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湖南省汝城縣沙洲村,一座青磚白瓦、湘南民居風格的陳列館靜卧在後龍山麓、滁水河邊,莊嚴見證着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它就是「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

「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外景
「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佔地17441平方米,展廳面積2200平方米,共有藏品43件,於2017年10月建成開放。
1934年11月,紅一方面軍長征突破第二道封鎖線後,五個軍團,中央縱隊及機關陸續到湖南文明休整。時值深秋,寒雨蕭蕭,三位女紅軍在沙洲村村民徐解秀老人家屋檐下借宿避雨,徐解秀主動邀請她們仨到家中同床共宿,三位女紅軍和老人建立了深厚情誼。分別時,三位女紅軍將唯一的行軍被留給她。可徐解秀說什麼也不肯收,你推我讓爭執不下。這時,一位女紅軍掏出一把剪刀,把被子剪成了兩半,一半送給徐解秀,並說道:「等革命勝利了,我們還會回來看你的。」

陳列館內展示區域

陳列館內展示區域
1984年11月7日,重走長征路的《經濟日報》記者羅開富發掘了徐解秀與三個女紅軍的故事,發表了題為《當年贈被情誼深,如今親人在何方》的報道,引起了鄧穎超、康克清、蔡暢等老紅軍的高度重視,並在全國發起尋找三位女紅軍的活動。從此,「半條被子」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半條被子」的故事是軍民魚水情深的真實寫照,是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的講話,使「半條被子」的故事在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中產生強烈反響和持續關注。「半條被子」的故事歷久彌新,必將影響和感染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來源: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