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課堂】黨史上的今天·9月24日

2021年09月24日19:07:11 歷史 1871
【黨史課堂】黨史上的今天·9月24日 - 天天要聞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2月20日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平陰縣人民法院迅速響應,開創「黨史課堂」微信專題推送欄目,為廣大黨員、幹部及全院幹警提供黨史學習資源。
【黨史課堂】黨史上的今天·9月24日 - 天天要聞

01 重要論述

1939年9月24日

毛澤東會見再次訪問延安的美國記者斯諾,回答他提出的問題。談到中國民主革命階段性問題,他指出:我們永遠是社會革命論者,永遠不是改良主義者。中國革命,有兩篇文章,上篇和下篇。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一道,進行民族民主革命,這是文章的上篇,我們現在正在做這一篇文章,並且一定要做好這一篇文章。但是,文章還有它的下篇,就是無產階級領導農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一篇文章,我們也是一定要做的,並且也一定要做好的。目前是民族民主革命,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這種可能性是會要變為現實性的。這篇談話節編收入《毛澤東文集》第二卷。

1982年9月24日

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闡述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指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迴旋的餘地。一九九七年中國將收回香港,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中國和英國就是在這個前提下來進行談判,商討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和辦法。

他在撒切爾夫人提出有人說一旦中國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有可能發生波動時指出:小波動不可避免,如果中英兩國抱着合作的態度來解決這個問題,就能避免大的波動。中國政府在做出這個決策的時候,各種可能都估計到了。如果在十五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如果說宣布要收回香港就會像夫人說的「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那我們要勇敢地面對這個災難,做出決策。這篇談話以《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為題,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2014年9月24日

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上指出,正確對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和現實文化,是我們必須把握好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們應該注重堅持以下原則。一是要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我們應該維護各國各民族文明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生機盎然。二是要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本國本民族要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認和尊重別國別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國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奼紫嫣紅之別,而無高低優劣之分。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不分強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三是要正確進行文明學習借鑒。對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應該採取學習借鑒的態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秀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四是要科學對待文化傳統。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2019年9月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中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舉行第十七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是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制度,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的一個歷史性課題。實踐證明,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起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國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蹟,也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探索建設更好社會制度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他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植根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積澱的深厚歷史文化傳統,吸收借鑒了人類制度文明有益成果,經過了長期實踐檢驗。一是堅持黨的領導的優勢。70年來,正是因為始終在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統一有效組織各項事業、開展各項工作,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始終沿着正確方向穩步前進。二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優勢。我國國家制度深深植根於人民之中,能夠有效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三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優勢。堅持依法治國,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為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發揮了重要作用。四是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優勢。在黨的領導下,各國家機關是一個統一整體,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協作,既充分發揚民主,又有效進行集中。

02 黨史回眸

1982年

9月24日 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闡述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他指出,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

2001年

9月24日-26日 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提出作風建設「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

2014年

9月24日 習近平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強調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9月27日,全球孔子學院建立10周年之際,首個「孔子學院日」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習近平致賀信。

03 歷史瞬間

【黨史課堂】黨史上的今天·9月24日 - 天天要聞

1982年9月24日,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

【黨史課堂】黨史上的今天·9月24日 - 天天要聞

來源:人民網黨史頻道

編輯:孟茜茜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