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區城子鎮位於長江中下游丘陵地區,人口不多,歷史卻很悠久,一條狹窄、起伏不平的街道不到兩分鐘就走完了。因此,人們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個個想從這裡飛出去。李元慶也一樣,自己兩個孩子不會讀書,他就集中全力在余連菊孩子的身上,只有讀書才是他們的唯一出路,李元慶也指望將來李玉鳳有出息能為李府撐個門面。
「孩子,既然你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就不必傷心。哥哥、妹妹沒有讀書的福氣,有了你,爸爸、媽媽很欣慰。日後,生活上有困難照樣跟我說,爸媽哪怕吃苦受累也高興。」
四年,在大學裏玉鳳學的是納米技術,一直是班裡優秀學生,並且每年都獲得了學校一等助學金,後來,又獲得學校公費派往韓國的留學生名額。
這消息在當地不脛而走。一天,吳家族房三位代表特意來到李元慶家,嚴肅提出要收回李玉鳳的撫養權,並恢復她的原籍和姓名。只要李元慶同意,一切條件吳家都能滿足他。否則,他們將向法院提出訴訟。這突如其來的要求,彷彿晴天霹靂,李元慶夫婦坐在屋內氣得半天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十八年,李元慶夫妻倆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如今孩子有了出息,吳家就開始來要人了,天下哪有這等好事?!當初,孩子生下時,為什麼吳家沒有一人主動站出來為姨妹分憂?
「當初,你把孩子抱走,為什麼不與吳家任何人商量?吳茂雲走了,難道吳家就沒有其他人?之後,你們夫妻倆並且還通過欺騙手段,公然讓玉鳳成為你家的孩子。儘管你們與余連菊是姐妹關係,但是在法制社會的今天,沒有任何手續還能算是收養嗎?這不是欺詐、違法的行徑,還是什麼?」
「十八年,我們承認你們夫妻辛苦了,也同意給你們適當的彌補,但是,孩子的歸屬,絕不能屬於李家。我們強烈要求你們必須將孩子的姓氏更正過來,否則,只有通過法律程序來解決。」
這番話讓李元慶夫婦,對法律一知半解的人,更加不知所措。
「還是等孩子回來,你們再徵求她個人的意見吧。我們做不了主。孩子願意回到吳家,我們不反對,孩子願意在李家生活,我們一樣好好對待。」
「這一切由不得孩子同意不同意,玉鳳必須是吳家的孩子,當初,你們夫妻擅作主張,當然,這責任必須由你們夫妻二人承擔。」
那些人的口氣咄咄逼人,幾乎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余銀菊夫妻倆好像天崩地裂般,一切歡喜一場空。最後,李元慶再也壓不住內心的火氣,扔下一句:既然你們要走法律程序,那就走法律程序吧,孩子的撫養費我們一分錢也不要。法律上如何判決,我完全服從。如果要我坐牢,我也認了。其它一切毋庸你們操心!
這尷尬的場面,讓那些人不免覺得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臉。我們這是代表吳家在和你們商量,你們不要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如果執意要通過法律解決,那我們也只有在法庭里見。
幾人正起身準備出門,這時,吳茂雲的母親跌跌撞撞地跑了進來。
「元慶、銀菊,你們成全我們兩位老人吧,玉鳳爺爺已經是思念成疾,我謝謝你們把我們的玉鳳養大成人。」說完,她撲通一聲跪在李元慶夫妻面前。
「親家母,話不是這麼說,養育玉鳳也是我們的責任,現在,孩子在國外,光我們說也沒有用,等孩子回家,我們再一起去看看你們,到時候再說也不遲。既然我把一切都敢於告訴孩子,也是希望將來孩子有出息,不能忘記還有你們兩位老人在。我們更不是執意要跟你們搶孩子。你知道我有兩個孩子,本來生活壓力就很重,為何還要照顧好連菊的孩子呢?這還不是打斷的骨頭連着筋!當初不是為了給孩子上戶口,我們也不會將孩子改姓。將來孩子如果願意跟着你們一起生活,我們也不反對。一切還是遵從孩子自己的選擇。」
李元慶的話,讓外面的那些人自討沒趣灰溜溜地離開了。至於後來,孩子的歸屬以及那些吳家人會不會起訴李元慶,期待下回更加精彩。
註:圖片來自頭條網絡