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一個被誤讀千年的「白痴」皇帝

2019年11月13日22:35:08 歷史 1244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一個被誤讀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聞

說到晉惠帝司馬衷,大部分人都會認為他是一個「白痴皇帝」,就連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對他的評價也是極為不好的:「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因以亡」。但是,一個曾在位十七年的晉惠帝司馬衷真的如世人所言是一個白痴嗎?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一個被誤讀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聞

西晉 (265年-316年 國祚51年)

《晉書》中記載了晉惠帝司馬衷的兩件流傳甚廣的笑話。第一件事,有天,司馬衷在華林園中聽到有蛤蟆叫,便問左右:「此鳴者為官乎,私乎?」一名太監答道:「在公家地盤上的為公,私人地盤上的為私。」司馬衷非常贊同這個解釋,還賞賜了這名太監。第二件事,國家發生了大規模的天災,全國很多地方都鬧災荒,百姓無糧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當大臣們上報時嗎,司馬衷卻疑惑的問:「何不食肉糜?」有不少人僅根據這幾段文字就給司馬衷標上「白痴皇帝」的標籤,而司馬衷也因世人片面的解讀被誤解了千年之久。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一個被誤讀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聞

其實,司馬衷非但不是一個白痴,他還是一個有着大智慧、大情懷的君主。下面,小呆君用四件事,讓大家重新認識一下這一位被誤讀千年的「白痴」皇帝。

  • 晉武帝考司馬衷

史料中記載,在司馬衷做太子期間,晉武帝曾擔憂自己的兒子如朝野所說是智力低下,難以擔當大任,就「以尚書事,令太子決之」的辦法,來考察司馬衷的理政能力。司馬衷自九歲被封為太子,父親司馬炎、母親楊艷都是才華橫溢之人,而司馬衷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只是司馬衷生於安樂,沒有經過政治歷練,自然難以回答。太子妃賈南風讓張泓事前把答案寫好,讓司馬衷照着葫蘆畫瓢來回答。但是,司馬衷知道自己的文采不可能像張泓那樣引經據典,所以他重寫了一份較為口語化、簡單明了的答案,結果「武帝覽而大悅」,司馬衷也順利過關。

由此可見。司馬衷並非是像白痴一般,只會照搬旁人所提供的答案來回答,他會運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難題。或許司馬衷只是不熱衷於政治,但是對於讀文章、擬發詔令、處理朝綱等問題,還是沒有問題的。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一個被誤讀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聞

晉武帝 司馬炎

  • 官私蛤蟆

帝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

上面提到司馬衷關於蛤蟆叫的故事,司馬衷真的只是簡單的在問蛤蟆叫的問題嗎?其實不然。司馬衷從小就接受治國為政理論的教育,而且他還是當時的晉惠帝,所以他很容易把所見所聞的事物都與政治聯繫起來。所有當他見到華林園這些呱呱亂叫的蛤蟆,就聯想到在朝堂上不斷爭論的文武官員,因此問出「為官乎,為私乎?」所以,司馬衷並不是簡單的問蛤蟆,他想問的是當今輔佐他的官員們,有多少是為了朝廷百姓,有多少是為了一己私利。可惜,當時他身邊的人基本都沒有理解到他的言下之意。直到有一個較為聰慧的小太監答道:「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這番回答恰好解開了司馬衷心中的疑慮,所以他才獎賞了這位太監。

所以,司馬衷並不是簡單的想知道蛤蟆為誰叫,他是想讓朝堂上的文武官員各司其職,在朝堂上要為朝廷百姓做事,在家族中要為族人謀求利益,不應公私不明、毀壞朝綱。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一個被誤讀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聞

  • 嵇紹血濺惠帝龍袍

晉惠帝非常注重情義,能分辨忠臣奸臣。據《水經注》記載,在「八王之亂」時期,嵇紹隨晉惠帝出征。在盪陰之戰中,兵敗,司馬衷身中三箭,護駕的群臣兵將紛紛逃命,只剩下嵇紹一人,拚死保護晉惠帝。當敵方要衝上來殺嵇紹之時,司馬衷冒着箭雨,阻攔說:「吾吏也,勿害之。」敵將說:「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於是就一刀砍下嵇紹的腦袋,鮮血濺到了晉惠帝的龍袍上。在自身難保的形式下,司馬衷還在竭力保護自己忠誠的臣子。後來晉惠帝脫險回朝後,每次上朝時都會穿着那件沾血的龍袍。大臣們都勸說他洗掉那件龍袍,但司馬衷感嘆說:「嵇侍中血,勿洗也。」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一個被誤讀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聞

以世人所說白痴的晉惠帝,竟然能夠分辨忠臣奸臣,還十分注重情義,在自身難保前提下都能夠竭力保護忠臣,忠臣死後無限懷念。就憑這一點,試問古往今來都幾個皇帝能夠做到?史上誅殺忠臣之事屢見不鮮,而像晉惠帝這般有着大情懷的皇帝卻少之又少。所以,有着大情懷的司馬衷還是世人所說的那樣「白痴」嗎?自然不言而喻。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一個被誤讀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聞

