葉利欽得到俄羅斯廣泛支持的原因。
戈爾巴喬夫改革前,根本沒人意識到俄聯邦這個主體。就如前文所說,俄羅斯沒有科學院,是蘇聯在莫斯科設置的部門。
就如葉利欽在1990年曾對記者說:「我認為自己是個蘇聯人,而不是俄羅斯人。」葉利欽說這番話的目的就是想突出俄羅斯,為俄羅斯爭取更多的權力。
當時有些人甚至主要參照其他加盟國,建立俄共。
面對層出不窮的想法,以及俄羅斯內部的訴求,一時間,蘇聯高層不知道該怎麼辦。戈爾巴喬夫本身就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1990年5月3日,在政治局會議上,戈爾巴喬夫提到俄共問題,他認為如果有俄共,其他加盟國的共產黨就會有壓力。
在這次會議上,戈爾巴喬夫還訓斥一名高層人員,認為他透露了戈爾巴喬夫的反對成立俄共的做法。
戈爾巴喬夫在會議上認為,如果反對俄共成立,俄羅斯人就會不滿,就會造成各民族矛盾。
戈爾巴喬夫內心深處不想讓俄共成立,認為會進一步加劇俄羅斯的獨立意識,但以其他加盟國來說,民族主義將盛行。如果俄共成立,那些反對改革的保守派將繼續借俄共平台反對戈氏。
時任蘇聯總理的雷日科夫提醒戈爾巴喬夫:如果反對俄共成立,那蘇聯高層在俄羅斯位置就可能被葉利欽所取代。
但最終戈爾巴喬夫同意成立俄共,1990年6月,蘇聯召開會議,通過了成立俄共的決議。果然,獨立後的俄共真的是反對戈爾巴喬夫改革的一個內部平台。
戈爾巴喬夫沒想到,讓俄共獨立,他的對手除了葉利欽,又增加了更為強大的反對力量。
對於俄羅斯主權獨立的問題,早在1989年時,政治局就開會討論這個問題的威脅。當時蘇聯理論學家梅德韋傑夫反對把給其他加盟國的主權模式用在俄羅斯頭上。梅德韋傑夫認為,如果模仿其他國家,蘇聯將變成聯邦國家。因為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是聯盟的核心,現在核心變了,其他都要變。
戈爾巴喬夫贊同梅德韋傑夫的建議,他想給俄羅斯其他自主權,但不會授予俄羅斯主權,他也擔心聯盟失去核心。
1989年11月,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雷日科夫再次提醒戈爾巴喬夫:「不要擔心波羅的海的國家了,我們需要擔心的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如果他們要主權,將造成我們國家的瓦解。隨之而來的,我們需要建立另一個政府,另一個國家領導機構,那樣的蘇聯就不存在了」。
雷日科夫說這番話的時候,距離蘇聯崩潰還有2年多,誰也沒想到他的提醒竟然成真了。
隨後,葉利欽在俄羅斯議會選舉中,當選為俄羅斯議長。不久他提出俄羅斯要擁有主權的事,贏得2/3代表的支持。葉利欽開始與蘇共分權了。1990年夏天,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議會直接宣布了俄羅斯的主權,並賦予俄羅斯法律優先蘇聯法律的權力。
1990年秋天,雷日科夫向政治局報告,他所有命令都無法執行。此後戈爾巴喬夫想重新組建內閣,並解除了雷科夫的職務。
但此時的戈爾巴喬夫已經無法駕馭葉利欽,他以為阻止葉利欽當選,阻止俄羅斯宣布主權,就能阻止一切。他想錯了,正是他的改革無法阻止蘇聯政治經濟的版圖的瓦解,蘇共權威已經受到嚴重威脅。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