  • 司馬衷歸洛陽

及王浚攻鄴,志勸穎奉天子還洛陽。時甲士尚萬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曉,眾皆成列,而程太妃戀鄴不欲去,穎未能決。俄而眾潰,唯志與子謐、兄子綝、殿中武賁千人而已。志復勸穎早發。時有道士姓黃,號曰聖人,太妃信之。及使呼入,道士求兩杯酒,飲訖,拋杯而去,於是志計始決。而人馬復散,志於營陣間尋索,得數乘鹿車,司馬督韓玄收集黃門,得百餘人。志入,帝問志曰:「何故散敗至此?」志曰:「賊去鄴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駭散,今欲奉陛下還洛陽。」帝曰:「甚佳。」於是御犢車便發。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一個被誤讀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聞

鄴城遺址

司馬衷為人不僅不笨,他思路清晰,在面臨危機時頭腦清醒,對形勢把控十分準確。西晉後期,四周變故迭起,戰亂不斷。司馬衷敗退鄴城,但因程太妃緣故未歸洛陽,手下士兵因懼怕王浚大軍,紛紛逃散。司馬衷看到身旁侍衛越來越少,便發問「何故散敗至此」,聽到盧志彙報王浚大軍距離鄴城僅剩八十里,司馬衷馬上命盧志向洛陽進發,撤離鄴城。從這,我們可以看出司馬衷對時局變化的了解和掌控,懂得順應形勢發展,及時調整策略。如果他真是白痴,他肯定對敵人方位、戰局形勢無法掌控。

「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一個被誤讀千年的「白痴」皇帝 - 天天要聞

我們通過上述四件事就可以得出,「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並不是世人所說的「白痴」,他有情感,重情義;有判斷力,明辨是非。他冒死保護忠臣,上朝不脫血袍,比起史上那些忠奸不辯,卻滿口仁義道德的帝王不知要強多少倍。司馬衷只是將自己的大智慧、大情懷以不同的方式來展現給世人。

所以「白痴」皇帝,並不白痴,是世人誤讀了他,是歷史創造了他的「白痴」。

參考書籍:《晉書》《水經注》

【本文圖片大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本文原創首發,請勿轉載。因小呆君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四人賽題庫-隋朝 - 天天要聞

四人賽題庫-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創建者是隋文帝楊堅,建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第二任皇帝隋煬帝楊廣遷都洛陽。隋朝僅僅持續了38年,雖然統一了全國,疆土也擴大了不少,但大事不多,存在感不強。隋朝雖然年數不多,但皇帝不少,前後經歷了五個皇帝,比較出名的是兩個皇帝,楊堅和他的兒子楊廣。
古代人都「賣身葬父」,為什麼不自己挖坑埋了?背後其實大有原因 - 天天要聞

古代人都「賣身葬父」,為什麼不自己挖坑埋了?背後其實大有原因

文丨微生曉芸編輯丨微生曉芸前言估計大家在電視劇里都看到過一個很奇怪的場景,那就是「賣身葬父」。有些人都是因為要錢處理家人的後事,所以就簽訂了「賣身契」,成為了丫鬟僕人。但是這也讓人覺得奇怪,只是挖個坑而已,為什麼不自己動手挖一挖?實際上背後大有原因。為何「賣身葬父」?
孫亮之死: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 天天要聞

孫亮之死: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於是孫亮就推斷出是小黃門陷害保管員,小黃門不服,孫亮說:「如果這粒老鼠屎是早就在蜂蜜里,那麼內外肯定全都是濕的,那就證明是保管員保管不善;如果是新放進去的,肯定是外濕內干,那就說明是被人新放進去的!」
看看2023年廣州考古有啥新發現 - 天天要聞

看看2023年廣州考古有啥新發現

5月17日,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物局)指導,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廣州)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研究中心主辦的「尋跡羊城——2023年廣州考古新發現」展覽在南漢二陵博物館正式開展。「尋跡羊城」系列原創性考古新發現展,是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加強考古出土文物...
學歷史、製作蠶絲扇,小學生探索唐代服飾文化 - 天天要聞

學歷史、製作蠶絲扇,小學生探索唐代服飾文化

極目新聞記者 王媛通訊員 曾偲偲 饒思行 何苗5月17日,在武漢市江漢區大興第一實驗學校的唐代服飾文化體驗活動上,一二年級的學生們學習唐代服飾的歷史文化,通過親身實踐,感受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和勞動創造的美好。學生們通過一場精心設計的行前一課,跟隨研學導師的引導,穿越時空,回到了盛唐時期。通過多媒體展示和生...
鄧通被相師預測貧困餓死,漢文帝不信邪,結果卻助推這個結果 - 天天要聞

鄧通被相師預測貧困餓死,漢文帝不信邪,結果卻助推這個結果

我們提到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時,總是繞不開文景時期民間積累的財富。儘管漢文帝確實在自己的生活上比較節儉,但他在某些人身上也是很奢侈的,比如他寵幸的鄧通。1.受到賞識鄧通是蜀郡南安縣人,因為會持棹搖船在宮中當「黃頭郎」,即管理船隻的小吏,因頭戴黃帽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